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41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17篇
  35篇
综合类   383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03篇
园艺   1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经常使用的一种交通工具之一,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出行都已经离不开汽车,但是随着汽车被使用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国的交通事故也开始频发,特别是在夜间交通事故出现的频率极高,这对于人们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胁。如何改变这一问题,提高夜间交通驾驶员的驾驶效果,防止出现交通事故是目前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2.
海南冬季诱导火龙果开花的补光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肉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金都1号’为材料,通过不同的光谱及光照时间处理,研究不同的补光条件对诱导海南冬季火龙果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1)组合黄光和红光能够诱导火龙果成花,蓝光不能诱导火龙果成花。2)补光时间的长短和光谱的交互作用对火龙果成花有显著影响。3)不同月份,诱导火龙果成花所需的补光时间不同。采用15W组合黄光,在2月初至2月下旬,需补光5 h诱导成花;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补光4 h可诱导成花;在3月上旬到3月底,补光3 h就可诱导火龙果成花。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补光对‘金观音’茶树叶片PPO、POD和SOD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3年生砂培‘金观音’茶树为试验材料,以自然光为CK,用荧光灯(白灯、蓝灯、红灯)、LED灯和钠灯进行补光处理。在补光第3、6和9天,分别测定PPO、POD和SOD活性。[结果]各光质补光处理第6天叶片PPO活性均显著高于CK,其中钠灯补光处理第6、9天的PPO活性最高,且在第6天比CK高24.6%;各光质补光处理第3、6天叶片SOD活性均低于或显著低于CK,第9天均显著高于CK;钠灯、LED灯补光处理与CK相比,对叶片POD活性影响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第6天钠灯补光处理显著低于CK。[结论]6 d的短时间钠灯补光处理不仅未破坏‘金观音’叶片SOD、POD保护酶的平衡而造成胁迫,还能显著提高PPO活性,可为生产上采用间歇补光栽培以提高PPO活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LED补光组合对大棚越橘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年生南高丛越橘‘Emerald’为材料,以大棚内自然光作为对照,研究LED光源的红蓝光(3︰1和6︰1)、紫外光(UVA)对植株长势、叶片光合作用、碳氮代谢、开花基因表达及开花率、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光组合处理下‘Emerald’的植株营养生长较旺盛,株高、1年生枝条长度和粗度显著高于对照。此外,红蓝光(6︰1)处理下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比叶重和净光合速率均显著提高。红蓝光组合也可诱导植株开花,开花基因FT表达量和开花率明显高于对照。紫外光下叶片的氮含量、开花率及FT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不同光质组合补光对‘Emerald’的果实品质有显著影响,红蓝光(3︰1)处理下果实的质量、横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花青素含量和糖酸比均高于对照。总之,不同光质补光会促进越橘‘Emerald’的生长发育,红蓝光6︰1组合对促进营养生长作用相对较大,红蓝光3︰1组合对提高果实品质效果较好。紫外光虽能改变植株形态和促进开花,但果实品质提高效果较红蓝光处理稍弱。  相似文献   
95.
