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2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97篇
林业   9篇
农学   316篇
基础科学   9篇
  94篇
综合类   889篇
农作物   355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9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国审合豆1号大豆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合豆 1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蒙 84 2 0为母本 ,油 88 8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1997~ 1999年参加国家黄淮片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 2 390 .6kg/hm2 ,比CK中豆 19增产 8.0 4%。 1999年参加国家黄淮片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2 417.1kg/hm2 ,比CK中豆 19增产 13 .86 %。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耐旱、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1.0 5 % ,脂肪含量 2 0 .38% ,生育期 10 0d ,是黄淮地区较理想的夏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92.
调查试验研究表明:新疆野生“黄花”苜蓿普遍出现紫花、黄花、半紫半黄花及其它变异个体,以及这些变异株后代的分离现象。研究结果证明了黄花苜蓿群体中混生有多变苜蓿种。建议在新疆野生苜蓿分类的资源名录中、应把多变苜蓿种单独列出来。  相似文献   
93.
以辣椒11个品种双列杂交14个组合为材料,对辣椒的13个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研究,发现辣椒的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各性状间优势差异较大,且各性状在不同组合间优势的表现也不同;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较强,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较弱;杂种优势强的性状,不同组合间优势变异幅度较大,杂种优势弱的性状各组合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94.
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678-5679
综述了β-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方式、生物来源、性质、遗传基础及应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河北省夏大豆育成品种的农艺与品质性状。[方法]对河北省自1975年以来审定的40个夏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河北省夏大豆产量从1975年的2250 kg/hm2上升至2007年的2940 kg/hm2,增产幅度为30.7%。品种的农艺性状为:株高70~100 cm,生育期90~105 d,分枝数1个以上,紫花、圆叶,亚有限或有限型结荚习性;圆粒、黄或褐脐、百粒重高于18 g的品种占总数的72.5%。蛋白质含量≥44%的品种有4个,占总数的10.0%;蛋白质含量在41%~44%的品种有22个,占总数的55.0%。脂肪含量≥21%的品种为9个,占总数的22.5%;脂肪含量在18%~20%的品种为25个,占总数的62.5%。蛋白质+脂肪含量≥63%及脂肪含量≥20%的品种有6个,占总数的15.0%。[结论]该研究为夏大豆新品种的引进与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
基于SSSL的水稻重要性状QTL的鉴定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单片段代换系(SSSL)是通过高代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的,只含有来自供体亲本的一个染色体片段,遗传背景与受体亲本相同的品系。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SSSL检测不同环境条件下水稻重要性状的QTL。【方法】以32个SSSL为材料,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2~4个季节中对水稻22个重要性状的QTL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59个QTL,分布于第1、2、3、4、6、7、8、10和11号染色体上。其中的18个QTL能够在2次以上重复检出,稳定性较好的QTL占检出QTL的30.5%,大多数农艺性状的QTL效应较小、稳定性较差。不同的性状,QTL稳定性不同,千粒重、粒长、谷粒长宽比、抽穗天数等性状的QTL较稳定。稳定性好的QTL,不仅具有较大的加性效应,而且受环境影响较小。【结论】利用单片段代换系可以有效地对水稻重要性状的QTL进行多年多季的稳定性分析。水稻大多数重要农艺性状QTL的不稳定性,反映了水稻生长发育过程的可塑性,可能是通过栽培措施使水稻品种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97.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淮北地区近50年来推广面积在6.67hm2以上的20个主栽小麦品种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株高、穗长、小穗数、小穗密度、千粒重、护颖长短、粒长和粒宽等农艺性状为依据,计算20个品种间遗传距离,采用类平均分析法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0个品种共划分为8个类群,Ⅰ类为扬麦12、皖麦47;Ⅱ类为皖麦33;Ⅲ类为皖麦48、阜麦938、济麦21、皖麦44、皖麦55、荔高6号、豫麦49ck2、浏虎98、豫农035、百农AK58;Ⅳ类为豫麦49、皖麦38;Ⅴ类为郑麦366、衡观35;Ⅵ类为皖麦50;Ⅶ类皖蒙118;Ⅷ类为豫麦70。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并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群。形态学形状检测是研究品种间遗传差异的一种方法,可为小麦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对芦笋的6个农艺学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产量和一级笋率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影响芦笋产量的重要因子有茎粗、株高和茎数。影响芦笋一级笋率的重要因子有茎粗、株高、产量。植株越高,产量越高,一级笋率也越高。茎粗、株高、茎数构成芦笋产量、品质特性,同时也是新品种选育的必备性状。通过对产量和一级笋率的多重比较发现,全雄品种在产量、一级笋率和其它农艺性状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常规种,因此芦笋全雄品种的选育已成为目前芦笋育种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9.
不同肥料类型和处理对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当前我省大面积种植的5个水稻品种,在7种不同施肥处理下进行裂区试验,探讨不同施肥类型与水稻产量和农学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尿素+控失剂+饼肥配合施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较对照增产51.7%;该施肥处理还可以明显提高水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较尿素+饼肥施肥处理平均增加了20.1%;品种K优52和协优52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平均产量和平均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高于其它试验品种,分别为6.06 kg/667m2、10.3kg稻谷/kg N与6.10 kg/667m2、11.8kg稻谷/kg N.因此,控失剂的配合辅助施用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农学利用率;K优52和协优52的平均氮素农学利用效率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00.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试验,以马铃薯套作玉米产量为目标,以套作的玉米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为探讨对象,建立了套作玉米产量与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y=7396.05-536.7x1 129.0x2 135.6x3 104.7x4-19.65x1x2-5.4x1x3 147.75x1x4 165.15x2x3-86.55x2x4 113.7x3x4-478.8x12-407.7x22-446.25x32-450.3x42),通过模拟寻优,提出了玉米产量≥6750.00kg/hm2的综合农艺栽培方案(玉米密度44856-51135株/hm2,平均48000株/hm2;N279.30-350.70kg/hm2,平均315.00kg/hm2;P2O5189.00-231.00kg/hm2,平均210.00kg/hm2;K2O167.70-222.30kg/hm2,平均195.00kg/hm2。N:P:K=1:0.667:0.6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