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5篇
农学   135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538篇
农作物   193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1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 危害症状 该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病原菌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并有许多不同的生理小种。马铃薯晚疫病既危害地上部分,又危害地下部分,叶片发病时开始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在潮湿环境条件下迅速扩大变为褐色焦斑,并在病斑边缘生出一圈白色的霉,叶背面特明显。  相似文献   
92.
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同工酶的薄层扫描图谱^[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属于玉米大斑病菌1、2号生理小种的四个标准菌株过氧化物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PAGE和IEF分析研究,过氧化物同工酶扫描图谱发现1号生理小种在薄板80mm处有明显的的馒头有收峰,而2号小种在薄板80mm处有一微弱吸收,紧随其后又在85mm处出现另一微小吸收峰,可见玉米大斑病菌1、2号在生理小种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力谱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3.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限制大豆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世界各地每年因大豆孢囊线虫病给大豆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筛选和培育大豆孢囊线虫抗病品种是解决多种病害危害的根本途径.本试验采用生产田鉴定的方法,广泛收集国外种质资源、生产上主栽品种、新育成的品系,农家种质材料,国家品种资源库材料等等,鉴定出11份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种质,同时交叉鉴定出12份双抗大豆灰斑病、孢囊线虫病的材料.因此,将鉴定出的农艺性状好的抗病品种可直接在痛区应用,通过种植一个品种就可以解决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害的危害,这对于从根本上防治大豆病害的危害,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
在我省从东起中苏边界的饶河、密山县,西到与内蒙交界的甘南、泰来县,北至嫩江、北安县,南到哈尔滨市、尚志县等30个市县采土,用Golden氏方法鉴定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结果均属3号小种。  相似文献   
95.
十字花科根肿病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肿病在很多地区蔓延,严重影响了菜农的经济收入,生物学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来研究根肿病,并在根肿菌的分类、根肿菌的生理小种分化、病原菌检测技术、病原菌有效接种技术、病原菌的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根肿菌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本文对近几年根肿病的致病机理、生理小种鉴定、根肿菌的防治及培养技术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括,以期对根肿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抗高粱丝黑穗病3号小种的品系鉴选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抗高粱丝黑穗病3号小种的品系鉴选与利用研究赵淑坤徐秀德(辽宁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110161)高粱丝黑穗病〔Sporisoriumreiliarum(Kühn)Langdon&Fulerton,异名:Sphacelothecareiliana(Kühn...  相似文献   
97.
我国玉米小斑病病菌生理小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98.
东北三省新的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分化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鉴别寄主谱,对东北三省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进行分析鉴定。采集到的33个菌株主要为生理小种1.2.3、1.2、2.3、1.2.3.4和1.2.4,其中以小种1.2.3.4为主,而且1.2.3.4和1.2.4为新发现的生理小种。在以后的育种工作中需要引入新的番茄抗叶霉病基因,以培育出抗番茄叶霉病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99.
小麦品种抗条锈菌小种专化性估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设置6品种×4小种组合的小麦条锈病隔离接种试验小区,成株期同步测定了各组合的组织学病变特征数值,包括侵入率、菌落面积、坏死面积、单菌落吸器个数和流行学特征数值,包括相对侵染点数、潜育期、病斑面积、产孢面积、孢子堆密度、病害传播速度和流行速度。计算了各品种,各项特征值的小种间变异系数和品种-小种互作方差贡献率并比较了在抗病性鉴定中利用它们估测小种专化性和非小种专化性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指标间的相关分析。建议今后在抗病性类型鉴定中,将观察项目简化为镜检坏死面积比、单菌落吸器数或调查侵染几率、孢子堆密度等并计算这些数据的小种间变异系数来定量评价抗病性的小种专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0.
 用整叶透明染色法系统地观察了不同亲和性的小麦品种和叶锈菌小种相互作用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表明,(1)从气孔下泡囊形成迟早和初生侵染丝的生长开始,各组合间呈现明显的差别,暗示着品种——小种相互识别和抗性表达从这个阶段开始;(2)除了不亲和组合和慢锈组合出现过敏性反应外,在亲和组合的感病品种5389与叶锈菌小种互作中也观察到了少数侵染点有坏死细胞出现,但出现时间较晚,坏死细胞数目很少,并不影响菌丝的扩展。根据上述现象,本文讨论了过敏性坏死细胞形成的专化性和利用生理和组织学某些特征作为品种抗性鉴定的指标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