植保无人机昼夜作业的雾滴沉积特性及棉蚜防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无人机在棉蚜防治过程中夜间作业雾滴沉积特性和防效未知、目标喷洒区域雾滴沉积规律不明确等问题,该研究采用P20植保无人机进行棉蚜防治试验,对比了无人机白天和夜间作业时棉花植株不同部位的雾滴沉积规律及棉蚜防效,以常规喷杆喷雾机和喷枪为对照。结果表明,无人机白天和夜间作业的雾滴沉积数量及覆盖率差异显著,相同作业参数下,夜间作业的雾滴沉积数量平均比白天多42.82%,覆盖率平均比白天增加51.04%;夜间作业的雾滴穿透性较好,棉花植株的中下层及叶片背面雾滴沉积数量均多于白天。夜间作业时,棉花植株中、下层的雾滴沉积数量平均占垂直方向上雾滴总数量的比例分别为34.79%和22.07%,白天平均占33.27%和21.89%,喷枪为29.50%和19.98%,喷杆喷雾机为43.30%和15.84%;无人机夜间作业的叶片背面雾滴沉积数量平均占正反面总雾滴沉积数量的19.80%,白天作业占14.18%,夜间比白天多39.63%,各层叶片背面的雾滴沉积数量表现为上层下层中层;总体上,无人机作业的叶片背面雾滴沉积数量比例不超过25%,喷枪及喷杆喷雾机作业的叶片背面雾滴数量少,分别占7.09%和0.20%;在棉花花铃期和蕾期作业时,为提高雾滴沉积数量和雾滴穿透性,建议将无人机作业参数设置为飞行高度1.5~2 m,飞行速度3~4 m/s,选用较大的喷洒量,因为只有无人机下压风场不削弱、雾滴不大量损失的前提下,旋翼风场才能有效促进雾滴穿透性。就雾滴沉积数量和棉蚜防效关系而言,药后第1天棉蚜减退率与叶片背面雾滴沉积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因受天敌影响药后第10天二者关联性不高。试验表明,无人机夜间作业更有利于棉蚜防治,其防效显著优于白天作业和其他2种常规设备,且农药剂量减少20%对棉蚜防效无显著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植保无人机作业参数的合理设置提供参考,为棉蚜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以切花菊"优香"为试材,首次在日照进行夜间补光促进营养生长,GA3不同浓度喷施调节节间长度、B9不同浓度喷施调节花梗长度的温室栽培试验。结果显示:GA3浓度为20~30mg/L,在植株定植后两周开始施用时,可以将节间长度调节到1.2~1.8cm之间;B9浓度为800~1200mg/L,在停止补光后约3周开始施用3次,可以将花梗长度控制在1.6~2.0cm之间。  相似文献   
97.
98.
不同时段补光对日光温室番茄营养与风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光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以‘粉太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为试验材料,采用红蓝光配比为7∶2的LED灯作为光源,设置3个不同补光时段,分别为揭帘前补光5 h(T1)、盖帘后补光5 h(T2)、揭帘前和盖帘后各补光2.5 h(T3),以不补光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时段补光对番茄成熟果实总产量、糖酸组分及番茄红素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能够显著增加番茄果实总产量,与对照相比,揭帘前补光5 h、盖帘后补光5 h、揭帘前和盖帘后各补光2.5 h分别增加4.23%、12.91%、16.63%;揭帘前补光5 h显著增加番茄果实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及番茄红素质量分数,分别为40.48%、53.33%、66.66%、47.25%和31.52%,而柠檬酸、苹果酸、有机酸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从而显著增加番茄果实中糖酸比;盖帘后补光5 h和揭帘前和盖帘后各补光2.5 h分别显著降低番茄果实中蔗糖和果糖质量分数,而总糖、苹果酸、酒石酸、糖酸比及番茄红素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段补光处理的番茄果实糖酸各组分及番茄红素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果糖、葡萄糖和总糖质量分数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柠檬酸和有机酸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酒石酸与果糖、葡萄糖和总糖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糖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番茄红素质量分数与总糖、各糖组分、苹果酸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揭帘前补光5 h可显著增加番茄果实的总产量,同时有利于促进番茄果实各糖酸组分质量分数的积累,从而提高番茄果实中总糖、有机酸质量分数和糖酸比,且增加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的质量分数,进而提高番茄营养与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99.
春季桑树开始发芽生长时,由于移动性高气压的影响,夜间温度突然急剧下降至冰点以下,造成桑芽或嫩叶被冰冻枯死,这种现象就是霜害.  相似文献   
100.
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改善人体睡眠质量、增强免疫、抗衰老及抗肿瘤等十分广泛的生理功能。普通牛奶中含有天然的褪黑素,但含量较低,通过光控技术专门生产的夜间牛奶天然褪黑素含量很高。因此,本文综述了褪黑素的合成、生物学功能、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及天然高褪黑素牛奶生产技术,为进一步研究生产天然高褪黑素牛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