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961篇
农学   201篇
基础科学   56篇
  22篇
综合类   1261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13篇
园艺   227篇
植物保护   7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国外作物综合治理陈小波(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南通226541作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CropManagement,简称ICM)是一种利用各种与农业环境亲和的措施,在不致破坏农田生态平衡及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取得优质、高产的作物管理策略。国外8...  相似文献   
32.
输入小麦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入小麦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包括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和有害生物的风险管理两个主要部分;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表明,输入小麦确有可能成为外来危险性病原体传入我国的重要渠道,根据风险评估值,排序为: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R=292);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R=247);小麦基腐病菌(R=239);小麦叶疫病菌(R=200)。根据我国麦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以上病原体一旦传入我国,由于其根除困难,防治费用高,其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及经济后果均将极为严重。在输入小麦的风险管理对策中,由于小麦矮腥病菌传入可能性最大,风险最高,因而应首先以降低小麦矮腥病菌传入可能性为前提,采取系列备选措施,以确保降低输入小麦有害生物的风险。  相似文献   
33.
散大蜗牛是世界上人为传播最为广泛的有害生物之一,1774年Mu^eller在意大利采集到标本并首次记述报道。学名为Helix aspersa Mu^eller 1774,异名:Cyptoomphalus aspersa,英文名为Brown garden snail,Garden snail,Common garden snail,European brown snail,俗称:散布大蜗牛、褐色花园蜗牛、花园蜗牛、法国蜗牛、欧洲褐色蜗牛,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亚纲、柄眼目、大蜗牛科。该螺主  相似文献   
34.
采用凹陷载玻片法测定了武夷菌素对番茄灰霉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离体番茄叶片上测定了被武夷菌素处理后的番茄灰霉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致病性的变化以及武夷菌素对番茄幼苗体内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武夷菌素对番茄灰霉菌的分生孢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为14.1μg/mL。浓度为100μg/mL的武夷菌素可完全抑制孢子的萌发。武夷菌素能使灰霉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病性明显下降,同时还能诱导番茄体内抗病性相关酶(SOD、POD、PPO、PAL)活性的增强,提高番茄幼苗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35.
试验以农药百菌清为对照,考察了电生功能水对于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研究表明:对葡萄植株喷洒电生功能水可以有效地防治葡萄炭疽病的发生,防治效果优于常用农药百菌清。  相似文献   
36.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植物及其产品的国际间贸易的发展,为更好地适应新的世界贸易体制,遵守SPS协定及其透明度的原则,同时有效地发挥检疫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作用,迫切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37.
绿僵菌治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目前对防治多种蝗虫效果较好的虫生真菌--绿僵菌的种类、株系,以及绿僵菌对蝗虫的致病机理、 对环境的安全性等,并讨论了国内外应用绿僵菌防治蝗虫的田间试验效果、剂型研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在半自然条件(田间网罩)下,将人工饲养的玉米螟卵按4、8、16块/株3个处理分别固定在网罩内的玉米植株中上部叶片上,然后每网罩分别引入供试赤眼蜂20头,24 h后更换玉米螟卵块,连续3 d。7 d后调查供寄生的玉米螟卵被寄生率及羽化率。结果表明:在半自然条件下广赤眼蜂伊朗1-1品系虽寄生能力高于其他供试品系,但到第2、3天明显降低;玉米螟赤眼蜂北京6-2-2品系每天均维持一个较平稳的寄生能力,产卵量在时间上的分配比较分散,并在第2、3天显示出比其他品系较高的寄生潜能。广赤眼蜂伊朗1-1品系的卵块寄生数量可随卵块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其他品系则在各处理密度下,寄生数量基本没有变化;从卵粒寄生率看,广赤眼蜂伊朗1-1和吉林1-2两个品系的寄生数量随卵块密度的增加而大幅度提高,其他品系增加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39.
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对Bt玉米、常规玉米、粘虫幼虫和其虫粪及虫害苗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同时研究了Bt玉米对中红侧沟茧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玉米健康植株的挥发物对中红侧沟茧蜂均有引诱作用;中红侧沟茧蜂对两种玉米的健康植株及机械损伤株挥发物之间的选择性无显著差异;相对于Bt玉米,中红侧沟茧蜂更趋向于选择常规玉米的虫伤苗及玉米-粘虫幼虫-虫粪混合物的挥发物。与对照(寄生于取食常规玉米粘虫的中红侧沟茧蜂)相比,寄生于取食Bt玉米粘虫幼虫的中红侧沟茧蜂幼虫历期延长,出茧率、茧重、羽化率、蜂重均有显著降低,茧历期、蜂历期则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0.
将蜡蚧轮枝菌Vp菌株在PDA培养基上23℃黑暗培养,分别于第5、15、20、25、30天后采收。将不同时间采收的分生孢子置于2%葡萄糖培养液内培养,16 h后检测其萌发率,结果表明,采收于第5天和第15天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达到89.76%和94.98%,显著高于采收于第25天(30.27%)和第30天(6.12%)的孢子的萌发率;在PDA培养基培养5 d和15 d的分生孢子在相同浓度下对温室白粉虱的致病力分别达到83.40%和74.44%,显著高于培养了30 d的分生孢子的致病力(8.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