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5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729篇
林业   103篇
农学   916篇
基础科学   144篇
  1527篇
综合类   5772篇
农作物   1058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74篇
园艺   437篇
植物保护   187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370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375篇
  2015年   400篇
  2014年   591篇
  2013年   555篇
  2012年   600篇
  2011年   547篇
  2010年   512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466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7篇
  1953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甜菜氮肥的合理施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文献关于氮肥对甜菜的生长、吸收分配规律、生理生化及产质量的影响可知,甜菜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其中氮素尤为重要,不合理施用氮肥对甜菜的产质量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影响人类健康。提出合理施氮、用氮的途径与策略:第一,因地、因品种、因时制宜,根据测土资料及不同甜菜基因型差异确定施肥种类、配比;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肥规律及不同生态条件需要,按需供肥。第二,肥要在水的作用下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发挥作用,区域配肥技术与灌溉技术相结合的水肥一体化精准精细灌水施肥技术是甜菜生产高效用肥的必然发展趋势。第三,作物不同养分间具有协同和相互影响作用,因此根据同等重要原则应有机配比。第四,为了提高肥效及利用率,施用缓控释肥,有机无机肥配施,施用微生物肥、生态肥等发挥微生物的促进、协同作用。第五,常规育种与转基因技术结合培育氮素养分高效利用品种。第六,利用现代监测技术手段及应用甜菜生长模型尤其是CERES-Beet模型监测氮等养分的转化、吸收等动态。  相似文献   
102.
氮肥的合理施用是调控水稻群体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措施。本试验以常规粳稻南粳5718为材料,以常规施氮模式为对照,在减氮条件下设置6种不同的氮肥运筹模式,研究减氮运筹模式对常规粳稻群体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模式相比,减施氮肥和在氮肥减施下降低基蘖肥用量,均显著降低了各生育期的群体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群体叶面积指数,但在氮肥减施条件下通过增加穗肥用量,群体茎蘖成穗率、收获指数、抽穗—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比例、高效叶面积比例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叶面积衰减率和高效叶片SPAD值衰减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这使得减氮处理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在6个减氮处理中,随着穗肥用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T3处理最高,且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而T1、T4、T5、T6处理产量均显著低于CK。综上,氮肥减施条件下通过调整氮肥运筹方式,能够实现减氮不减产,本试验条件下以基蘖肥和穗肥比例为5∶5或6∶4为宜。  相似文献   
103.
长期绿肥与氮肥减量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为探明湘南双季稻区绿肥还田下的氮肥适宜施用量,设计了始于2008年冬季开展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2009-2017),研究绿肥与氮肥减量配施对双季稻的产量、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以及2017年稻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共设计6个施肥处理:不施氮肥空白对照、仅紫云英、习惯施肥、紫云英与100%无机氮配施、紫云英与80%无机氮配施、紫云英与60%无机氮配施。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量相比,绿肥结合习惯施肥以及绿肥与化肥氮减量20%~40%配施均能保持甚至提高2009-2017年稻谷周年产量,显著提高早、晚稻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绿肥与化肥氮减40%时,产量变异系数最低和产量可持续指数最高。试验9 a后,与2008年相比,稻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与习惯施肥相比,绿肥与化肥氮减量20%~40%能维持土壤磷素与钾素的供给。综合考虑,紫云英还田下,化肥氮减施40%仍能获得高产稳产,且氮肥利用率最高,产量稳定性最好,并可缓慢提高土壤肥力,是湘南双季稻种植区较好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八宝景天 (Hylotelephium spectabile) 是研究最多的修复Cd污染土壤的植物之一,但还需进一步提高其修复效率以增加其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氮肥类型以及螯合剂对污染土壤上八宝景天Cd吸收转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强化八宝景天Cd修复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方法】  采用八宝景天进行了盆栽试验,供试土壤为采自四川绵竹的潴育水稻土和广西阳朔的棕色石灰土,两个土壤Cd含量均超过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在氮磷钾肥料施用量一致的条件下,设置生理中性的碳酸氢铵 (NH4HCO3)、生理酸性氯化铵 (NH4Cl)、生理碱性氨水 (NH3·H2O) 以及NH4HCO3配施壳聚糖4个处理。八宝景天生长20天后,测定根、茎、叶生物量和Cd含量,并测定了根际土壤pH、有效态Cd含量以及不同形态Cd含量。  【结果】  NH4Cl较NH4HCO3处理降低了两种土壤根际pH,提高了有效态Cd含量。NH4HCO3配施壳聚糖处理对根际土壤酸化效果强于NH4Cl处理,潴育水稻土和棕色石灰土两种土壤根际有效态Cd含量分别较NH4Cl处理提高18.6%和15.5%。此外,与施用NH4HCO3相比,NH4Cl提高了两种土壤水溶态和弱酸提取态Cd含量,而NH4HCO3配施壳聚糖处理虽使水溶态Cd含量增加,但由于壳聚糖与土壤中Cd形成稳定性较强的络合物,同时促进了八宝景天对弱酸提取态Cd的吸收,因此其根际弱酸提取态Cd含量无显著差异。NH4HCO3、NH4Cl和NH3·H2O 3种氮肥类型对八宝景天生长和Cd吸收转运的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别,而NH4HCO3配施壳聚糖则使八宝景天生物量较其他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29.6%~79.8%,同时NH4HCO3配施壳聚糖对八宝景天Cd吸收转运的促进作用受土壤类型、理化性质和污染程度的影响,对棕色石灰土上八宝景天各部位Cd含量、生物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分别提高了16.0%~143.4%、45.8%~137.5%和25.3%~81.6%,而在潴育水稻土上促进作用均较小。  【结论】  在施氮量一致的情况下,施用生理酸性氮肥有利于促进八宝景天Cd吸收,肥料和壳聚糖配施可能是强化八宝景天Cd修复效率的有效措施。其强化效果在中性偏碱性土壤上好于在酸性土壤上。  相似文献   
105.
