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1篇
林业   25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4篇
  41篇
综合类   452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67篇
畜牧兽医   596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不同动物的脂肪合成具有不同的方式,但是动物脂肪的合成和分解代谢主要是由肝脏或脂肪组织来完成的。畜禽脂肪代谢是由复杂的系统来调控的,遗传、营养、激素和免疫等因素对脂肪代谢产生影响。掌握脂肪代谢的调控因素对于脂肪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超微肝胃百合汤对胃溃疡肝胃气滞证患者血清中表皮生长 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超微肝胃百合汤组(超微组)33例、传统肝胃百合汤组(传 统组)31例、西药胃三联组(西药组)34例,分别采用超微肝胃百合汤、传统肝 胃百合汤、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治疗。观察患者疾病疗效 、胃镜疗效和血清中EGF、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 3组疾病疗效和胃镜疗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EGF、IL-10含量均升高(P<0.05), 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微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肝胃气滞 证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EGF的表达保护胃黏膜,同时上调IL- 10水平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从而起到抗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前癃通胶囊干预下,TGF-β1mRNA 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基质细胞中的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 MTT 比色法检测前癃通胶囊对体外培养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基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应用逆转录-多酶链反应 (RT-PCR)技术,观察前癃通胶囊干预下TGF-β1mRNA 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基质细胞中的表达的变化。结果3 种浓度 的前癃通胶囊能抑制前列腺基质细胞的增殖,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高浓度组在不同时段对前列腺基质细 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中浓度组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浓度组在不同时段对前列腺基质 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与低浓度组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基质细胞中的TGF-β1mRNA 表达 随着前癃通胶囊(药液)浓度的增高呈现下降趋势。TGF-β1mRNA 在高浓度组的表达最低,空白组的表达最高。高、中、 低浓度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浓度组与低浓度组比较TGF-β1mRNA 的表达明显减 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癃通胶囊对前列腺基质细胞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降低TGF-β1mRNA 在基质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4.
旨在对IGF-Ⅰ和IGFBP-1基因部分SNPs与鸡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个候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IGF-Ⅰ基因外显子3序列的60 bp处有A→G的点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61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87;IGFBP-1基因外显子2序列的21 bp处有A→T的点突变,104 bp处有T→C的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为0.558,D等位基因频率为0.442.IGF-Ⅰ基因BB基因型个体4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AB型个体(P<0.05);IGFBP-1基因DD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4、12和16周龄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这些SNPs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应用于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995.
旨在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生长及增殖的影响。体外培养并鉴定兔BMSCs,用不同浓度的bFGF(5、10、20、40、80和100μg.L-1)作用于兔BMSCs,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生长及增殖情况。结果,经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分化反推法鉴定所分离培养的细胞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TT法结果显示,bFGF浓度为80μg.L-1时细胞的增殖能力最强(P<0.01),在培养第3天即出现显著的促增殖作用(P<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bFGF组BMSCs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bFGF有促进体外培养兔BMSCs增殖的作用,浓度为80μg.L-1时促增殖能力最强,可以作为体外扩增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996.
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血清理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1日龄断奶仔猪25头,初重(5.83±0.60)kg,公母比例3:2,随机等分为5组,分别注射不同水平EGF,对照组为生理盐水,试验期14天。结果表明:仔猪生产性能、血清理化指标及IgG含量与每天所用剂量在1.0~9.0μgk/gB W范围之内随剂量增加日趋改善,最佳水平为每天6.0μg k/gB W。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提高65.42%P(<0.05),料肉比减少48.15%P(<0.01),血清TP、ALB、GLO和IgG水平分别增加35.57%P(<0.01)、34.41%P(<0.01)、25.31%P(<0.05)和22.22%P(<0.1);同时血清CK与LDH含量分别降低34.45%P(<0.05)和48.41%P(<0.1);EGF作用具有后续性,效果主要体现在断奶后第2周。  相似文献   
997.
选用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3窝(37头),随机分为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础日粮、自然哺乳4组,探讨17.86μg d/剂量下的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胃和小肠发育的作用。采用H E染色、比色、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检测了小肠黏膜形态;小肠重量、DNA和RNA含量;胃肠消化酶和小肠双糖酶活性;小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表达;小肠黏膜H SP70蛋白表达。本试验结果表明,该剂量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可促进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小肠黏膜形态的发育,激活胃和小肠消化酶和双糖酶,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改善断奶应激。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具有促进早期断奶仔猪胃和小肠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999.
以东北农业大学F2资源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PCR-RFLP和PCR-SSCP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基因130 936 bp区域内的7个多态性位点(g.26636CT、g.101698AG、g.111012CG、g.115412AC、g.115463TC、g.123900GA和g.130936TC)进行多态性检测和基因分型,利用Haploview软件对IGF-1R基因进行tag SNPs筛选。结果显示,g.26636CT、g.101698AG、g.111012CG、g.115412AC和g.115463TC多态性位点为IGF-1R基因的tag SNPs;g.115463TC、g.123900GA和g.130936TC 3个多态性位点彼此之间强连锁,处于一个单倍型块中(r20.8),g.115463TC是单倍型块的tag SNP。进一步研究tagSNPs对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影响,发现g.115463TC对绝大部分骨骼和体重性状有显著或接近显著的影响。因此推断影响鸡骨骼生长发育和6~12周龄体重的QTL可能位于此单倍型块内或处于与此单倍型块紧密连锁的下游区域。  相似文献   
1000.
民猪与长白猪初乳EGF、IGF-1和乳糖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民猪与长白猪初乳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乳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竞争ELISA法和Teles法,测定了母猪产后不同时间点初乳中EGF、IGF-1和乳糖含量。结果表明:民猪和长白猪初乳中EGF含量于母猪分娩后0小时最高,分别为(5.262±0.939)、(6.754±1.055)ng/m L,且在母猪分娩后的72 h内分别降低为(1.136±0.185)、(1.099±0.304)ng/m L;分娩后0~36 h,长白猪初乳中EGF含量高于民猪,于0,6小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民猪和长白猪初乳IGF-1含量于母猪分娩后0小时最高,分别为(392.056±62.630)、(494.651±68.360)ng/m L,在母猪分娩后的72 h内分别降低至(18.025±4.628)、(19.076±7.1957)ng/m L;分娩后0~72 h长白猪初乳中IGF-1含量高于民猪初乳,于0小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民猪和长白猪初乳中乳糖含量于母猪分娩后0小时最低,分别为(26.554±7.067)、(18.168±3.080)mg/m L,在母猪分娩后的72 h内分别升高至(50.629±7.001)、(48.877±7.396)mg/m L;分娩后0~72 h民猪初乳中乳糖含量均高于长白猪,分别于0,6,24,36小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