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07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685篇
林业   1909篇
农学   1566篇
基础科学   2291篇
  1198篇
综合类   12501篇
农作物   966篇
水产渔业   1094篇
畜牧兽医   4794篇
园艺   1986篇
植物保护   726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96篇
  2022年   488篇
  2021年   532篇
  2020年   584篇
  2019年   656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649篇
  2016年   716篇
  2015年   881篇
  2014年   1812篇
  2013年   1703篇
  2012年   2251篇
  2011年   2309篇
  2010年   1841篇
  2009年   1736篇
  2008年   1864篇
  2007年   1586篇
  2006年   1520篇
  2005年   1446篇
  2004年   1045篇
  2003年   1011篇
  2002年   599篇
  2001年   707篇
  2000年   490篇
  1999年   283篇
  1998年   248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1篇
  1965年   5篇
  1957年   6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究在不同成熟度和降温贮藏方式下,LAC表达模式与鸭梨果心褐变的关系,为进一步解析鸭梨果心褐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鸭梨作为材料,通过对不同成熟度(早采、中采和晚采)的鸭梨进行急速降温(急降)和缓慢降温(缓降)处理,观察贮藏期间鸭梨果心褐变情况,测定漆酶(Laccase,LAC)活性及其基因LAC的相对表达量,研究LAC在鸭梨果心褐变过程中的参与作用。【结果】冷藏60 d时,晚采鸭梨出现褐变,晚采缓降处理的鸭梨果心褐变指数为0.32,是同期急速降温处理的2.56倍;在贮藏90 d时,中采缓降处理的褐变指数是0.24,中采急降处理的褐变指数仅为0.01。各个处理组在贮藏期间LAC活性多数表现为先逐渐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晚采的果实在贮藏60 d时出现活性高峰,褐变发生;早采和中采鸭梨LAC活性高峰均在90 d时出现,褐变程度低于晚采鸭梨。在贮藏期间,缓慢降温处理的LAC活性高于急速降温处理。鸭梨LAC14LAC7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LAC6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中采、晚采鸭梨在贮藏60 d时,LAC14LAC7表达量最高。【结论】与缓慢降温相比,急速降温处理减少了鸭梨果心褐变的发生。在整个贮藏期间,LAC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又上升的趋势,其峰值时的活性高低次序为:晚采>中采>早采,这与果心褐变趋势一致;LAC在鸭梨果心褐变过程中上调表达。相比缓慢降温处理,急速降温处理具有较低的LAC7LAC14LAC6表达量。急速降温结合适时采收能够抑制LAC的上调表达,减少鸭梨果心褐变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耕作方式为主区,分别设常规翻耕(C)、深松(S)、旋耕(R)处理,副区为秸秆还田量,分别设秸秆全还田(P)和秸秆不还田(A)处理,采用Biolog Eco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并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结果显示:深松与秸秆还田均有利于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的提高,0~15 cm土层分别提高了9.78%和24.00%,15~30 cm土层分别提高了7.08%和15.81%;深松提高了15~30 cm土层的pH值6.67%,秸秆还田提高了0~15 cm土层的pH值4.32%。深松和秸秆还田均有利于代谢多样性(丰富度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碳源代谢强度的提高,0~15 cm土层分别提高了26.84%、3.84%和38.02%,15~30 cm土层分别提高了11.87%、 3.63%和14.74%。主成分分析表明常规翻耕秸秆不还田和旋耕耕作秸秆不还田碳源代谢功能相近,15~30 cm层次内常规翻耕秸秆全还田碳源代谢功能和深松耕作秸秆全还田处理相近。深松和秸秆还田平均提高了小麦产量5.82%,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与小麦产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便携式播种器播种对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灭茬起垄播种的耕作方式种植玉米,其产量、产值及纯产值均高于灭茬播种、原垄播种,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传统作坊式水代法芝麻油、传统作坊式压榨芝麻油、商品芝麻油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聚类分析对不同芝麻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检测和系统对比。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水代芝麻油和商品芝麻油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相似程度更高;此外,芝麻油中吡嗪类化合物、含硫杂环化合物和苯系物因不同加工处理方式的差异显示出较大变化,其中3-乙基-2,5-二甲基吡嗪、4-甲基噻唑、愈创木酚等可作为区别三种芝麻油的关键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5.
16.
本研究选取一杨梅种植基地进行不同施肥方式对农业径流中污染物影响的研究,通过对径流小区的径流进行监测,分析优化施肥模式和常规施肥模式下,径流水中氮、磷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优化施肥通过使用控释肥,有效控制氮素释放速率,优化施肥模式下径流中氨氮和硝态氮浓度远低于原有施肥模式,径流中氨氮浓度降低17.4%-90.2%,硝态氮浓度可以降低17.8%-47.8%。改变施肥模式可以有效控制径流中总氮浓度。优化施肥模式对减少总磷径流流失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降雨强度、降雨时间是决定总磷流失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3月份开始,不少传统水产外贸企业陆续收到客户订单取消、暂停的通知,有些已经完成的订单被要求延期出货。2月份,中国商品出口额为2.04万亿元,同比下降15.9%,水产品是下降较为明显的一个产业,因为对运输时长、保存方式要求都较为严格。业内人士称,疫情引发的全球水产产业链的问题正在显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感染秆枯病的荸荠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分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为荸荠秆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明显的荸荠茎秆组织进行分离,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于载玻片上培养,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对荸荠茎秆进行离体接种,检测病菌的侵染过程。[结果]分离获得1株病原分离物(Ceh),经形态学鉴定该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病菌分生孢子接种于载玻片后4 h开始萌发,8 h后大量萌发,12 h后形成大量附着孢,菌丝24 h后形成。病菌接种荸荠茎秆4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产生芽管;8~12 h芽管伸长,形成附着孢侵入荸荠茎秆表皮组织;24 h至7 d菌丝形成;接种8 d后,病菌在茎秆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结论]引起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荸荠秆枯病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荸荠秆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过程可用于病原菌和寄主互作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茶叶产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最重要的在于必须创新整个经贸融资方式。完善的融资理念和机制,不仅能够为整个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本,同时也能够为茶叶产业整体优化升级提供必要的防范与充足的防范机制。本文拟从当前茶叶经贸融资方式创新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叶经贸融资方式创新及防范体系构建的具体思路,从而探究茶叶经贸融资方式创新及防范机制建设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籽粒苋是优良而高产的饲料作物,幼嫩的茎叶鲜美可口,成熟的秸秆、籽实经青贮后质地柔软,带有酸香味,既能增强饲料的适口性又能节省一部分精料,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很有前景的青饲料。下面就我场多年应用籽粒苋喂猪的实践谈谈体会。1饲喂方式青刈:我国北方一般在5月上旬种植,7月上旬待株高达60~80厘米时就可进行第—次刈割,残茬保留2~5片叶,经半个月左右,进行第二次刈割,到种子成熟期可刈割3次。割下来的籽粒苋用打浆机加水打成泥状,拌入生干料即可饲喂。青贮:青贮原理主要是利用乳酸菌通过厌氧呼吸过程,将青贮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变成以乳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