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27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7篇
  30篇
综合类   313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金丝草可在土壤酸化和镉污染的矿区正常生长,其可能对酸和镉(Cd)胁迫具有特殊的响应策略。为此,以金丝草种子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种子萌发试验,设置不同酸(pH 5.5、4.5、3.5)和镉(5、10、20 mg·L-1)胁迫处理,分析不同胁迫条件下金丝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系质膜完整性及芽亚显微结构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酸胁迫可提高金丝草种子发芽率,不同酸胁迫处理其发芽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随pH的逐渐减小,金丝草萌发指标呈减小趋势,pH 3.5处理,金丝草种子除发芽率外的其他萌发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P<0.05);随着Cd浓度的增加,金丝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值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表现出抑制作用,但Cd 20 mg·L-1处理金丝草种子发芽率仍可达40%以上。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值分析发现,pH大于3.5,Cd浓度小于10 mg·L-1对金丝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但随pH的进一步减小和Cd浓度的提高,对金丝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作用明显,根尖质膜和芽亚显微结构造成较大损害,出现细胞器膜破裂和细胞空泡化等现象。综上,金丝草种子萌发对酸和镉胁迫有较强耐性,表现出轻度酸和镉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促进,而强酸和镉胁迫则抑制。  相似文献   
82.
羊驼亦称驼羊,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共同祖先为原柔蹄类动物。羊驼对高海拔和干旱地域有着良好的适应能力。世界上现有羊驼350万只,其中90%以上分布在南美地区,是南美特有的动物品种[1]。羊驼毛品质优良,细长,柔软,具有多种光泽,弹性和韧性极佳,且对人体无过敏刺激,经济价  相似文献   
83.
为了解小黑麦和黑麦茎秆结构对作物生产性能的影响,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电镜扫描法对小黑麦和黑麦主茎基部第2节间解剖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小黑麦和黑麦小维管束处的表皮细胞呈正方形,而小维管束两侧和小维管束之间的表皮细胞均成长方形;小黑麦茎秆中机械组织厚度和细胞层数显著小于黑麦茎秆中机械组织厚度和细胞层数(P0.05),而小黑麦的基本组织厚度大于黑麦茎秆中基本组织厚度;小黑麦茎秆中小维管束数目和大小与黑麦无显著差异,而大维管束的数目和大小均显著大于黑麦茎秆中大维管束数目和大小(P0.05)。小黑麦茎秆中导管、筛管和伴胞的孔径均大于黑麦。从二者茎秆基部第2节间结构特征比较分析,认为小黑麦比黑麦更具抗倒伏能力,生产潜能也高于黑麦。  相似文献   
84.
杉木球果受顶枯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apiculatus(Huang.)Huang.)侵染后,罹病果鳞细胞的超显微结构依侵染程度不同表现一系列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叶绿体的基粒片层和膜结构遭到破坏;线粒体内嵴结构和膜结构遭到破坏;基质的许多细胞器解体消失。  相似文献   
85.
为探明初制工艺及原料对花茶素坯吸附能力的影响,以中小叶种春茶-芽二叶鲜叶为原料,初制按定拱、全炒、半烘炒制成毛茶精制后取3种工艺中的嫩粳、叶、芽制成石蜡切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素坯嫩茎的横断面切片均无孔隙,不同素坯茶条的芽尖部的孔隙形状和大小差异不大,但叶片的孔隙因初制工艺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并已证实,茶叶叶片上的孔隙是炒制过程中茶条扭结所形成,并不是结构上多孔,故炒青素坯的孔隙量要多于烘青,初  相似文献   
86.
海狸鼠消化管显微及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光镜、电镜和组织化学技术,对 10 只成年海狸鼠消化管的食管、胃底、小肠和大肠壁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 H E 染色,海狸鼠食管粘膜上皮细胞角化程度较高,胃底腺壁细胞的数量几乎与主细胞的相等或稍多,小肠肠腺底部含有大量潘氏细胞; Schiff 氏染色,胃粘膜的上皮细胞、胃底腺的颈粘液细胞、十二指肠腺的粘液细胞、肠腺的潘氏细胞和杯状细胞均为阳性; M assonfontana 氨银法染色,在胃底腺和肠腺内均见有银亲合细胞。扫描电镜下,胃粘膜表面见有较多胃小凹,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形成许多指状突起。透射电镜观察,胃底部壁细胞中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细胞内小管发达,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密集排列,细胞间见有连接复合体结构,胃底腺和肠腺内见有散在分布的内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87.
大叶藻花序的解剖结构及超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解剖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大叶藻花序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大叶藻花小,单性,无花被,雌、雄花同生于一扁平的肉穗花序上。花的结构简单,雄花仅1枚雄蕊,雄蕊1花药,花药1室、无柄、纵裂;花粉为丝状花粉,无纹饰、萌发孔。雌花仅一心皮,有胚珠1颗,柱头两个;柱头细长,柱头表面及柱头到胚珠处细胞壁表面有大量的丝状突起。大叶藻的花序结构已与沉水生活相适应。  相似文献   
88.
利用电镜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镜下可区分6种类型的细胞: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和浆细胞。红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可见线粒体、少数囊泡;根据细胞中的颗粒形态大小和细胞核的形态,可将粒细胞分为4种类型:I型粒细胞、II型粒细胞、III型粒细胞和IV型粒细胞。单核细胞圆形,表面较平整,偶有伪足伸出,空泡多见;淋巴细胞的胞质少,仅在细胞核边缘处形成薄薄的一层,细胞器少;血栓细胞异染色质丰富,沿核膜呈带状分布,胞质中有较多大小不等的空泡和少量的线粒体;浆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成层分布包绕在核周围。此外可见到嗜曙红细胞吞噬红细胞、血栓细胞成群聚集分布的现象。  相似文献   
89.
本文通过组织解剖与切片法测量了鲤、草、鲢、鳙的相关生物学参数,系统观察了四种鱼的消化道肌肉层、肠绒毛以及粘液细胞的显微结构及分布特点,探究其与食性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鲤比肠长1.0,环行肌较纵行肌发达,肠绒毛丰富,粘液细胞均匀分布在整个消化道中;草鱼比肠长2.13,消化道组织结构均一,肌肉壁中纵行肌所占比例高,粘液细胞体积小,分散于整个消化道中,肠绒毛极发达;鲢比肠长8.49,环行肌极发达,粘液细胞集中于消化道前段,肠绒毛由前至后逐渐呈短粗状;鳙比肠长4.58,环行肌极为发达,粘液细胞数量多且均匀地分布于消化道前、中段,肠绒毛较为稀疏短粗,粘液细胞较少。这四种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特征与各自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0.
四川华鳊卵子发生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卵子的发生规律,对其卵子发生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和描述。将卵子发生分为卵原细胞(Ⅰ时相)、单层滤泡时相(Ⅱ时相)、卵黄泡出现时相(Ⅲ时相)、卵黄充满时相(Ⅳ时相)和成熟卵子(Ⅴ时相) 5个时相。观察发现,四川华鳊卵原细胞存在2种形态,分别为早期卵原细胞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卵原细胞;同时将早期初级卵母细胞划入Ⅱ时相,此阶段细胞核膜边缘出现多个小核仁,将其作为小生长期开始的标志;Ⅲ时相卵黄泡出现,当卵黄泡积累至3~5层时,卵黄物质即开始积累,此时多以卵黄颗粒的形式存在;进入Ⅳ时相后,卵黄物质沉积形成卵黄小板,卵黄泡被挤压至卵周,形成皮层小泡,卵子成熟后,原皮层小泡所在区域呈块状或颗粒状,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呈橘红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