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18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4篇
  42篇
综合类   411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281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61.
【目的】植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是酶促活性氧清除机制中的关键酶之一,对日本落叶松GPX开展酶学特性与抗逆性研究,可以补充和完善林木改良基因资源,也为探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抗逆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日本落叶松茎部组织为材料克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研究。诱导、纯化目的蛋白进行体外酶学活性测定,通过点斑试验、生长曲线试验验证GPX抗逆性。【结果】从日本落叶松茎中克隆得到了2个GPX基因,分别命名为LkGPX2、LkGPX3,二者都含有完整的特征保守基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LkGPXs和具有抗逆功能的PmGPX与PeGPX聚为一支。亚细胞定位显示,LkGPX2和LkGPX3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以硫氧还蛋白(Trx)为电子供体进行体外酶学活性测定,LkGPX2与LkGPX3对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叔丁醇(t-BHP)和有机氢过氧化物(Cum-OOH)都具有催化活性,LkGPX2对于3种底物的催化活性分别为(0.402±0.037)、(0.424±0.018)、(0.425...  相似文献   
962.
963.
本研究探讨了外源H2O2引发后,燕麦(Avena sativa)种胚细胞和线粒体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AsA)-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循环的抗氧化性能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植物种子的长期贮藏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燕麦种子为材料,用浓度为0,0.96,1.92,3.84和7.68 mol·L-1的H2O2引发12 h后,分析其种胚细胞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AsA-GSH循环中酶促和非酶促抗氧化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燕麦种胚细胞和线粒体内AsA和GSH含量会随外源H2O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其AsA-GSH循环的酶活性、脱氢抗坏血酸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H2O2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燕麦种子发芽率则显著降低(P<0.05)。燕麦种胚细胞和线粒体AsA-GSH循环的抗氧化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964.
为了探究外源H2O2引发对燕麦(Avena sativa)种胚细胞AsA-GSH循环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以燕麦种子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0,0.96,1.92,3.84和7.68 mol·L-1)的H2O2引发燕麦种子0(CK),6,12和18 h,分析其种胚细胞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抗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外源H2O2引发浓度和时间对燕麦种胚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密切影响,导致其H2O2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浓度越高或引发时间越长则增加越多,而其AsA-GSH循环的抗氧化能力在低浓度(0.96 mol·L-1)或短时间(6 h)引发时被提高,而在高浓度(3.84~7.68 mol·L-1)或长时间(12~18 h)则会被减弱。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是外源H2O2引发燕麦种胚细胞内维持H2O2平衡所依赖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965.
【目的】探索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具食疗保健作用的有效成分和保健作用机制,为余甘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分别以“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或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余甘子拉丁名“Phyllanthi fructus”为关键词,在中药化学数据库、传统中药化学成分及靶标数据库和台湾传统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中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检索;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口服利用度≥20%的有效成分,进而通过STRING数据库、BioGRID数据库、STITCH数据库和CTD数据库对有效成分的蛋白靶标进行筛选,最后通过靶标的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代谢通路和疾病本体论(disease ontology,DO)的富集分析,阐明余甘子保健功效成分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对余甘子化学成分初步的检索与核定发现,其含有亚油酸、并没食子酸、没食子酸、诃子次酸、诃子酸等10种具不同结构的化合物;经口服利用度筛选后,确定油酸、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和诃子酸是余甘子中具潜在保健功效的有效成分;进一步的药物 靶标互作分析发现,这些功效成分可作用于前列腺素G/H合酶、维甲酸类受体、内源激素类受体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生物学过程中,余甘子有效成分的靶标在甾体类激素响应、谷胱甘肽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过程等条目下富集;分子功能中,余甘子有效成分的靶标在氧化还原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等条目下显著富集。基于KEGG代谢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余甘子功效成分靶标与多重肿瘤生物学途径及动脉粥样硬化、抗病毒、乙型肝炎和丙性肝炎等通路相关。DO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余甘子活性成分靶点与前列腺癌、腺体癌、头颈部肿瘤、神经胶质瘤等恶性肿瘤存在重要联系。【结论】余甘子的功效成分可以通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前列腺素G/H合酶等途径发挥抗肿瘤耐药性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是研发具有抗炎、抗衰老、降血脂和免疫调节疗效保健食品的重要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966.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和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了半番鸭不同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和酶活力。结果显示:半番鸭的GSH-Px mRNA表达水平表现为肾脏>胸肌>肺脏>脾脏>肝脏>心脏>肌胃;胸肌和肝脏的GSH-Px酶活力较高,肾脏次之,肌胃的最低;除胸肌的GSH-Px基因表达水平与酶活力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外,在其余组织中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代谢较为活跃的胸肌、肝脏和肾脏的两个指标均较高,而肌胃均为最低。由此提示,半番鸭GSH-Px基因表达和酶活力存在物种和组织特异性,胸肌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67.
为明确植物次生物质芥子油苷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体内3种解毒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豌豆蚜纯人工饲料薄膜饲养技术,设置对照组(0,CK)和3个不同浓度(0.94、1.87、2.86μmol·g-1)芥子油苷的处理组,测定豌豆蚜取食含有不同浓度芥子油苷的人工饲料后,体内3种解毒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色型豌豆蚜取食添加不同浓度芥子油苷的人工饲料后,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细胞色素P450s酶活性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随着豌豆蚜取食时间延长和芥子油苷浓度升高,3种解毒酶活性逐渐升高;在芥子油苷浓度为0.94、1.87和2.86μmol·g-1时,3种酶活性基本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CarE、GSTs和P450s酶活性逐渐升高,三者相比,P450s酶活性显著高于CarE和GSTs活性(P<0.05),且在芥子油苷浓度为2.86μmol·g-1处理下两种色型豌豆蚜的P450s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4...  相似文献   
968.
为明确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microsomal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mGST)是否参与大螟Sesamia inferens对氯虫苯甲酰胺的解毒代谢,采用Illumina深度测序技术分析大螟转录组数据获得mGST1基因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其在大螟不同龄期幼虫和4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及经不同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处理不同时间后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共获得2个mGST1基因序列,分别命名为SimGST1-1和SimGST1-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OL770267和OL770268)。SimGST1-1和SimGST1-2的开放阅读框分别为456 bp和447 bp,分别编码152个和149个氨基酸,均具有昆虫mGST的特征序列。SimGST1-1和SimGST1-2在大螟不同龄期幼虫体内均有表达,且在4~6龄幼虫体内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3龄幼虫。SimGST1-1在4龄幼虫中肠和脂肪体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在头部和表皮中的相对表达量,SimGST1-2在头部和中肠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在表皮和脂肪体中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