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128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21.
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遗传、育种中最早应用的标记是形态学标记,这类标记数量有限,而且要找到与目标性相关的形态学标记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后来又相继开发了生理、生化、细胞、发育等多种形式的遗传标记.同工酶标记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可供利用的同工酶标记数量极为有限.近10多年来,DNA多态性分子标记的发展为遗传标记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大容量的标记方法.  相似文献   
322.
AFLP分子标记及其在茶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孙庆磊  梁月荣  丁兆堂  陆建良 《茶叶》2004,30(4):203-206
AFLP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DNA分子标记技术,该技术原理简单,既具RFLP技术的可靠性,又具有RAPD技术的高效性,可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标记分析和分离植物基因等研究。本文介绍了AFLP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对AFLP分子标记在茶树领域中的应用做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23.
本文主要阐述了RAPD分子标记的产生、原理、特点及我国现阶段RAPD分子标记在甘蔗育种上的现状,探讨了RAPD分子标记在甘蔗育种上的前景。  相似文献   
324.
DNA分子标记在茶树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记具有多态性高、检测手段简单迅速、无基因多效性、能够明确辨别等位基因、实验重复性好等优点。目前最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主要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简称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简称RAPD),微卫星DNA技术(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ISS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简称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茶树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保护、遗传图谱的构建、基因定位与辅助选择育种、指纹图谱应用于作物品种鉴定等研究方面均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25.
为了解新疆不同地区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的遗传特征,分别采用叶盘接菌法及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新疆吐鲁番、阿克苏、石河子等11个不同产区的葡萄霜霉病菌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测定,并分析各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来自新疆不同地区的菌株种内存在着致病性分化现象,依据其在鉴别寄主上致病性的差异,将供试菌株划分为强、中、弱3类,其中强致病性菌株为优势菌株,且种间致病性分化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关;SSR标记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之间存在遗传变异现象,并且菌株之间亲缘关系都较近,在相似系数为0.93时,48株菌株聚为4大类,且遗传分化与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新疆不同地区的葡萄霜霉病菌菌株之间存在致病性分化与遗传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326.
13C标记技术在土壤和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过去研究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周转通常采用14C标记技术 ,但由于人们对其放射性的关注 ,进入 80年代以来研究者趋于使用稳定性同位素13C标记技术。虽然13C标记技术相对来说还较年轻 ,但从已有有限的研究资料来看其优越性已经显示出来。一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利用自然丰度分异较大的天然材料作为标记材料 ,既可以省去标记的时间和费用 ,又可以做到真正的原位研究 ;二是利用13C和15N加富标记技术 ,结合核磁共振测定 ,不仅可以研究有机物分解的动态变化 ,还可以追踪有机物在周转过程中C、N组分化学结构的变化 ,能为揭示土壤养分循环和腐殖质形成机理提供更多的信息。本文根据已收集到的部分资料 ,对13C标记技术在土壤和植物营养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13C加富标记技术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产物的去向以及标记秸杆在土壤中的分解等方面的应用及其注意点 ,旨在能为国内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供十分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327.
RAPD在玉米温敏型核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适用于玉米的RAPD实验体系进行研究,摸索出适用于玉米的RAPD的反应适宜条件闻稳定的玉米RAPD分析体系,应用这一体系对温敏核雄性不育玉米琼42-Qms及其可育的近等基因系琼42进行RAPD分析,在300多个引物中发现1个引物在两种中扩增带型有差异,经重复试验,初步认为此差异与玉米雄性不育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328.
分子标记技术在农作物品种鉴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发展历程,常见的分子标记原理、特点及在农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并对其今后在农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29.
DNA标记技术在海洋生物质资源开发和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自然界的生物来说 ,保护天然群体的基因库 ,维持生物多样性是种质资源开发和保护的主题之一[1] 。生物多样性包括 3个层次 :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2 ] 。其中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又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是评价自然生物资源的重要依据。研究生物的遗传多样性首先要找到合适的遗传标记 ,这些遗传标记应该是随机选取并能够稳定遗传 ,代表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 ,可以反映出生物个体或群体的遗传学特征 ,具有足够变异类型的标记组合。遗传标记涉及生物体的表型标记、染色体的多态性、蛋白质的多态性和遗传…  相似文献   
330.
应用DNA条形码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开展15份太子参种质资源遗传差异分析。太子参DNA条形码显示:ITS1序列的突变位点占比最多为2.16%,rbcL6序列的突变位点占比最少为1.23%;psbA-trnH序列缺失位点占比最多为4.88%;ITS1序列的GC含量最高,达55.52%;psbA-trnH序列的GC含量最低,仅为24.71%。太子参SRAP标记筛选出9对引物,扩增出215个位点,其中42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19.53%;从扩增位点总数看,多态性条带丰富、清晰,既有共同位点又有特异性位点;7个居群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0.3466~0.4985,Shannon信息指数(I)范围为0.5301~0.6917,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太子参种群基因多样性(Ht)为0.4004,其中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和遗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0901、0.3103,分别占Ht的77.50%、22.50%。种源间Gst为0.7506,即有75.0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间,24.94%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内,表明太子参种源间遗传变异大于种源内遗传变异,存在较低程度的遗传分化。太子参种源的平均基因流(Nm)为0.1929,表明太子参各种源之间的基因交流顺利。15份太子参种质间的K2P遗传距离范围为0.0005~0.0056,而遗传相似系数在0.3913~0.8695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900时,可将15份种质分为3个类群,其中杂交种质为独立类型。15份不同种质太子参DNA条形码和SRAP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分析结果相近,以这2种方法相结合,能更准确有效鉴定太子参种质,这对太子参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杂交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