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林业   43篇
农学   418篇
基础科学   1篇
  64篇
综合类   803篇
农作物   250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105篇
园艺   110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41.
筛选和鉴定水稻卷叶突变体是研究叶片形态建成机理的前提.本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对常规粳稻秀水09进行诱变,获得了一个稳定遗传的类感干尖线虫卷叶突变体(nematode infestation mimic rolling leaf mutant,nir).与野生型相比,nir全生育期叶尖卷曲、枯萎,表型与干尖线虫侵染症状相似.此外,突变体植株矮小,叶片表面较光滑,有效分蘖数少.采用nir与秀水09杂交的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nir的类感干尖线虫卷叶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nir与籼稻93-11杂交获得的F2群体,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将目的基因最终定位在水稻第二染色体2 ~ 88w和2~82w之间,遗传距离为1.1 cM,物理距离245 kb.研究结果表明,nir很可能是一个尚未报道的新基因,进一步克隆nir基因有可能揭示与现有报道的卷叶基因不同的卷叶调控机理,为筛选理想株型、培育高产水稻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供试材料.  相似文献   
142.
为了评价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基因对面团强度的影n吼本试验分析了普通小麦中LMW—GS基因位点的特定引物以及与LMW—GS基因紧密连锁的麦醇溶蛋白带。用面包制作品质优良的品种Haruhikari与面包制作品质较差的品种Asakaze—Komugi杂交,然后对其F2代进行了分离分析,结果表明面团强度与Haruhikari品种中位于Glu—B3位点上的一个扩增的LMW—GS基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3.
陆地棉铃部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按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 ,对陆地棉品种的 7个铃部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配合力的分析与估算。结果表明 :除铃柄直径性状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明显 ,其余性状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说明这些性状在各亲本及组合间存在明显差异。铃直径主要是由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 ;铃长、铃壳重、单铃重、铃柄长和衣分的遗传表现是由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并以非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44.
145.
短季棉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1,他引:17  
选用5个早熟不早衰的短季棉品种和5 个早衰的短季棉品种进行部分双列杂交。通过对亲本、F1 和F2 代分别于2001 年和 2002 年两年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和衣分3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效应,同时还存在极显著的加性上位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单铃重和成铃数以显性效应为主;与早熟有关的诸性状,生育期、始花期、铃期和果枝始节4个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霜前花率以显性效应×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同时存在显著的加性上位效应,落叶株率以加性与加性互作上位性为主,落叶指数以加性效应为主;与纤维品质有关的诸性状,2.5%跨长、比强度、伸长率3个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同时还存在着加性、上位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同时还研究了产量、早熟性和纤维品质各性状之遗传和表型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6.
“米成分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钱前  熊振民 《种子》1995,(2):30-33
“米成分育种”是当前世界发展迅猛的一种新水稻育种战略,在经典的水稻育种追求高产,优质、多抗、早熟基础上,“米成分育种”更加注重稻米经济价值的提高,其明显特征在于根据不同的利用目的平决定改良何种稻米成分,以适应特定的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该文综述了目前已经发现的诸如直链淀粉,脂质、多糖、蛋白质等各种籽粒成分突变的利用价值、遗传分析及育种应用现状,并且讨论了稻米直市场经济的我国水稻育种界可采取的相应  相似文献   
147.
小麦籽粒表面皱缩的遗传力很低,仅为18.67%,易随栽培条件而发生变化,宜改善栽培条件增加其充实程度。腹沟比率的遗传力较高,品种(系)为56.15%,杂种为59.88%。说明腹沟比率的遗传性较稳定,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可选用腹沟丰满的亲本组配、选育成籽粒饱满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8.
149.
应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合力分析,Hayman双列杂交遗传分析和因子聚类分析法分析了用化学诱导产生的14个玉米孤雌性殖系(P1组)作母本与5个我室自育优良自交系(P2组)作父本组配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结果,各系各性状的GCA和SCA表出出明显的差异,单株穗粒重的GCA以孤雌生殖系405最高(25.19%);被测7个性状中,出籽率主要由加性基因效应控制,株高,穗位高,穗长,单株穗粒有加性,显性基因效应,  相似文献   
150.
玉米自交系剂123的选育及其主要性状的F1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