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2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391篇
林业   30篇
农学   489篇
基础科学   30篇
  202篇
综合类   2174篇
农作物   1682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576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14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97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外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设置13个光照梯度,对人工草地上的一年生羊草和一年生野大麦植株叶片进行光模拟实验。实验证明,光照强度的改变对这两种植物叶片的叶温、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作用及光合作用等生理指标存在不同的影响。野大麦植株的叶温始终比羊草低,在高光强照射下具有更强的调节叶温的能力,两者叶温最大差值为1.24℃;与羊草相比,光强对野大麦叶片的气孔运动影响较大,其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显著高于羊草。野大麦光合速率、日间暗呼吸、蒸腾速率强,用水效率值(WUEph)低。依据测量数据及其它相关指标,提出生产实践中野大麦适于放牧利用,而羊草适于割草利用。  相似文献   
62.
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与BC1F1代的生物学及农艺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亲本野大麦生长发育节律较快,较早地开花结实,果后营养期较长,生育期74d,生长天数达206d,具有很强的分蘖能力;披碱草生长发育节律较慢,生育期124d,生长天数193d;杂种F1的生长天数介于双亲之间,生长动态偏向亲本披碱草,分蘖能力介于双亲之间;BC1F1代生长发育节律较F1代提早,不同株系生长天数不同,生长动态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分蘖能力有较大的变异。杂种F1代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BC1F1代产草量较F1代有所降低,不同株系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上,BC1F1代的生产性能倾向于轮回亲本野大麦。  相似文献   
63.
[目的]为了探讨乙烯非敏感型花卉衰老相关的分子机理。[方法]以大丽花花瓣为材料,利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鉴定花瓣衰老相关蛋白质及其编码基因。[结果]从大丽花透色期、盛花期和衰败期花瓣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中,检测到44个表达量差异在2倍以上的蛋白质斑点,从中分离、鉴定了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水解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ycosylase/hydrolase,XTH),其表达量随花瓣的衰老进程而持续增加,属于一种衰老相关蛋白质。以大丽花花瓣RNA为材料,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通过RTPCR技术克隆了大丽花花瓣XTH基因的c DNA序列,其编码区序列全长882 bp,编码293个氨基酸残基(基因登录号HM053613.1,命名其为Dp XTH1)。聚类分析表明,Dp XTH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XTH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分离、鉴定的大丽花Dp XTH1属于植物XTH家族,其生物学功能与大丽花花瓣的衰老进程及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64.
选用7个株高差异比较明显的啤酒大麦品种(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 II配制21个杂交组合,2年重复试验,分析大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关系。结果表明: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均存在广泛的变异,除倒1节间长度外,其余节间长度的平均优势均为负值,倒3,4节间长平均优势最大;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同时存在显著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以加性效应为主;苏啤3号和港啤2号的株高及各节间长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表现为较明显的负向效应,其在育种工作中对改良啤用大麦后代株高结构有良好的作用;品系连0719穗长一般配合力具有较大的正向效应,在改善穗长性状育种中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除倒5节间长外,杂种组合扬农啤5号×苏引麦2号、港啤1号×苏啤3号、苏引麦2号×苏啤3号的各节间长均表现为较明显的负向效应,其穗长均表现为正向效应,可作为选育矮秆或半矮秆大麦品种的较优组合;株高及其构成因素具有较高的遗传力,表型变异受环境影响较小,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介绍几种大麦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6.
一、养殖场所 大麦虫饲养场所宜选择在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的室内。饲养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房间温度应严格控制在20-32℃之间.最适温度为27℃,防止昼夜温差变化过大,对虫体造成应激。  相似文献   
67.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BIb—CG(含有Chi-linker—Glu融合基因和Bar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携带的Chi—linker—Gm融合基因和B4r基因转化烟草(Nicotiana tobaccumL)品种红花大金子。经根癌农杆菌侵染和共培养后,用100mg/LKan+500mg/LCef筛选抗性芽.获得30株抗性植株,抗性植株再生率为37%:分别对抗性再生植株中Chi一砌ker—Glu融合基因和Bdr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27株为阳性,占90%。PCR、Souchem杂交结果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离体抑菌试验和除草剂抗性试验表明,转基因烟草植株对木霉菌fTricko derma viride)、镰刀菌(Fusarium solanif sppisii)和除草剂都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68.
大麦是主要的小禾谷类作物之一,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主要用作饲料、粮食、啤酒工业原料,以及近年来引起关注的医药工业原料和保健食品。然而我国大麦病害种类多、危害大、并时常爆发成灾,严重影响大麦的高产稳产和品质。本研究介绍了一个基于.NET的网络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用于管理大麦病害信息,能对大麦病害监测和防治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69.
以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ACCC30536菌株为试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克隆获得葡聚糖酶GH7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结果表明:此基因的c DNA编码区序列全长1 296 bp,编码区可编码431个氨基酸。经Blast P相似性分析,其属于GH99~GH71超家族,与深绿木霉(T.atroviride)氨基酸序列XP_013941146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4%。7种不同诱导条件下,GH7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明显。在2种病原菌细胞壁的诱导下,GH71基因的表达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趋势,在培养的12 h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未诱导时的24.3倍和23.9倍。而在这2种病原菌发酵液的诱导下,GH71基因的表达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山新杨茎与叶的诱导下,GH71基因的表达量在24 h最大,分别为未诱导的25.4倍和25.2倍;在山新杨根的诱导下,GH71基因的表达量在48 h达到最大,是未诱导的28.1倍。  相似文献   
70.
文章介绍了牛奶中β -内酰胺酶的分类、来源,以及包括微生物法、碘量法、纸片酸度定量法、显色头孢菌素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检测β -内酰胺酶的5种检测方法,旨在为加强我国乳制品中的抗生素监测,解决目前乳品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