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林业   90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11篇
  37篇
综合类   534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2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量研究表明, 乙烯可激发植物对死体营养型真菌的抗性, 但我们前期研究发现, 乙烯合成前体ACC可提高小豆对活体营养型真菌——锈菌的抗性, 为初步明确其机制, 本研究分析了ACC处理对小豆乙烯合成及信号转导的影响, 结果表明, ACC处理显著提高了乙烯合成基因VaACS1及信号通路关键基因VaEIN2?VaEIN3?VaERF5的表达水平?此外, ACC处理后再接种锈菌, 小豆锈病的发病程度显著降低?对接种锈菌后不同时间VaPR2和VaPR4的表达分析表明, 相比ACC处理后不接种对照, ACC处理后再接种锈菌的处理, 接种后1~5 d这两个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 与水处理不接种锈菌相比, 水处理接种锈菌5~8 d后VaPR2和VaPR4的表达量虽显著上调, 但应答时间较ACC处理滞后, 且总体表达水平低, 表明ACC激活乙烯通路进而诱导防卫反应基因上调表达是其诱导小豆抗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为持续控制小麦叶锈病及促进小麦的抗叶锈病育种工作,2019—2020年自江苏、浙江和安徽3个省采集自然感叶锈病的小麦病叶,经分离获得小麦叶锈菌单孢分离物,利用43个小麦叶锈病鉴别寄主材料对其致病类型进行鉴定,并对其毒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70份小麦叶锈菌单孢分离物中共鉴定出67个致病类型,主要致病类型为THS、SHJ、PHS和SHS,出现频率分别为8.8%、7.6%、5.9%和5.9%。江苏、浙江和安徽3个省的单孢分离物对携带抗叶锈基因Lr10、Lr12、Lr22a、Lr22b、Lr29、Lr33、Lr35和Lr36的鉴别寄主材料的苗期毒性频率均超过90.0%,而对携带抗叶锈基因Lr9、Lr24、Lr25、Lr28、Lr38、Lr40、Lr41、Lr42、Lr43和Lr13+3ka的鉴别寄主材料的苗期毒性频率均小于10.0%。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显示,3个省小麦叶锈菌群体对抗叶锈基因Lr1、Lr2a、Lr3、Lr14b、Lr18、Lr21、Lr26、Lr27+31、Lr32和Lr37的毒力存在显著分化。浙江省小麦叶锈菌群体具有较少的毒性因子(4.73)和毒性值(600...  相似文献   
23.
为了减少生物质湿解过程的排放和水的消耗,以麦秆为原料,麦秆湿解水溶液为溶剂,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中,进行了反应温度为220℃,停留时间为120 min条件下的水循环湿解实验研究,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仪的检测分析结果对使用循环水作为溶剂时的麦秆湿解固体产物的微晶结构、化学组成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随水循环次数的增加,固体产物产率和固碳率逐渐增加,同使用新鲜水的麦秆湿解实验相比较,水循环第6次时,固体产物产率和固碳率分别增加至78.7%和92.4%;麦秆湿解固体的有序化程度亦随水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微晶结构接近于石墨化的程度逐渐提高,有机官能团和脂肪族结构逐渐减少,芳香化和炭化程度逐渐提高;热重分析表明,麦秆湿解固体热稳定性较好,并随水循环次数的增加,热稳定性逐渐增强。麦秆湿解反应水溶液循环利用有益于固体目标产物的生成,并可改善产物的理化特性。  相似文献   
24.
