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7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376篇
林业   684篇
农学   412篇
基础科学   390篇
  549篇
综合类   2347篇
农作物   513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35篇
园艺   212篇
植物保护   23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n important part of agricultural adaptation is the timing of crop sowing dates, affecting yields and the level of risk incurred during a particular season. Cold stress is especially relevant in maize, Zea mays L., so that the timing of planting in the spring is a tactical response to short‐term weather, but is also subject to strategic planning with regard to longer‐term climate. Both factors compare th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cold stress to the additional yield obtainable through earlier planting. New cultivars suited to growing conditions in Europe and generally increasing spring temperatures have enabled earlier planting, but it is still dependent on short‐term weather during the planting period. In the context of field‐level decision‐making, a panel regression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ekly local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nd planting dates at specific sites throughout Germany. Next, localised weather data and planting behaviour are linked to yields at the district (Landkreis) level to show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date on yield. Based on these relationships optimal planting dates are explored with some associated costs and benefits. Results show a trend towards earlier planting that follows observed increasing spring temperatures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more cold‐tolerant cultivars but this advance is buffered by the increasing severity of minimum temperatures during a critical period. Earlier planting potentially increases yield but this is offset by additional management costs and risk. A robust and simple depiction of farmer behaviour in climatic,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context can help to understand trends in crop management and productivity that effect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32.
双季稻最佳磷肥和钾肥用量与密度组合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为明确磷肥、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稻的施用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组合对江西双季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和移栽密度、不同施钾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稻产量、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磷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中,设4个施磷水平(P2O5 0、60、90、120 kg/hm2,以P0、P60、P90和P120表示)和4种移栽密度(21×104、27×104、33×104、39×104 穴/hm2,以D21、D27、D33和D39表示)组合。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中,设4个施钾水平(K2O 0、90、120、150 kg/hm2,以K0、K90、K120和K150表示),密度设置同磷肥试验。在水稻成熟期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磷素和钾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等指标。【结果】磷肥与密度试验中,同一施磷水平下,早稻产量和地上部磷素吸收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磷量超过60 kg/hm2时,产量和磷素吸收量不再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磷素吸收利用率(REP)、磷素农学效率(AEP)和磷素偏生产力(PFPP)逐步降低,以P60D39处理组合的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303.9 kg/hm2和24.4%,AEP为29.4 kg/kg; 晚稻则以施磷量在60 kg/hm2和33×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7246.9 kg/hm2和42.4%,AEP为36.2 kg/kg。钾肥与密度试验中,早稻的钾素吸收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钾量在120 kg/hm2和39×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处理产量和钾素吸收利用率(REK)最高,分别为6376.3 kg/hm2和67.2%,此时钾素农学效率(AEK)为15.6 kg/kg; 晚稻则以施钾量在90 kg/hm2和33×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处理产量和REK最佳,分别为7025.6 kg/hm2和74.0%,AEK为21.7 kg/kg。【结论】合理的磷肥、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可以显著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养分累积量,进而增加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但过高的磷肥和钾肥施用会抑制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建议本研究区域的早稻采用施磷量在60 kg/hm2、施钾量120 kg/hm2和39×104穴/hm2的密度组合,而晚稻采用施磷量60 kg/hm2、施钾量90 kg/hm2和33×104 穴/hm2的密度组合。  相似文献   
33.
为解决番茄酱产季原料供应不均衡问题,在构建番茄种植规划的数学模型基础上,提出采用生物地理学算法对番茄种植规划模型的求解。利用余弦迁移模型、干扰迁移算子和基于高斯分布的变异算子对BBO算法进行适当改进,并与差分进化算法的变异算子结合,以增强生物地理学算法的全局搜索性能。以新疆某番茄酱厂为例对番茄种植规划问题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获得的种植方案能实现番茄原料产量与番茄酱厂生产能力之间的平衡。仿真结果验证了番茄种植规划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在求解番茄种植规划问题上,与其他智能优化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34.
