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99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32篇
  31篇
综合类   537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200篇
园艺   17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银木的光合与水分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木(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 Hand.Mazz.)系樟科樟属的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14℃,降水量800 mm以上的四川、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湖南等地区,是自然分布最北面的樟科植物.该树种系典型的北亚热带树种,对水、热条件的要求低于其它樟科植物,既能耐-10℃的低温,又能耐干旱[1].银木树皮灰色、光滑,叶近革质,互生,椭圆状、倒圆状披针形,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和较高的开发价值,在湖南、四川等地已人工栽培多年,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行道树.  相似文献   
42.
修枝对杨粮间作系统中光照及作物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选取株行距 1m× 10m的毛白杨和花生间作田 ,研究修枝对间作田不同水平位置的光照及花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修枝强度的增大 ,不同处理间作田相应位置的光照强度增强 ,花生的产量和生物量也随之增加。修一层枝和修两层枝的间作田 ,东林冠下测点日均光照强度分别比不修枝的提高 2 6 0 %和 5 5 1% ;西林冠下提高 19 0 %和 38 4 % ;行中提高 2 0 7%和 38 6 %。修一层枝、修两层枝的间作田花生产量分别比不修枝的提高17 1%和 4 7 6 % ,花生果生物量提高 17 6 %和 4 7 8% ,秸秆提高 12 0 %和 31 5 %。修枝对花生根生物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3.
光照强度对雷竹无性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野外实验,对雷竹无性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雷竹无性系分株数、分株高度、分株基径、无性系根茎总长度、分株根茎长度显著降低,而间隔子长度不断增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根茎节间长度和分枝角度没有显著变化;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无性系单位长度根茎生物量下降。并对雷竹无性系根茎生长对光照强度的适应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4.
岳桦  关学瑞  姜斌斌 《林业研究》2004,15(1):83-85,J004
千叶兰(Muehlewbeckiacomplera)是2002年从国外引入的一种室内垂吊观叶花卉。本文对千叶兰耐荫性做了实验研究。在不同的光照强度(0.14-946.00靘olm-2s-1)条件下设置五个试验区域。在试验区培养40天后,用LI-COR6400测定其功能叶的光合特性,绘制光-光合作用曲线,计算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最大净光合速率,测定其叶面积与叶片数的生长量。实验结果表明:千叶兰生长在光照强度为9.26-569.00靘olm-2s-1(463-28150lx,16-22℃,RH46%-60%)时较适宜,光合效率最高,生长最佳。千叶兰的光照习性属于较喜光,但忌光照强度为569.00靘olm-2s-1以上的强光直射。虽然千叶兰具有耐半荫性,但在光照强度为0.16-19.22靘olm-2s-1(8-961lx)的条件下(晴天每天光照强度达10靘olm-2s-1,光照时间为6小时以上),才能够生长新叶。表4参8。  相似文献   
45.
武汉东湖水下光照强度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6.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小头端菱形藻(Nitzschia capitellata Hust.)作为优质饵料、生物能源的潜能,在室内条件下对小头端菱形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氮磷比等培养条件进行研究。[方法]设定不同光照度梯度,在相同营养、温度(25±1)℃以及光周期(12 h/12 d)下进行培养,筛选得出最适光照强度,其次将氮磷比设置为5∶1、6∶1、7∶1和8∶1,置于相同条件进行培养。[结果]在3 000 lx的光照度下,小头端菱形藻的藻比增殖率和现存量最高,分别为0.51 d-1和7.97×104cells/ml。在氮磷比为6∶1条件下,小头端菱形藻生长最佳。[结论]小头端菱形藻的最适光照度为3 000 lx,最适氮磷比为6∶1。  相似文献   
47.
光照对赤鳞鱼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照对赤鳞鱼孵化率影响的调查研究是赤鳞鱼孵化期间的一次有计划的调查性实验研究。赤鳞鱼孵化的最佳光照强度为173.6-301.0lx,光照强度大于660.3lx或小于67.7lx都会降低赤鳞鱼的孵化率。  相似文献   
48.
利用遮阳网产生的不同光照强度(100%、70%、50%和20%的自然光照),研究了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当光照强度从20%逐渐增加到100%时,种群生长量、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地下克隆器官参数等增幅均呈二次抛物线变化,相对光照强度为50%~70%是其克隆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2)种群生长量、种群及各器官生物量、子株数量及萌蘖根生长量增幅最大时的光强分别为48.0%~61.7%、52.8%~53.6%、55.6%~57.6%,且分株生长量和种群生物量、萌蘖根生长量和子株数量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而营养生长和克隆繁殖之间存在权衡关系。(3)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种群以分株比较高大且分布相对密集为特征,生长格局倾向于集团型;在光照强度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下,种群以分株比较矮小且分布相对稀疏为特征,生长格局倾向于游击型。当光照强度由低到高变化时,生长格局将由游击型到集团型再到游击型,形成一个觅养对策连续体。  相似文献   
49.
研究光照强度对北京油鸡各阶段生长激素和褪黑激素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北京油鸡1 200只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到四个组中,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鸡.第1周光照强度为20 lx,第2~13周分别进行1、5、10和50 lx 4种光照强度处理.分别在第4、8和12周时,每个重复中随机选择2只鸡,采集血样,测定血清中生长激素和褪黑激素的含量.结果显示,第4和8周时,5和10lx组生长激素水平极显著高于1和50 lx组(P<0.01);第12周各组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1 lx下褪黑激素含量最高,且8周时极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因此在5~10 lx光照强度下北京油鸡血清中生长激素和褪黑激素的含量最高,可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光照(光照周期、光照强度和光色)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稚虾3种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主要结果如下:(1)4种光照周期下,对虾3种消化酶的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2)在完全黑暗、6μmol.m-2.s-1、30μmol.m-2.s-1和11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对虾蛋白酶的活力分别为0.361 U.mg-1(protein)、0.081 U.mg-1(protein)、0.088 U.mg-1(protein)和0.273 U.mg-1(protein),完全黑暗和110μmol.m-2.s-1下的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光照强度(P<0.05),且两者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中国对虾淀粉酶的活力分别为0.386 U.mg-1(protein)、0.095 U.mg-1(protein)、0.111 U.mg-1(protein)和0.315 U.mg-1(protein),完全黑暗和110μmol.m-2.s-1条件下的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光照强度(P<0.05),两者间的差异亦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虾脂肪酶的活力分别为0.147×10-2U.mg-1(protein)、0.150×10-2U.mg-1(protein)、0.170×10-2U.mg-1(protein)和0.183×10-2U.mg-1(protein),完全黑暗和110μmol.m-2.s-1条件下的活力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不同光色下,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酶的活力则存在一定的差异,蓝光和黄光下,对虾脂肪酶的活力分别为0.093×10-2U.mg-1(protein)和0.107×10-2U.mg-1(protein),显著高于白光和绿光下的活力(P<0.05),但蓝光组和黄光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