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2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97篇
林业   9篇
农学   316篇
基础科学   9篇
  94篇
综合类   889篇
农作物   355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9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刘杰  盛晋华  张雄杰 《作物杂志》2016,32(1):46-112
以12个甜荞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甜荞的7个农艺性状和6个生理生化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评价分析,探讨甜荞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指标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结实率(0.8666)、单株粒数(0.8221)、株高(0.7720)、茎粗(0.7140)、千粒重(0.7004)、开花总数(0.6975)、干重(0.6243);生理生化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叶绿素含量(0.7171)、丙二醛(MDA)含量(0.7035)、脯氨酸(Pro)含量(0.6372)、过氧化物酶(POD)活性(0.636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0.6191)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0.6028)。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结实率高、单株粒数多、叶绿素含量和MDA含量高的品种是甜荞生产中获得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2.
玉米倒伏与植株农艺性状和病虫害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丹玉336、郑单958和迪卡516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密度、3次重复的试验设计,研究茎秆质量性状、农艺性状、病虫害发生与倒伏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倒伏率与穗位、重心高度、茎腐病、玉米螟虫发生和种植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节间长度和纹枯病发生呈显著正相关;与茎秆拉力、穿刺强度、折断强度和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压碎强度和气生根层数呈显著负相关。茎秆质量性状可作为玉米倒伏的直接评价指标,穗位、重心高度和种植密度可作为玉米倒伏的间接评价指标。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密度、重心高度、茎粗和茎秆拉力4个性状对倒伏性起主要作用,密度指标对倒伏性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达到0.8366,重心高度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5490,茎粗和茎秆拉力的直接通径系数也很大。  相似文献   
993.
花后高温对小麦农艺性状及面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咏  赵云  张辉  冯宽  李召锋  李卫华 《麦类作物学报》2016,36(11):1482-1488
为研究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对小麦农艺性状和面粉品质的影响,对2个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于花后不同时期进行高温处理,分析了其主要农艺性状及面粉品质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花后高温可显著降低2个小麦品种的千粒重,花后中期高温对千粒重的影响更大;容重、穗长、主穗粒数和小穗数在各处理间的差异均不显著。新春11号的膨胀势在花后中期高温处理后显著提高;新春39号的膨胀势在花后早期和中期高温处理后均显著降低,且花后早期高温对膨胀势的影响更大。2个品种的降落数值经花后高温处理后均表现出降低的趋势,新春39号降低更显著。新春11号在早期高温处理下,籽粒的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中期高温处理下,干、湿面筋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总体表现为高温胁迫后各被测指标值均升高。新春39号经花后早期高温处理,籽粒的干、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中期高温处理后各被测指标值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新春11号在花后早期高温处理下,面粉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低谷黏度显著低于中期高温处理,其他指标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新春39号在花后早期高温处理下最终黏度显著高于中期高温处理,而糊化温度在中期高温处理后显著低于对照,其他指标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4.
