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7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林业   90篇
农学   312篇
基础科学   58篇
  166篇
综合类   2141篇
农作物   199篇
水产渔业   72篇
畜牧兽医   1204篇
园艺   161篇
植物保护   832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雅安市雨城区多地取样,调查分析了茶树和茶园土壤的氟含量与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茶树新梢水溶性氟含量平均值为109.0mg/kg,而老叶水溶性氟含量平均值为759.2 mg/kg,老叶氟含量大于新梢;茶园土壤表土层(0~20cm)和心土层(20~40cm)水溶性氟含量为0.38mg/kg和0.30mg/kg,表土层水溶性氟含量大于心土层水溶性氟含量。同时,茶园土壤pH值检测表明,茶园表土层土壤pH平均值为3.69,心土层土壤pH平均值为3.72,表土层土壤pH值低于心土层土壤pH值;与之相邻的非茶园土壤表土层和心土层pH平均值分别为4.13和4.20,均大于茶园土壤的pH值。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园土壤pH值与土壤水溶性氟含量不具备相关性,土壤水溶性氟含量与茶树体内水溶性氟含量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72.
<正>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选择药物错误、环境条件变化、使用方法和时机不当等常常会引起药害,造成损失。下面就对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几种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一、提前或拖后施用安全施用期,会引起作物受害在玉米4叶期前或5叶后期,应用2,4-滴丁酯做茎叶处理比播后苗前做土壤处理易产生药害;某些需要于播后尽早施用的土壤处理剂(如唑嘧磺草胺、丙炔氟草胺在大豆田应用),而延误至大豆拱土时才  相似文献   
73.
氟唑菌苯胺原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SB-C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40nm波长下对试样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 0,标准偏差为0.15,变异系数为0.15%,平均回收率为100.04%。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双酰胺类杀虫剂四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的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四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毒力,采用机率值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用SAS统计分析系统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和LD50。用喷洒药剂悬浮液的方法进行田间试验,使用邓肯新复极差法(DMRT)对不同处理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的LD50为0.58 μg/g,氯虫苯甲酰胺对斜纹夜蛾的LD50为1.12 μg/g,四唑虫酰胺的杀虫活性较高,但与氯虫苯甲酰胺的差异不显著。药后3 d,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7.5和10 mL/667m2处理对斜纹夜蛾的防效分别为85.00%和87.87%,显著高于5.0 mL/667m2 药剂处理,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45 mL/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药后7 d,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 3个浓度处理对斜纹夜蛾的防效与5%氯虫苯甲酰胺 45 mL/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药后 14 d,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0 mL/667m2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5.0和7.5 mL/667m2药剂处理,但与5%氯虫苯甲酰胺 45 mL/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的防治效果,且随着浓度增高其防效增大。  相似文献   
75.
以湘南梨为试材,于盛花期喷施PBO和福星不同处理,研究PBO和福星对湘南梨脱萼果率、果实品质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浓度为300倍 PBO和6000倍福星混合处理脱萼效果差异最为显著,脱萼果率为73.90%;单独使用PBO处理脱萼率为47.60%;两种脱萼处理均能够显著提高梨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梨果的果肉硬度,降低果形指数,改善梨果外观品质,但对梨树的单株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6.
通过不同用量的播前条施及苗期根际撒施方式, 研究4%噻呋酰胺颗粒剂对花生茎腐病及白绢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 用量7.5~30 kg·hm-2时, 对茎腐病防效为33.3%~70.8%, 对白绢病防效为25.9%~60.3%, 对成熟期死苗防效为23.8%~57.1%;随着用量的增加, 防效呈增高趋势, 但就经济用药而言, 建议用量15 kg·hm-2为宜。对茎腐病而言, 基施效果好于追施;对白绢病而言, 追施效果好于基施。因此, 建议施用4%噻呋酰胺颗粒剂15 kg·hm-2, 采取基施和苗前期追施的方式分别用于花生茎腐病和白绢病防治示范。  相似文献   
77.
甲苯氟磺胺和苯氟磺胺均为杀菌剂,中等毒性,分解产物可转化为有毒物质,现行国标规定的检测方法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但操作复杂、仪器普及率不高、适用范围有限。本试验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种果蔬(黄瓜、番茄、葡萄)中甲苯氟磺胺和苯氟磺胺残留量的方法。样品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结果显示,QuEChERS前处理的吸附剂组合为750 mgMgSO4+50 mgC18+250 mgPSA+50 mgGCB,对样品进行净化处理后,上清液澄清,略带色泽,化合物平均回收率在79%以上;甲苯氟磺胺和苯氟磺胺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加标回收率为79.73%~97.39%,精密度RSD为1.68%~4.21%(n=6),检出限分别为12.5μg/kg和15.1μg/kg,定量限分别为41.9μg/kg和50.2μg/kg。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能很好地满足上述三种果蔬中甲苯氟磺胺和苯氟磺胺残留量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78.
氟硅唑属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渗透性强,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等引起的病害。丰年虫(Chirocephalus)是一类分布广泛且耐高盐的小型甲壳动物,在水产养殖中作为鱼类和贝类的诱饵。近年来常作为农药环境安全评估的模式生物。笔者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测定氟硅唑对丰年虫卵38 h的半抑制浓度(EC_(50));采用酶活试剂盒测定氟硅唑处理38 h丰年虫(Chirocephalus)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氟硅唑对丰年虫卵38 h的急性毒性EC_(50)为5.228 mg·L~(-1),属于中毒。在受试浓度范围内,随着氟硅唑浓度升高,丰年虫的孵化率降低;在氟硅唑毒性作用下,丰年虫产生了氧化应激反应,与对照比较SOD活性增强,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79.
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将家畜骨制成骨炭除氟剂,通过除氟效果的比较筛选出最佳除氟剂制备方法。利用所制得的骨炭进行除氟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骨炭对氟的吸附效果以及温度、pH和地下水中常见阴阳离子等不同影响因素对骨炭除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骨炭除氟效果影响不大;低pH条件有利于骨炭对氟的去除;地下水常见阴阳离子中,Ca2+和Mg2+对骨炭除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阴离子则起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除氟后的骨炭可以利用NaOH浸泡方法进行再生,经三次再生后其吸附容量仍可达原来的94.3%,说明骨炭除氟剂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且可反复用于水中除氟。  相似文献   
80.
解决兽药残留检测问题是提高动物源性食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性环节之一,因此在食品检验中熟练掌握一些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氟喹诺酮类检测试剂盒的使用为例,系统阐述了我站有关氟喹诺酮类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技术。以期能为其他药物残留检测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