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6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6篇
  20篇
综合类   301篇
农作物   11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09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采用SPME-GC/MS方法分析槟榔花雄花和花梗中的香气成分。雄花中鉴定出47种香气成分,主要为乙酸异戊酯、苯乙烯、2-甲基丁酸-3-甲基丁酯、丙酸异戊酯、3,7-二甲基-2,6-辛二烯-2-甲基丁酸酯、乙酸己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6.24%、8.44%、7.41%、5.62%、4.11%和3.93%;花梗中则鉴定出24种香气成分,主要为(Z)-3-己烯醇乙酸酯、(E)-3-己烯醇乙酸酯、乙酸己酯和乙酸异戊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27.71%、26.51%、20.96%和11.97%。在槟榔花雄花和花梗中仅有6种共有香气成分,其相对含量分别占49.24%和60.35%。槟榔花雄花和花梗的香气均以酯类成分为主,但在其组成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2.
为了研究槟榔与香露兜间作后香露兜叶片光合特性及香气成分变化,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槟榔间作香露兜处理和香露兜单作对照在叶片的光合特性和香气成分等差异。结果表明,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叶片温度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温间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处理和对照叶片中共鉴定出9类31种香气成分,其中处理叶片的大量香气成分如角鲨烯、叶绿醇、新植二烯、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5H)-呋喃酮、丙酮醇以及特征香气成分2-乙酰-1-吡咯啉等17种共有香气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丙酮酸甲酯和呋喃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叶片香气成分中角鲨烯和3-甲基-2-(5H)-呋喃酮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乙酰-1-吡咯啉、角鲨烯、叶绿醇、新植二烯、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5H)-呋喃酮以及丙酮醇等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均与叶片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槟榔间作香露兜能提高香露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并降低叶片温度,进而提高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和提升香露兜叶片品质,可为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3.
自1981年海南省屯昌县首次发现槟榔黄化病(yellow leaf disease of areca palm, YLD)以来,槟榔黄化问题日趋严重,现已成为制约中国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鉴于生产中除槟榔黄化病外,炭疽病、细菌性叶斑病、椰心叶甲、干旱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引起槟榔黄化,以及“槟榔黄化病”病原或病因认识上存在混淆的问题,学界暂用“槟榔黄化现象”的表述。近年来,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槟榔黄化病的发生及病原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另一种致黄关键新病害——由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槟榔黄叶病毒病(areca palm leaf yellowing virus disease, ALYVD),以及其他2种新发现的病毒病害——槟榔坏死环斑病毒病和槟榔坏死环斑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对6个示范基地的病原检测结果表明,部分黄化植株被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 palm yellow leaf phytoplasma, AYLP)或APV1单独感染,部分植株被AYLP和APV1复合感染。本文还探讨了槟榔黄化病研究中存在的病原分布不均、含量低引起的检测困难和田间诊断易混淆等问题,并对YLD、ALYVD、叶斑类病害、根腐病害、芽腐病、椰心叶甲、干旱、寒害、除草剂药害等9类因子引起的黄化症状特征进行了总结。进而分析了YLD和ALYVD 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阶段面临的紧迫形势,从防控策略和具体措施解读了《槟榔“黄化病“防控明白纸》,并指出了其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及防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展望了YLD和ALYVD 2种致黄关键病害综合防控中亟待实施的措施。本文旨在让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农技人员更好地了解槟榔“黄化病”方面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4.
热研1号槟榔是从海南地方农家品种中选育出的新品种,高产,稳产,口感好,适宜鲜食或加工。2007年开始扩繁推广。2010年8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定名。1特征特性10年生树龄植株高10m左  相似文献   
35.
肠便秘是马属动物的多发病,死亡率较高。不完全阻塞性肠便秘多发生在盲肠、左下大结肠及胃状膨大部等肠段,因肠管粗大,活动范围小,投服泻药后药物常从结粪旁边通过,不能软化结粪并使之排出,故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自1987年以来,用槟榔散治疗本病23例,治愈21例,1例于投药后因肠破裂死亡,1例因肠扭转而死亡。1 症状及诊断要点病情较缓,病程较其它肠便秘长,腹痛较轻微,腹痛反复发作,排粪少,粪球干、硬,有的排恶臭稀粪,或粪便干稀交替,少数病畜排粪停止,一般不引起腹胀,肠音不整,发病部肠音显著减弱,重症患畜完全废绝,食欲减退,口腔及全身变化多…  相似文献   
36.
<正>印度中央槟榔和可可销售和加工合作(CAM-PCO)有限公司将开始在印度卡纳塔克邦和喀拉拉邦的6个中心收购橡胶。据CAMPCO总经理Konkodi Padmanabha称  相似文献   
37.
<正>本文分析了海南槟榔的栽培概况、产业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定的发展对策,以为海南省槟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8.
棕榈科——优良的室内观叶植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海桑 《西南园艺》2000,28(2):40-41
近年来 ,随着城镇居住环境的日益改善 ,室内观叶植物愈来愈受重视 ,但大多为天南星科、龙舌兰科植物 ,棕榈科则局限于棕竹、袖珍椰、黄椰等少数几种。笔者对国际上观赏价值较高、国内应用甚少的棕榈科植物作一简要介绍。1  刺孔雀椰 (Aiphanesaculeata)  单干型 ,高3~ 12m ,直径 6~ 10cm ,具显著叶环痕 ,密布长达10cm的黑色强刺 ;羽状叶 10~ 15,长近 2m ,羽片数片成簇排列于叶轴上而呈多个平面 ,楔形 ,顶端齿蚀状 ,叶柄、叶轴、羽片均有刺 ;花序腋生 ;果球形、鲜红色。原产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 ,生于雨林。密布…  相似文献   
39.
犊牛不反刍是犊头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多见于高热和瘤胃臌气、瘤胃弛缓、瘤胃积食、创伤性网胃炎等前胃疾病。此外,其它脏腑受病亦可累及胃而发生不反刍。据1990年~1992年门诊统计,犊牛不反刍症占犊牛疾病的27%。笔者自拟槟榔散并根据犊牛不反刍的不同病因...  相似文献   
40.
<正>1药物介绍氯化氨甲酰甲胆碱是一类人工合成的胆碱脂类,其作用与乙酰胆碱相似,能直接兴奋节后胆碱能神经所支配的效应器内的M胆碱受体(毒蕈碱样受体),也作用于神经节和骨骼肌的N胆碱受体(尼古丁样受体)。本品作用较弱,故安全度较大。猪隔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