1986-2014年临汾降水变化及对旱地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过去近30年山西省临汾降水变化对旱地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利用1986-2014年国家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临汾点的降水和对照品种农艺性状资料,研究其降水和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变化规律,并对降水要素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年降水量有略微的上升趋势,但小麦生育期降水量有略微的下降趋势;播种至越冬期的降水量有增加趋势,但起身至拔节期和抽穗至成熟期的降水量有减少趋势.黄淮旱地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千粒重和穗粒数逐年缓慢上升,但有效穗数、产量及株高缓慢下降.起身至拔节期降水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降水量和年降水量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年降水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有效穗和千粒重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穗粒数、株高和年降水量是决定产量的四个主要因子,共同决定了产量72%的变异.降水变化对黄淮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变化趋势有较强的影响,选育株高适中、有效穗数较多、千粒重较大的高产抗旱新品种,是黄淮旱地小麦适应未来气候变化进行育种改良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春化及光周期基因对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田间种植的253份国内外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检测其春化基因(Vrn-1)和光周期基因( Ppd-D1)的等位变异,记录其抽穗期、开花期,在灌浆中期调查其株高、成穗数等农艺性状,收获后调查其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包含13种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组合类型,其中含有 vrn-A1+vrn-B1+vrn-D1+Ppd-D1a组合的材料最多,占59.68%; Vrn-1+Ppd-D1a 组合可显著缩短小麦播种至开花所需的时间。含有 Vrn-A1a Vrn-B1材料的成穗数显著多于含有 Vrn-D1 vrn-1的材料,但含有 Vrn-1不同等位变异的材料间产量无显著差异;含有 Vrn-A1a材料的旗叶长而窄。与含有 Ppd-D1b的小麦材料相比,含有 Ppd-D1a的材料开花期显著提前,且株高降低,同时穗下茎长、旗叶长和倒二叶长均显著缩短。综上,春化及光周期基因在影响小麦抽穗开花期的同时,对农艺性状和产量也有重要影响;含有 Vrn-D1+ Ppd-D1a组合的小麦材料在生育期稳定性、产量等性状上均表现优异,在育种中可多加利用。  相似文献   
996.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小麦研究所,依据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小麦产业带及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地区的自然条件,选育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强筋、中强筋品质类型新品种,即克丰11、克丰12、克丰13、克旱21、克春1号和克春2号,在黑龙江省麦区品种的更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着重介绍上述6个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特性、产量水平以及栽培要点和适宜种植区域,期望有助于全面了解、快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利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一陆地棉常规栽培种成熟花粉粒,为棉花花粉辐射育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利用剂量为5、10、15、20Gy的60Co-γ射线对陆地棉成熟花粉粒进行辐照处理,了解辐射效应,筛选适宜剂量。[结果]当剂量大于10Gy时,M1大部分性状表现出明显变异,剂量为15Gy时对棉花当代的生活力、生长势、育性等抑制作用最大,基本为半致死剂量,但田间出现的变异类型也是最丰富的,有利于为实际育种选育材料。[结论]剂量为15Gy的60Co-γ射线比较适宜于陆地棉成熟花粉粒的诱变研究。  相似文献   
998.
杨宙  陈浩  唐微  林拥军 《作物学报》2012,38(5):814-819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引起许多体细胞变异, 影响了转基因植物的农艺性状。因此, 转基因作物的培育需要大量的T0代再生植株。在本研究中, 我们将转基因水稻株系与原始品种连续回交, 然后评价其回交后代的表现, 消除体细胞变异, 恢复转基因亲本的农艺性状。回交的供体亲本是3个转基因水稻株系, 分别带有来自于苏云金芽胞杆菌(Bt)的抗虫基因。与原始品种连续回交至BC3F1代, 每代BCnF1单株再自交两代, 同时对各个世代进行抗虫性选择。通过发芽试验获得转基因纯合的BCnF3株系, 在室内抗性试验中, 所有的BCnF3纯合株系都能杀死100%的幼虫。在田间试验中, 这些株系的单株产量明显高于供体亲本, 大部分农艺性状与原品种没有显著的差异。这些结果说明连续回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恢复转基因水稻株系的农艺性状, 从而减少转基因育种过程中所需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999.
选取258份国内外烤烟品种,在2个试验点调查13个农艺性状,利用16对引物组合获得的597个SRAP标记进行分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选取适宜的模型进行农艺性状与SRAP标记间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表型和基因型变异丰富,国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低于国外品种。总材料可分为7个亚群,分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和遗传背景显著相关,国外材料遗传结构相对复杂。通过比较发现MIM_Q+K和MIM_PCA+K为该群体最优的关联分析模型,共检测到18个SRAP标记与6个农艺性状显著关联(–Log P>2, P<0.01),其中me1/em9-16,me1/em9-36,me4/em9-1与株高、me1/em2-14,me7/em5-34与叶片数、me6/em2-6与脚叶宽、me2/em6-15与腰叶长在不同环境下均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000.
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株高、荚数和产量与蛋白质间加性遗传相关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分枝数、荚数和产量与脂肪间加性遗传相关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异黄酮间加性遗传相关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