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50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4篇
  14篇
综合类   305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31.
一、棉花枯萎病症状 棉花枯萎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它有多种表现,有黄化型、黄色网纹型、青枯型、皱缩型、紫红型等。苗期有皱缩型、半边黄化型、枯斑型、顶枯型、光秆型等。棉株遭受病菌侵染后突然失水,叶片变软下垂萎蔫,接着棉株青枯死亡,此为青枯型。黄化型大多从叶片边缘发病,局部或整叶变黄,最后叶片枯死或脱落,  相似文献   
32.
33.
水稻灌浆过程中小穗轴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稻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小穗轴的结构变化,用TTC染色法鉴定了小穗轴与颖果中脱氢酶的活性。主要结果如下:(1)开花后小穗轴中厚壁细胞内的质体积累淀粉,其后随胚乳中淀粉的积累,质体中淀粉消失,另外厚壁细胞的次生壁随开花后天数的增加不断地增厚。而未灌浆的空粒,开花后厚壁细胞不积累淀粉,次生壁也不增厚。(2)小穗轴中央维管束的活性与灌浆速率有关,活性高时灌浆速率快。小穗轴一黄化,灌浆就趋向停止。(3)灌浆物质进入颖果的途径是:小穗轴中央维管束→子房背部维管束→珠心突起→珠心层质外体→胚乳。  相似文献   
34.
不同田间配置方式对水稻穗颈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3个水稻品种在两种行距和两种穴苗数的不同田间配置方式下,观察水稻穗颈组织性状。结果表明,颈横切面积、颈壁面积、总维管束面积3个性状。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差异,不同田间配置方式对穗颈组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5.
采用徒手切片结合直观对应调查法研究了籼粳亚种间杂种F_1雏管束性状及其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伸长节间与穗颈维管束数目和大小,亚种间杂交稻>品种间杂交稻>常规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差主要与其输导组织的颖花负荷量过重有关。2.籽粒充实度差的亚种间杂交稻穗基部一次枝梗维管束性状优于穗项部,与对照表现一致;但其单个大维管束的韧皮部横切面积穗基部的远小于穗顶部。3.亚种间杂交稻伸长节间的大维管束数目,上部<下部,与品种问杂交稻相同但与常规稻相反。  相似文献   
36.
黄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俗称死秧,是一种土壤传染在维管束寄生的系统性病害。近几年来,大棚黄瓜平均发病率为22.4%,每亩经济损失千元以上,本文通过对黄瓜枯萎病发病规律的研究,采用混配制剂防治黄瓜枯萎病,防治效果达80.45%以上。  相似文献   
37.
以34个包括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为试材,利用典型相关分析、双向逐步回归分析、广州相关分析探讨了籽粒生长、器官干物质运转、茎杆维管束特性间以及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
水稻幼穗形态发生与维管束生长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体视显微镜及石蜡切片观察,研究了水稻幼穗分化过程中生长锥的形态以及维管束的生长变化。结果表明:水稻生长锥在幼穗分化第一期出现苞原基的分化,在第二期出现枝梗原基的分化,在第三期可见明显白色苞毛和颖花的发育,在第四期枝梗和颖花原基显著生长;在小穗发育过程中先后在枝梗末端分化出护颖原基、内外颖原基和雌雄蕊原基,在第四期花药中可见次级造孢细胞。发现在幼穗分化过程中幼穗主轴的维管束数目往上递减,穗茎节部位的大维管束能通过分离和合并来调节生长;在穗茎节出现的一种纤维状组织能够限制维管束的生长。  相似文献   
39.
黑穗醋栗叶柄由表皮,薄壁组织和维管束等组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子叶和初生叶的叶各组成部分较简单;成长叶和成熟叶的叶柄组成较复杂,其表面除一歧表皮细胞外,还有一歧下皮;邻接下皮处有数层厚角细胞;薄壁组织中分布3个分离(近轴端)或连合(远轴端)的维管束;每个维管束的韧皮部外面有数层厚壁细胞,增加叶柄的机械支持作用。在同一叶柄的不同水平切面上,维管束的数目和排列不尽相同。但在同一品种的成熟叶叶柄远轴端与  相似文献   
40.
植物激素对蚕豆离体茎段自体嫁接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美琴  王幼群 《园艺学报》1996,23(3):264-268
植物激素的浓度与配比影响着蚕豆离体嫁接系统中砧木与接穗间维管束桥的形成。植物激素浓度低时,没有维管束桥的分化,且易褐变坏死;浓度适宜(IAA:lmg/L,KT:02mg/L)时,砧木与接穗间的维管束可直接连通;浓度继续增高时,只有30%的嫁接组合有维管束桥的分化,呈分支状分布于茎的棱角处,而其余70%的嫁接组合砧穗间没有维管束桥的分化,从而使嫁接亲和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