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4篇
  7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水稻光敏核不育系GB0 2 8S的育性表达受光长及温度影响 ,其温度敏感期在出穗前 1 5d左右 ,即在花粉母细胞形成致减数分裂期 ;不育起点温度为 2 2℃ ,可育临界高温大于 2 9℃。日均温度在 2 2~ 3 0℃之间 ,其育性主要受光长控制 ,可育临界光长为 1 3 5h ,光长转换期为 1 3 5~ 1 4 0h。GB0 2 8S在光长 1 2 0~ 1 4 0h条件下 ,结实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光长大于 1 4 5h ,温度高于2 2℃的条件下 ,花粉败育率和自交不实率均达到 99 9%以上 ,在辽宁的稳定不育期为 2 5~ 3 5d。  相似文献   
102.
温度在温光型雄不育小麦育性转换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庆温光型雄不育小麦C49S的育性转换,受孕穗期(减数分裂期)温度制约,又受到抽穗期(小孢子至单核期)温度的严重影响。当孕穗期平均最低温度(Tmin1)≤8.5℃,抽穗期平均温度(T2)和平均最低温度(Tmin2)分别≤13.5℃、≤10.5℃时,C49S高度不育,结实率在4%以下,可安全制种;当Tmin1≥11.5℃、T2≥15.0℃、Tmin2≥12.5℃时,育性恢复正常,结实率在50%以上,可以繁种。另外,抽穗期高温可导致不育低温下的C49S育性部分恢复,低温引起可育高温下的C49S育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寒地超级稻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超级稻种子发芽率与温度关系密切.随着积温的增加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也增加,但积温对发芽的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超级稻品种龙稻5号发芽受积温的影响最大,临界发芽温度也较高;相比之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和龙粳14发芽受积温的影响较小,临界发芽温度也较低。  相似文献   
104.
低温胁迫下油棕幼苗的某些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测盆栽油棕幼苗在低温胁迫下的一些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和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油棕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断下降;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束缚水/自由水的比值、SOD、POD、CAT活性先上升而后下降;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不断增大;油棕幼苗正常生长的临界温度约为10℃,其可忍受低温的温度范围约为4~7℃;抗寒性弱的油棕幼苗品种在4℃下可忍受6 d左右.  相似文献   
105.
417S是利用生态型不育系533S为基因供体和优良自交系S803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生态型雄性不育系。通过人工控温和异地种植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17S属温敏型雄性不育系,日自交结实率与开花前3~12d的日均温的平均值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r=0.96),其育性敏感期为单花开花前3~12d;417S的临界温度为17.0~20.5℃,育性敏感期处于日均温< 17.0℃条件下表现完全雄性不育,处于日均温>20.5℃表现雄性可育,处于17.0~20.5℃时,表现半不育。417S在陕西太白县表现近乎全不育,而在青海西宁变成完全可育,可以实现一系两用。遗传测试结果表明31个测验品种(系)中有25个能完全恢复417S育性,恢复源较为广泛,在生产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不育临界温度值不同的培矮64S近等基因系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汉来  张端品 《作物学报》2001,27(3):351-355
采用人工控制的系列温度条件,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5株系的高世代自交(近交)群体进行单株雄性育性鉴定与系统选择,再经10代自交纯化,获得一套不育临界温度分别为23℃、24℃、26℃和28℃的培矮64S近等基因系。这套材料对研究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高低的遗传规律和花粉的育性温度控制机理有重要意义,其中不育  相似文献   
107.
荔枝可先用泡沫箱包装,再放入普通冷柜或冷库进行冷藏保鲜,该技术有别于传统的保鲜技术,但效果明显实用,操作简单,过程无需浸泡杀菌剂,也无需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08.
5个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武汉自然条件下,于2003年和2004年连续2 a观察810S、M102SI、D24、M23S和M61S 5个温敏核不育系稻蔸再生苗的花粉育性变化,结合观察期的温度变化进行育性稳定性、育性对温度的敏感时期以及育性转换临界温度的分析。结果表明,M23S和M102S的育性最稳定,810S和M102S的育性转换敏感期分别在其抽穗前的13~5 d和10~7 d,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分别为24.7℃和24.0℃;ID24、M23S和M61S的育性转换敏感期分别在其抽穗前的19~10 d2、4~8 d和16~0 d,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分别24.6℃、23.7℃和25.9℃。  相似文献   
109.
为明确花期高温胁迫对不同夏玉米品种花粉活力和产量的影响,分析不同玉米品种对高温的耐受能力,通过田间试验和人工气候室盆栽试验对郑单958、郑单309和登海605等3个玉米品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玉米杂交种受花期高温影响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登海605减产20.3%,郑单958减产17.0%,郑单309减产13.1%,花期高温造成的玉米穗粒数降低是减产的主要原因。室内高温培养试验表明,郑单958和登海605的花粉活力在35℃时随着高温时间延长迅速下降,第4天时均降为0,而郑单309的花粉活力仍能维持在70%左右,说明郑单309更能耐受高温热害的影响。以连续高温3 d时50%花粉活力为临界值确定郑单309的耐高温临界值为36.7℃,登海605为33.1℃,郑单958为34.9℃。  相似文献   
1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鹌鹑种蛋适宜保存温度、湿度、时间及胚胎发育临界温度。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按照蛋重均等原则分组,每组8个重复,每重复50枚;将2400枚种蛋均分为6组,保存温度分别为5、10、15、20、25、30℃;将2000枚种蛋均分为5组,保存湿度分别为40%、50%、60%、70%、80%;将1200枚种蛋均分为3组,保存时间分别为3、7、11 d,检测种蛋孵化率、健雏率等指标。将440枚种蛋均分为11组,保存温度在20~30℃内设置11个水平;将280枚种蛋均分为7组,保存温度在21.8~23℃内设置7个水平;每组40枚,保存5 d,每天每组取8枚测量胚盘直径。结果表明:从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来看,保存温度15℃组最高,15、20、25℃组高于5、10、30℃组(P<0.05);保存湿度70%组高于40%、80%组(P<0.05),保存3、7 d组高于保存11 d组(P<0.01)。此外,保存温度≥23℃胚盘直径极显著增大。由此可知,鹌鹑种蛋最佳保存温度15℃,适宜范围15~20℃;最佳保存湿度70%,适宜范围为65%~70%;适宜保存时间为3~7 d;胚胎发育临界温度为2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