在崂山茶区采用网捕法和植株拍打法研究了种草和清耕茶园节肢动物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植紫花苜蓿的第2年,节肢动物数量增加明显,种群结构趋于稳定。共调查到节肢动物12目,44科,81种,类群最大的为蜘蛛目,有27种,其次是同翅目,有12种,鞘翅目有10种,膜翅目有9种,其他23种。种草园与清耕园相比,节肢动物种类增加18.0%~19.0%,害虫数量平均减少75.6%,天敌种类增加10.3%~17.1%,个体数增加64.0%~77.1%,节肢动物数量在一年中的变化幅度平缓。茶园使用化学农药,是影响节肢动物数量的主要因素。在种植紫花苜蓿的茶园,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也不致造成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稻田混栽水生植物对土壤和糙米镉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早稻和黑藻、水葱、菖蒲等3种水生植物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稻田混栽水生植物后对土壤和糙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混栽3种水生植物后,其土壤的全镉和有效镉含量与对照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但稻田混栽黑藻的土壤全镉含量显著高于混栽水葱和菖蒲;混栽黑藻和水葱后,糙米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混栽菖蒲的糙米镉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探索稻田植物降镉技术的有效途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6.
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对杨凌居住区绿地中常绿植物的种类组成、栽植类型、生长状况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杨凌居住区绿地常绿植物共计15科24属32种,其中,常绿乔木11种,多为松柏科,数量占17%,常绿灌木17种,多为阔叶植物,数量占55%;78%的常绿植物生长良好;常绿植物在居住区绿地中多采用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片植、绿篱的栽植类型。调查中发现,在居住区绿地中存在着常绿植物的应用未做到适地适树、种植密度不够合理、养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为此提出增加常绿植物种类、保持常绿落叶植物适宜比、注重植物生态性、营造有特色的常绿植物景观和重视日常养护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37.
以2011年5月16日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和台湾21世纪农业发展基金会在福建省福安市召开的海峡两岸葡萄科技合作恳谈会为契机,总结比较了闽台葡萄种植的五项关键性技术,并对闽台葡萄产业的合作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8.
为分离上海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征病毒(PRRSV)并分析其分子遗传进化关系,对来自该地区某猪场疑似PRRSV感染病猪的2份肺样进行RT-PCR检测,阳性样品接种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将盲传3代后出现细胞病变的PAMs经间接免疫荧光鉴定,通过RT-PCR扩增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序后与GenBank登录的参考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分析了分离株Nsp2、GP5氨基酸序列的遗传进化关系,并对分离株做了重组分析和细胞嗜性试验。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出1株PRRSV,命名为SH2019,其全基因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4677 bp,分离株与NADC30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属于目前流行于中国的类NADC30 PRRSV,其Nsp2存在131个氨基酸缺失的分子特征;分离株是以谱系1毒株为主要亲本,以谱系3、谱系5或谱系8毒株为次要亲本,在12601~12901 nt(ORF2~ORF4)发生了基因重组的重组毒株,分离株不能感染Marc-145细胞。本研究分离鉴定一株重组类NADC30 PRRSV,可为该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粮改饲”政策推行以来,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奶业振兴。伴随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发生,粮食安全问题再次进入了公众视野,进而引发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草畜平衡,增加肉、蛋、奶市场供给,优化居民膳食营养结构。为此,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粮食与饲草种植及市场供求。目前来看,河北省粮食种植面积在“红线”以上,饲草生产无法满足省内养殖业需求,同时,城乡居民对肉、蛋、奶的摄入仍未达到膳食营养标准。为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及居民营养结构,提出推广新型种植模式、加强政策引导、创新生产技术等一系列措施,推动河北省粮—饲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40.
鉴于黄淮海麦棉轮作区土层深厚和根茬量大、韧性强的特点,以及免耕播种机作业要求,设计了2BMMD-4型棉花精量免耕播种机,能一次实现破茬、开沟、防堵、施肥、播种、覆土及镇压等功能。该机具具有独特的苗带清理及作业防堵、播种深度调节以及作业仿形功能。同时,利用SolidWorks以及ANSYS软件对2BMMD-4型免耕播种机的苗带浅旋装置进行了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该机刀轴在设计转速下对应的频率远小于各阶固有频率,不容易发生共振。田间试验表明,该播种机作业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