施氮量对油后直播棉花产量、品质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施氮量对油后直播棉花生物量累积特征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于2016-2017年在湖南常德设置了施氮量分别为0、90、180、270、360 kg·hm-2氮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0~360 kg·hm-2范围内,施氮量越大棉株营养器官生物量累积越多,而棉株生殖器官生物量则在施氮量为270 kg·hm-2时累积最多;皮棉产量、成铃数和单铃重均在施氮量为270 kg·hm-2时达到最大;0~270 kg·hm-2范围内,衣分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施氮量为270 kg·hm-2条件下,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最高;适宜施氮量有利于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的提高和马克隆值的优化,对伸长率和整齐度基本无影响。综上所述,适宜施氮量可提高棉花的产量、品质,洞庭湖棉区适宜的施氮量为180~250 kg·hm-2。本研究结果为环洞庭湖棉区的氮肥合理运筹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究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秸秆深埋(无秸秆、秸秆深埋)为主因素,施氮水平(无氮、低氮、中氮、高氮)为副因素,测定玉米的产量、籽实氮积累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无秸秆处理相比,秸秆深埋可增加玉米产量,增加幅度在4.61%~9.88%之间。在秸秆深埋条件下,各施氮水平玉米产量之间皆存在显著差异(P<0.05)。玉米籽实氮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与籽实氮积累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高氮时秸秆深埋的籽实氮积累量高于无秸秆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高氮时秸秆深埋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4.61 kg/kg。秸秆深埋处理可以提高氮肥偏生产力。综上,在实际生产中,秸秆深埋时适当增施氮肥生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7.
《山东农业科学》2019,(12):53-57
研究不同用量氮肥增效剂对玉米干物质量、籽粒产量、氮吸收量和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影响。试验以无氮处理为对照(CK),设置7个氮肥增效剂用量处理,分别为添加0(JNW0)、1%(JNW1)、2%(JNW2)、3%(JNW3)、4%(JNW4)、5%(JNW5)、6%(JNW6)氮肥增效剂的聚能网尿素。结果表明,JNW2处理玉米产量和秸秆干物质量分别达到8 790 kg/hm~2和7 545.6 kg/hm~2,分别比其它处理高2.0%~15.6%和4.7%~21.0%;其籽粒吸氮量、秸秆吸氮量及籽粒粗蛋白含量分别比其它处理高8.5%~31.1%、19.6%~93.5%、3.4%~29.5%;同时,JNW2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其它氮肥增效剂用量处理。添加氮肥增效剂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干物质量、氮吸收量、籽粒粗蛋白含量和氮肥利用率,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2%氮肥增效剂的聚能网尿素处理增产效果最好,氮肥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8.
供氮方式对冬马铃薯氮肥利用效率及氮素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费乌瑞它为试材,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技术,研究施N量160kg·hm~(-2)全部基施(T1)、55%基施+45%在齐苗期追施(T2)、55%基施+30%在齐苗期追施+15%在现蕾期追施(T3)3种方式,对冬马铃薯氮肥利用效率及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吸收的N约46%~52%来源于当季施用的氮肥,48%~54%来自土壤和种薯;肥料N利用率为35.16%~39.99%,残留率为47.71%~51.78%,损失率为8.23%~15.50%。3种施氮方式下,肥料N主要残留在0~15cm土层。随施氮时间后移,肥料N残留在0~15cm土层呈上升趋势,在15~45cm土层呈下降趋势。施氮方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总量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影响不明显,但T3肥料N利用率、肥料N残留率明显大于T1、T2。因此,综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T3施氮方式的效果较为理想。本研究为马铃薯氮素养分的有效管理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张涛 《中国农资》2014,(25):5-6
<正>6月19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一则名为《关于加强出口自律抵制恶意倾销》的倡议书,倡议书中提到:6月18日晚,印度STC公司招标结果公布,Aries公司以266美元/吨CFR价中标,折中国FOB价245-250美元/吨,折到港价1400-1420元/吨,折出厂价最高只有1300元/吨。为此,协会向行业发出倡议,当前行业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各企业要顾全大局、积极采取措施,共同抵制外商恶意做空行为,捍卫我国企业的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110.
甜菜生长的必须营养元素中,以氯素对甜菜的生长、块根含糖率以及出糖率的影响最大,试验从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甜菜的产质量效应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