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66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663篇
林业   950篇
农学   1438篇
基础科学   719篇
  619篇
综合类   6723篇
农作物   926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586篇
园艺   2194篇
植物保护   268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301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309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664篇
  2013年   777篇
  2012年   1220篇
  2011年   1063篇
  2010年   876篇
  2009年   870篇
  2008年   998篇
  2007年   752篇
  2006年   657篇
  2005年   572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9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01.
目的研究红皮云杉人工林培育过程中林分地力的变化状况以及阔叶树对红皮云杉人工林土壤营养的改善作用,为红皮云杉人工林的培育筛选适宜的混交树种和施肥营养元素。方法在红皮云杉人工林和天然林中采集树叶、凋落物和土壤样品,实验室内使用碳氮分析仪测定样品C含量,凯氏定氮仪测定叶片和凋落物的N含量,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的N含量,硫酸?高氯酸消化?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样品P含量。结果(1)4种红皮云杉人工林间土壤的C、N、P含量差异显著,3种混交林均大于纯林,其中红皮云杉胡桃楸混交林C、N、P含量最大;(2)4种红皮云杉人工林间土壤的C∶N、C∶P差异显著,3种混交林均小于纯林,其中,红皮云杉胡桃楸混交林C∶N、C∶P最小;(3)混交树种叶片及其凋落物的N、P含量差异显著,以黄檗为最低,胡桃楸为最高,但均高于红皮云杉;(4)混交树种叶片及其凋落物的C∶N、C∶P以黄檗为最高,胡桃楸为最低,但均显著低于红皮云杉;(5)混交林中混交树种叶片及其凋落物与土壤之间C、N、P含量及C∶N、C∶P的相关性皆高于同林型中红皮云杉叶片及其凋落物与土壤之间C、N、P含量及C∶N、C∶P的相关性。结论依据树种叶片、凋落物及土壤部分的C含量、N含量、P含量、C∶N、C∶P和N: P,胡桃楸和水曲柳可做为红皮云杉人工林的适宜混交树种,培育过程中应注意解决N素和P素含量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2.
为发掘玉米叶片表皮蜡质合成与调控相关基因,以218份由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自交系组成的关联群体为材料,在原阳对其3个生物学重复叶片表皮挂水能力进行调查,利用1.25 M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SNPs进行Q、K和Q+K这3种模型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Q模型较K模型和Q+K模型能更好地评价叶片表皮的挂水能力。Q模型下,共检测到88个覆盖玉米9条染色体的显著SNPs(P ≤ 2.04E-6),88个SNPs分布于47个QTLs内,单个QTL可解释13.6%~45.6%的叶片挂水能力表型变异,47个QTL内共有97个候选基因,其中,77个具有功能注释。位于第2染色体上的转录因子NAC77(GRMZM2G018436)和第3条染色体上的亚油酸酯氧合酶(GRMZM2G156861)编码基因,是叶片表皮蜡质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03.
204.
为研究三熟制条件下适合种植的再生稻品种及头季叶片衰老频度对再生力特性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10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这些品种的再生力、再生季产量及头季衰老强度等若干性状。结果表明,头季不同品种结实率与再生季再生力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20,头季千粒重、叶干质量下降率、叶绿素含量下降率、产量与再生季再生力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22、-0.516、-0.637、-0.676。再生季有效穗数与再生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活芽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7和-0.615。头季结实率、叶片叶绿素含量、产量,以及再生季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是影响再生力的重要因素。综合两季产量和再生力特性来看,深两优5814、C两优608、准两优608、丰两优香1号等4个品种可以作为再生稻在江西中北部的三熟制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205.
<正>在番茄田里若发现植株萎蔫的现象,是比较危险的,特别是在开花坐果期。但番茄叶片萎蔫,原因很多,黄萎病、疫霉根腐病或生理性萎蔫都有可能,需要仔细鉴别。肉眼难以判别的话,甚至要借助显微镜对病原进行镜检。一、番茄青枯病识别要点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复原,反复多日后,田间病株增多,萎蔫逐渐加剧;如气温较低,连续阴雨或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206.
