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149篇
农学   94篇
基础科学   13篇
  52篇
综合类   625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386篇
园艺   151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黄花补血草醇提物对小鼠腹腔注射的急性毒性试验,评价其安全性。实验组小鼠灌服不同浓度的黄花补血草醇提物,观察给药后小鼠的临床表现与死亡情况。结果黄花补血草醇提物最大剂量一次性给8 g/kg,1周后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并测得最大耐受量(MTD)试验值为15 g/kg(〉10 g/kg)。结果提示,黄花补血草醇提物的毒性较低,临床用药安全可靠,为黄花补血草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提供安全的实验数据,并进一步了解了黄花补血草的生物学活性,为将其更好地应用于制药业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探讨施肥对黄花蒿抗疟相关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科学施肥和提高黄花蒿产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施肥处理,于黄花蒿现蕾期分别采样测定根、茎、叶中的青蒿酸、去氧青蒿素、青蒿素、总黄酮含量及累积量,分析各器官乙醇提取液对DPPH· 的清除率。结果表明,施肥显著促进黄花蒿生长,单株生物产量分别比不施肥增加57.4%(无机肥)、91.6%(有机肥)和92.3%(有机无机配施)。在黄花蒿体内,青蒿酸、去氧青蒿素、青蒿素、总黄酮的含量和累积量高低趋势均表现为:叶>茎>根,说明叶片是这些物质合成和储存的主要器官。此外,叶片的抗氧化活性(DPPH· 清除率)也最高,显著高于根系和茎,并且与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DPPH· 清除率总体为不施肥处理最高,施肥后不同程度降低,施肥对总黄酮含量影响不大,但显著提高了青蒿酸、去氧青蒿素、青蒿素的含量和累积量(产量)及总黄酮的产量,其中有机无机配施和有机肥处理总体优于无机肥。说明在集约化种植黄花蒿的过程中,提倡施用有机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中药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Hemsl.)的抗运动性疲劳和抗应激作用。[方法]采用SPF级昆明雄性小鼠作为试验对象,设立黄花倒水莲低(5 g/kg)、中(10 g/kg)、高(20 g/kg)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适应性饲养7 d后,每天固定时间内用黄花倒水莲水煎液给各剂量组小鼠灌胃,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14 d。末次给药1 h后分别对小鼠进行负重游泳试验、耐缺氧试验、耐低温试验以及耐高温试验,并统计各试验中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结果]黄花倒水莲能够显著延长小鼠在负重游泳试验、耐缺氧试验、耐低温试验、耐高温试验中的存活时间(P〈0.01);且随着黄花倒水莲水煎液浓度的增大,小鼠的存活时间也相对延长,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黄花倒水莲具有一定的抗运动性疲劳和抗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64.
黄花蒿新品种选育现状及其系统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和FDA列为抗疟疾一线药,而目前青蒿素只能从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中提取.育成的高含量青蒿素单株其优良性状不能稳定遗传,后代性状分离,表现多样化.介绍了国内外对黄花蒿品种的选育途径及现状.通过2010-2013年4年系统选育,已育成一批好苗头株系,株系群体青蒿素含量由选育前平均含量0.471%提高到0.800%~0.972%,生物学特征特性也趋于稳定一致,并在黄花蒿原料基地小面积示范得到验证,同时选育出青蒿素高含量株系40#-30-08-18,青蒿素含量高达1.945%,取得了阶段性育种成果.  相似文献   
65.
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黄花蒿生长特性和青蒿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黄花蒿生长、生物量分配和青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设3个密度水平: 高密度(111111株/hm2)、中密度(55555株/hm2)和低密度(27778株/hm2)。 各密度设3个施肥水平(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 不施肥、低肥(60 kg/hm2)和高肥(120 kg/hm2)。结果表明,黄花蒿对密度和养分条件变化的适应性较强,其中密度是植株大小、生物量分配和产量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而青蒿素含量由施肥水平决定。相同施肥水平下,黄花蒿的基径与分枝数均随密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大,其单株生物量也随密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大; 中、高密度黄花蒿的支持结构生物量分数均显著大于低密度,低密度黄花蒿的根生物量分数和根/冠比显著大于中、高密度。相同密度下,施肥水平对黄花蒿的单株生物量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其生物量分配。低密度下,黄花蒿根生物量分数和根/冠比随施肥水平的增高而显著降低; 高密度下,黄花蒿叶生物量分数随施肥水平的增高而显著增大。所有处理中,低密度低施肥水平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最高,中密度低施肥水平的叶产量和青蒿素产量最大。本试验条件下,黄花蒿栽培以密度55555株/hm2、 施肥6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66.
一、砧木的培育: 一般采用黄蒿作为砧木。9-10月份采集成熟饱满的黄蒿种子,晾干后收藏。翌年2月底3月初浸种催芽后,撒播于苗圃地  相似文献   
67.
野生藜蒿的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8.
采用体外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的菊科黑沙蒿乙醇粗提物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脂肪酸生物氢化、CLA含量及其前体物trans-11C18:1含量的影响。黑沙蒿乙醇粗提物添加的剂量分别是0(对照组)、3、30、300及3000mg/L。培养时间分别是2、6及24h。在每个采样时间点、每个添加量均设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黑沙蒿乙醇粗提物有降低C18不饱和脂肪酸生物氢化率的趋势,有增加CLA生成前体物trans-11C18:1脂肪酸含量的趋势,有增加CLA含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