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为了构建高效的靶向山羊PHGPx基因的干扰质粒,并在山羊共培养生精细胞中验证其抑制效应,利用Am-bion在线软件设计4对针对山羊PHGPx有潜在干扰效果的siRNA,体外退火后形成具有发夹结构的shRNA,将其与线性化的pGPU6/GFP/Neo载体相连形成质粒,然后经Pst I和BamH I酶切和测序鉴定;利用脂质体将其转染到体外共培养生精细胞中,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其PHGPx基因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经Pst I和BamH I酶切和测序确定了150、182、214和248共4种pGPU6/GFP/Neo-PHGPx-shRNA的阳性克隆质粒;Lipo-fectamine 2000TM脂质体瞬时转染的共培养生精细胞的Real-time PCR结果表明,pGPU6/GFP/Neo-PHGPx-150、214和248质粒能够显著降低共培养细胞PHGPx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结果图像分析免疫条带的平均光密度结果表明,pGPU6/GFP/Neo-PHGPx-214质粒极显著降低了共培养生精细胞PHGPx蛋白表达(P<0.01)。pG-PU6/GFP/Neo-PHGPx-shRNA质粒载体构建成功,pGPU6/GFP/Neo-PHGPx-214质粒瞬时转染共培养生精细胞后可以明显抑制PHGPx基因表达,可用于进一步PHGPx基因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
有关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与三叶草属植物间毒素抑制现象已有报道结果并不一致。许多苇状羊茅的植株侵染内生真菌(Acremonium coenophialum Morgan-Jones&Gams),这可能是造成研究结果不一致的部分原因。在研究无内生真菌的苇状羊茅(TF—E)和有内生真菌的苇状羊茅(TF+E)的种子浸出液对5种三叶草种(Trifolium)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包括枝条、根和根毛的密度)的影响,这5种三叶草分别是:球三叶(T.nigrescens Viv)、绛三叶(T.incarnatum L.)、红三叶(T.pratense L.)、地三叶(T.subterraneum L.)和白三叶(T.repen L.)苇状羊茅不同的三叶草种种子萌发所表现出的毒素抑制效应也不相同。虽然苇状羊茅是否有内生真菌对三叶草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但球三叶、绛三叶和红三叶的种子在苇状羊茅种子浸出液中的萌发率显著下降。不同的三叶草种的枝条和根的长度反映出不同的毒素抑制效应。用苇状羊茅浸出液处理的三叶草幼枝条的长度显著增加,但根的长度显著降低。由根毛长度和密度表现出的毒素抑制因三叶草种和基质(TF—E和TF+E)的不同而异。与用水培养的幼苗相比,加入种子浸提液的三叶草幼苗根毛的长度减少34%,根毛密度减少45%。仅仅根据种子萌发、幼苗枝条和根的长度无法判断由内生真菌所产生的细微  相似文献   
23.
24.
Cd,Zn,Pb单因素及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通过Cd、Zn、Pb单因素处理和复合因素处理的对比性研究发现,无论是单因素或复因素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效应顺序均为Cd〉Zn〉Pb;在研究的4种土壤酶中,腺酶受重金属的抑制作用最为敏感;Cd、Zn、Pb复合污染与各单因素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同时,Cd、Zn、Pb复合污染对4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效应亦不同。其复合污染对腺酶表现出协国抑制负效应的特征;对过氧化氢表现出一定的屏蔽作用或拮抗作用;转化酶或碱性炮  相似文献   
25.
为探明微丝骨架结构以及微丝骨架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巯基类化学反应试剂NEM处理川百合花粉。结果表明:30μmol/L NEM能有效抑制川百合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抑制率分别达到95%和99%;经20μmol/L NEM处理过的川百合花粉,在去掉NEM后,其萌发率恢复到对照(0μmol/L NEM)的98%,花粉管长度恢复到对照(0μmol/L NEM)的60%;15μmol/L、20μmol/L和30μmol/L NEM处理过的川百合花粉,其花粉管内微丝排列呈弯曲状;而非沿纵轴向顶端延伸的正常微丝束状态。可见,NEM作为一种微丝骨架的抑制剂改变了花粉管中微丝骨架的分布结构,影响了花粉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26.