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外源脱落酸(ABA)处理下楸子(Malus prunifolia)、平邑甜茶(M. hupehensis)和新疆野苹果(M. sieversii)叶片解剖结构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和酶联免疫法分别研究ABA处理对叶片气孔特征及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BA处理下楸子、平邑甜茶和新疆野苹果的叶厚分别减少了7.93%、0.25%和0.81%,栅栏组织厚度分别减少了31.43%、8.53%和4.99%(P<0.05),海绵组织厚度分别增加了10.34%、6.14%和5.63%(P<0.05),叶肉组织结构疏松度(SR)分别增加了19.59%、6.55%和6.50%。ABA处理下楸子和平邑甜茶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值(P/S)及叶肉组织结构紧密度(CTR)较对照显著减少(P<0.05),其中,P/S值分别下降37.86%和13.82%,CTR分别下降25.46%和8.29%,而新疆野苹果的P/S值和CTR下降但不显著。此外,ABA处理下楸子和平邑甜茶的上表皮细胞厚度较对照分别增加了5.82%和6.43%,新疆野苹果的较对照减少了26.23%(P<0.05);楸子和新疆野苹果的下表皮细胞厚度较对照增加了12.09%和14.21%(P<0.05),平邑甜茶的较对照减少了12.56%。平邑甜茶和新疆野苹果叶片上下角质层厚度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而楸子的变化不显著。在ABA诱导下,3种砧木的气孔密度、气孔大小(长度×宽度)及其开口度和开张比均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楸子的较对照分别下降了3.62%、7.12%×19.59%、67.60%和86.66%,平邑甜茶的分别下降了3.50%、4.99%×20.65%、32.42%和58.24%,新疆野苹果的分别下降了8.54%、0.92%×12.06%、20.37%和16.35%。ABA处理下3种砧木叶片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变少,类囊体结构排列疏松,叶绿体上的淀粉粒趋于变小。外施ABA使3种砧木叶片内源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其中楸子ABA和ZR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30.83%和13.31%,平邑甜茶的分别增加62.40%和45.28%,而新疆野苹果的分别增加了37.07%和17.06%。楸子和新疆野苹果叶片的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含量无显著变化,而平邑甜茶叶片的IAA及GA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62.62%和20.62%(P<0.01)。总之,在ABA处理下,3种苹果砧木的叶片组织解剖结构和气孔特征都发生旱生性结构变化,叶肉细胞中淀粉粒趋于变小,叶片内源ABA和ZR水平增加显著,而IAA和GA水平变化因基因型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7.
为了揭示甜樱桃[Cerasus avium(L.) Moench.]发生卷叶的原因,以2年生的甜樱桃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卷叶级别的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和矿质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探讨各元素与卷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甜樱桃叶片卷叶程度的增加,叶片含水量逐渐降低,4级卷叶与正常叶片相比,含水量降低了15.6%;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卷叶级别的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19、2.36、2.57、2.70、2.04 mg/g;叶片氮元素和磷元素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钾元素、铁元素和锰元素含量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钼元素含量总体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锌元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叶片中钙和镁元素含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钾、铁、锰的降低和钼的增高与卷叶程度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因此钾、铁、锰和钼元素很可能是导致甜樱桃叶片卷曲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8.
基于叶片元素的配方施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以草莓叶片元素为参考得出的施肥配方对草莓果实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影响,以草莓品种"圣诞红"为试材,先利用叶片元素分析法测定草莓矿质元素的含量,确定了3种施肥配方(配方1、2、3),进而利用比例注肥泵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对温室中栽培的"圣诞红"进行施肥和管理。通过定期检测果实SSC和统计产量来评价配方效果。结果表明:利用配方1、2、3施肥管理的草莓果实在总产量、平均单株产量、平均单株果数和单果质量上都显著高于常规施肥方式下草莓果实的各参数(P0.05);配方3施肥下,草莓在果实产量、平均单株产量和单果质量上高于配方1和配方2施肥下的果实;配方2施肥下的草莓SSC最高,但与配方1和配方3施肥下的草莓SSC无显著差异。说明草莓种植时更适合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营养元素供给,以草莓叶片矿质元素分析为依据的施肥配方明显提高了其果实产量和SSC,多组比例注肥泵并联使用保证了其配方肥料的均衡比例和投加的精准度,该方法更具科学和合理性,具有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9.
为了筛选出银杏新叶或花粉中类黄酮含量高的优株,以28个银杏雄性单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新叶和花粉中总黄酮及其主要组分含量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筛选高黄酮含量的春茶用、花粉用及两者兼用的单株。结果表明:银杏雄株间的叶和花粉中总黄酮及主要组分含量均存在较大变异,其中叶中成分的变异系数达19.78%~26.81%,花粉中成分的变异系数为28.22%~51.94%。叶中总黄酮含量与3个主要组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花粉中总黄酮含量仅与山奈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中总黄酮及其主要组分的含量与花粉中对应成分含量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基于28个银杏雄株叶或花粉中总黄酮及3个主要组分含量,筛选出8个叶中黄酮及其主要组分含量均较高的单株,分别是24、9、13、14、16、11、25、26;筛选出11个花粉中黄酮及其主要组分含量均较高的单株,分别是10、1、4、6、23、13、3、25、16、11、18;基于28个银杏雄株叶和花粉中总黄酮含量,筛选出6个叶和花粉中黄酮含量均较高的单株,分别是2、17、14、9、26、10。所筛选的这3类雄株分别可作为春茶用、花粉用及兼用型银杏种质进一步区试或推广。  相似文献   
210.
<正>我国的果树生产,在20世纪80~90年代经历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到现在这批果树已经有30年左右的树龄,逐步进入老龄化。如何延长这批果树的盛果期,延缓衰老,保持较长时期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是当前果业生产上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多年来国内外培养出不少新优果树品种,如何在不扩大果树栽培面积的前提下发展这些新优品种,这是果业发展上的又一重要问题。在此笔者想就果树更新修剪与品种改良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