为了研究葡萄糖对水热炭化反应过程和水热焦形成的影响,以麦秆为原料,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对麦秆在葡萄糖水溶液环境中的炭化反应过程和水热焦理化结构演变及液相产物主要组分浓度分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反应温度220℃,停留时间120 min条件下,随着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加,水热焦产率和碳质量分数有所增加,而氢和氧质量分数未发生明显改变,当葡萄糖添加量为麦秆质量的0.4倍时,水热焦产率达68.56%;葡萄糖分子阻碍了麦秆中主要化学组分的分解与炭化反应,使得水热焦炭聚合物的红外吸收特征峰减弱,同时XRD衍射峰强度降低,热稳定性下降,如选择水热炭化过程水循环利用,可进行可溶性糖分离;在麦秆与葡萄糖共同水热炭化过程中,葡萄糖以分解反应为主,同未添加葡萄糖的麦秆水热炭化液相产物相比,糠醛、5-HMF和乙酸的质量浓度均有所增加,其中5-HMF增加最为显著,至葡萄糖添加量为4 g时,达20.21 g/L。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为实现北美栅锈菌和松杨栅锈菌快速有效的鉴别及鉴定。[方法 ]本研究根据两种锈菌的28SrDNA基因序列设计若干组LAMP引物。经筛选得到的引物以北美栅锈菌、松杨栅锈菌、图拉斯叉钩丝壳菌、芍药白粉菌、梨胶锈菌、羊肚菌、金针菇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LAMP反应并完成特异性检测;首先建立初始LAMP反应体系,再进一步优化LAMP反应体系的组分和反应条件,加入羟基萘酚蓝实现可视化检测;最后确定检测体系灵敏度。[结果 ]表明,筛选出的引物具有特异性;25μL北美栅锈菌LAMP检测体系最佳Mg2+浓度为6 mmol·L-1,最佳内外引物比例为8:1,最佳dNTPs浓度为1.2 mmol·L-1;同样地,25μL松杨栅锈菌LAMP检测体系最佳Mg2+浓度为4 mmol·L-1,最佳内外引物比例为6:1,最佳dNTPs浓度为1 mmol·L-1。加入160μM羟基萘酚蓝(HNB)可清晰地指示反应结果,两种检测体系在61℃条件下,分别反应30 min和40 min可实现目视判断结果,且灵敏度分别可达34 ...  相似文献   
26.
介绍燕竹笋早出高效生产技术,包括高产笋用竹园的建立、覆盖早出生产技术等方面内容,以供燕竹笋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一、原料配方 燕麦粉2千克,小麦粉3千克,酵母100克,白砂糖250克,食盐100克,起酥油200克. 二、工艺流程及成品质量指标 原辅料处理→面团调制→面团发酵→分块、搓圆→中间发酵→整形→醒发→烘烤→冷却→包装→成品.成品燕麦保健面包的质量指标为:①形态:表面清洁光滑、完整、无裂纹、无毛边;②色泽:表面呈深黄褐色、均匀无斑、略有光泽;③质地:断面气孔细腻均匀,呈海绵状,手压富有弹性;④口感:松软适口,具有燕麦的清香味.  相似文献   
28.
我国小麦秆锈菌的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0个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对我国小麦秆锈菌的毒性进行了测定。按照美国禾谷类锈病室(Cereal Rust Laboratory)规定的密码(Code)命名的系统,小种HKR是最普通的毒力组合;占全部70个标样、127份菌株的33.1%。第二个优势小种是RKR,占全部菌株的24.4%。没有发现对Sr9e,11、38,Gt和Tmp有毒力的菌株。对Sr13,22,24,26,29,30,37的毒力频率较低、均在10%以下。毒力频率值在90%以上者(接近90%)的有Sr6,7a、7b、8a、9a、9d、9f、9g、10、12、14、15、16、18、20、28、34、36、dp-2和H。我国小麦秆锈菌无论是毒力组合或毒力频率都与北美的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29.
梨胶锈菌的重寄生菌研究——Ⅱ重寄生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云 《植物病理学报》1994,24(4):329-335
 梨胶锈菌(Cymnosporangium asiaticum Miyabe ex Yamada)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vinosa Sacc.)在PDA、综合马铃薯和梨叶汁培养基上能生长、产孢,以PDA最好,Czapek和硝酸铵蔗糖上生长差且不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温20~30℃,适宜pH6~9,荧光可促进产孢而黑光有抑制作用。对碳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和干重以甘露醇、葡萄糖等6种碳源为好,甘露醇最佳,淀粉最差;葡萄糖、蔗糖、果糖和甘露醇中均能产孢,以葡萄糖最好。对氮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及干重以硝酸钾、甘氨酸和蛋白胨为好;产孢以天冬酰胺、蛋白胨和硝酸钾为好,甘氨酸和谷氨酸不产孢。孢子萌发适温15~30℃,相对湿度65~100%均能萌发,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低于50%不萌发;最适pH4~6,低于pH3和高于pH8不萌发;光照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30.
甘蔗野生资源对蔗茅柄锈菌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人工接种喷雾法对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31份甘蔗野生资源材料进行了抗蔗茅柄锈菌(Puccinia erianthi Padw et Khan)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1份材料中,高抗材料19份(61.3%),抗性材料3份(9.68%),中抗材料6份(19.36%),中感材料3份(9.68%)。其中斑茅种对蔗茅柄锈菌的抗病性较强,细茎野生种抗病性较差,较易感锈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