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513篇
  免费   1796篇
  国内免费   4981篇
林业   1642篇
农学   10548篇
基础科学   6680篇
  4565篇
综合类   70344篇
农作物   15196篇
水产渔业   4793篇
畜牧兽医   52865篇
园艺   4813篇
植物保护   4844篇
  2024年   559篇
  2023年   2014篇
  2022年   2054篇
  2021年   2455篇
  2020年   2621篇
  2019年   3318篇
  2018年   1378篇
  2017年   2807篇
  2016年   3641篇
  2015年   3847篇
  2014年   7762篇
  2013年   7258篇
  2012年   9760篇
  2011年   9924篇
  2010年   9269篇
  2009年   9830篇
  2008年   9537篇
  2007年   8379篇
  2006年   7853篇
  2005年   7535篇
  2004年   6097篇
  2003年   5375篇
  2002年   4903篇
  2001年   4829篇
  2000年   3779篇
  1999年   3213篇
  1998年   4141篇
  1997年   5425篇
  1996年   4773篇
  1995年   4260篇
  1994年   4009篇
  1993年   4268篇
  1992年   2638篇
  1991年   2247篇
  1990年   1750篇
  1989年   1800篇
  1988年   213篇
  1987年   177篇
  1986年   107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7篇
  1974年   15篇
  1965年   65篇
  1958年   20篇
  1957年   102篇
  1956年   22篇
  1953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为探究智能氮肥(pH响应性控释氮肥)在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下的适宜性,设置3种程度的干湿交替灌溉W1(灌水下限100%饱和含水率)、W2(灌水下限90%饱和含水率)、W3(灌水下限70%饱和含水率),3种施肥形式智能氮肥(SF)、普通无机氮肥(MF)以及不施氮肥(NF)的桶栽试验,分析其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F×W1处理下下产量最高,为64.84 g/桶,高出常规氮肥21.8%(W1)、13.9%(W2).SF×W1处理下水分生产效最高,为3.17 kg/m3,SF×W2处理下灌水生产率最高,为1.20 kg/m3.智能氮肥在与适度干湿交替灌溉结合下,能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是实现水稻节水、高产、控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2.
杂交稻新品种陕农优206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农优206是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陕农1A为母本、陕恢206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三系籼型杂交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倒、生育期短等特点。2017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陕审稻2017007号)。根据陕农优206在陕南地区亲本特征特性及多年制种试验,对陕农优206高产制种技术进行总结,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3.
水稻对稻飞虱抵御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利用水稻自身抵御能力遏制稻飞虱为害,综述了水稻抵御稻飞虱的物理、生化效应和机制的研究现状。水稻抵御稻飞虱的物理机制包括宏观的水稻叶脉间距、宽度,钩毛和纤细毛密度、长度,硅含量和微观的粗纤维、胼胝质含量及叶绿体膜稳定性;生化机制涉及水分、可溶性糖、叶绿素、游离氨基、酶物质活性及挥发物的含量。国内外虽广泛涉及水稻自身固有的物理结构及体内生理生化物质对稻飞虱的抵御效应研究,但其分子机理研究较为匮乏,尚需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4.
65.
高产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徽两优89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7,(3):85-86
徽两优898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自育的抗稻瘟病优质恢复系YR0822为父本,以两系不育系1892S为母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抗倒、生育期适宜、稻米品质优的特点。2015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5028)。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6.
为探索微型薯繁育过程中马铃薯疮痂病的有效防治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了发病蛭石基质中的疮痂病原菌,并进行了生防菌ZWQ-1水剂+化学药剂的协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辽宁本溪微型薯苗床的疮痂病原菌为普通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在29种测试药剂中筛选到了8种对S.scabies有抑菌效果的药剂,其中适乐时0.1 g/L处理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41 mm。微型薯苗床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化学药剂适乐时+ZWQ-1水剂、福美双+ZWQ-1水剂2个组合对微型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72.60%和57.92%,且福美双+ZWQ-1水剂处理可显著促进植株生长。说明利用菌药协同防治疮痂病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7.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采用大田微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水平(N1,9 g/m~2;N2,12 g/m~2;N3,15 g/m~2)下不同蚯蚓粪施用量(EC0,0;EC_1,16.88 kg/m~2;EC_2,33.76 kg/m~2)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40 d后EC_2和EC_1处理的茎蘖数均显著高于EC0(P0.05);幼穗分化期和乳熟期EC0处理的SPAD值均显著低于EC_1和EC_2处理(P0.05);齐穗期EC0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比EC_1和EC_2处理低32.7%和80.7%,地上部总干物质量分别比EC_1和EC_2处理低30.6%和59.8%;成熟期有效穗数、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水稻产量均表现为EC_2EC_1EC0,EC_2和EC_1处理的有效穗数分别比EC0处理多41.5%和21.3%、地上部干物质量分别比EC0处理高47.7%和25.8%、产量分别比EC0处理高35.4%和34.3%。由此可见,施用蚯蚓粪便可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水稻叶面积、SPAD值和地上部干物质量,进而提高水稻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对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感染秆枯病的荸荠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分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为荸荠秆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明显的荸荠茎秆组织进行分离,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于载玻片上培养,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对荸荠茎秆进行离体接种,检测病菌的侵染过程。[结果]分离获得1株病原分离物(Ceh),经形态学鉴定该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病菌分生孢子接种于载玻片后4 h开始萌发,8 h后大量萌发,12 h后形成大量附着孢,菌丝24 h后形成。病菌接种荸荠茎秆4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产生芽管;8~12 h芽管伸长,形成附着孢侵入荸荠茎秆表皮组织;24 h至7 d菌丝形成;接种8 d后,病菌在茎秆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结论]引起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荸荠秆枯病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荸荠秆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过程可用于病原菌和寄主互作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70.
为提高水稻直播机作业过程的控制定位精度,将英语语言理解动词聚类的简明化、规范化运作机理融入其中,进行水稻播种机的控制研究。以重点理解动词聚类控制机理为基础,考虑执行事件与核心事件的内在关系,以事件的相似度为判定依据,在水稻直播机控制定位环节建立英语语言动词聚类控制模型,形成以水稻直播作业动作指令为标准的关键播种动词数据库,并进行水稻直播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动词聚类应用下采用尺度恒定化的控制信息特征提取,直播控制参数调节速度可由90.2%提高至94.6%,整体直播控制定位准确率较传统直播控制可提升5.4%,保持在90%以上。本研究可为同类农机具作业控制定位设计优化拓宽思路,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