氯化铵中氯的硝化抑制效应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通过盆栽试验 ,在种与不种作物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氮肥品种在土壤中的硝化作用 ,氯化铵中氯离子的硝化抑制效应及其对玉米营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氮肥品种在土壤中硝化作用大小为 :尿素 硫酸铵 氯化铵 ;氯化铵与尿素或硫酸铵配合施用能明显降低其氮素的硝化作用。氮素的硝化率与土壤含氯量呈显著负相关 ,氯化铵中氯能抑制氮素硝化作用 ,其硝化抑制效应强弱与氮肥品种和作物生长有关 ,氯对尿素的硝化抑制作用大于对硫酸铵的作用。不种作物时 ,氯化铵中氯的硝化抑制效应稳定且与双氰胺相当 ;种玉米促进了氮素的硝化作用。随着玉米生长及其对氯的吸收 ,氯的硝化抑制效应逐渐降低。硝化作用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玉米苗期生长 ,玉米吸收NH4+-N与NO3--N需要一定比例。本试验条件下 ,玉米吸收土壤NH4+-N与NO3--N的最适比例为 1∶0.7~ 1∶1。合理配施氯化铵能调节土壤中NH4+-N与NO3--N的供给比例 ,提高玉米苗期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27.
冬种黑麦草对农田杂草及其种子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农田杂草的萌发、生长,明显地依赖于土壤中活动的杂草种子库。2009-2010年冬季,在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花都基地构建的“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蔬菜”轮作系统中,通过对大田杂草种类和数量的跟踪调查,以及用诱萌法对土壤中杂草种子库的研究,探讨我国南方农区冬种意大利黑麦草对农田杂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闲时种植黑麦草可以很好地抑制农田杂草的发生,还可以减少土壤中活动的杂草种子数量。在冬季种植黑麦草和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后的试验田中,重新种上蔬菜后发现,黑麦草区内的平均杂草数目仅为菜心区的25.00%,冬闲区(对照区)的23.28%;而且,种植黑麦草后的土壤中,活动的杂草种子数量下降了67.85%;另外还发现,冬种黑麦草还可以影响农田中杂草种类,减少甚至避免农田中植株较大的杂草的生长。因此,冬种黑麦草不仅可以生产优质牧草,还可以降低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28.
尿素是我国当前主要氮肥品种之一,在不少地区其施用量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但尿素在集中施用条件下有生物抑制效应。作者在北京平谷、昌平等县的夏玉米,冬小麦田间试验中观察到尿素对作物的抑制效应,并于1985~1987年间进行多次盆栽试验验证。所获结果如下:1.抑制效应的作物症状尿素对作物产生的抑制效应主要在苗期,表现为出苗率低,幼  相似文献   
29.
低温与1-MCP处理对明水梨果实黑皮病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温(4±1)℃与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明水梨果实黑皮病发生的抑制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与1-MCP均显著地抑制梨果实黑皮病的发生,低温结合1-MCP处理能够完全抑制果实黑皮病的发生。低温与1-MCP也抑制α-法尼烯和共轭三烯含量的增加,抑制程度越明显,果实黑皮指数越低,表明α-法尼烯和共轭三烯的形成是梨果实黑皮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
针对海水体系中藻类对无机氮源的吸收利用以及氮源之间相互关系,在室内条件下,利用单细胞藻一次性培养的方法,以无机氮源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为基础,通过改变氮源的形态及比例,研究了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生长动力学和氮吸收动力学特征,并通过构建动力学模型对该特征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同浓度不同形态的无机氮源培养中,三角褐指藻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以NH+4-N和NO-3-N作为唯一氮源时,三角褐指藻能够快速对氮源吸收利用,而两种氮源同时存在时,藻类优先利用NH+4-N,NO-3-N的吸收则受到一定的抑制。同时,所构建的模型较好地预测了藻类的生长动力学和氮吸收动力学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