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0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540篇
林业   462篇
农学   1094篇
基础科学   232篇
  728篇
综合类   4667篇
农作物   725篇
水产渔业   193篇
畜牧兽医   1846篇
园艺   586篇
植物保护   199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320篇
  2016年   401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795篇
  2012年   923篇
  2011年   834篇
  2010年   584篇
  2009年   572篇
  2008年   762篇
  2007年   500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401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10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27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研究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边缘关键天然固沙植物沙拐枣为研究对象,对流动沙丘、固定沙丘不同生境的沙拐枣种群扩张特征进行调查,旨在更全面地认识其种群扩张特征和对干旱高温环境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沙丘不同生境,沙拐枣种群扩张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在流动沙丘,丘间低地和过渡带以有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为辅;迎风坡和背风坡以无性繁殖为主;而随着流动沙丘固定,种群以有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数量和所占比重显著下降,并导致种群数量下降。(2)不同生境中沙拐枣种群密度与年龄均呈显著负相关,种群以幼龄苗为主,种群最大年龄出现在丘间低地,为36龄。(3)流动沙丘不同生境根状茎主要为2年生,多年生根状茎长度较短;而固定沙丘不同生境根状茎年龄结构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82.
长期定位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房山)新型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采用田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的方法,探讨了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养分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2年的长期定位施肥后,NPK配施有机废弃物肥和NPK配施秸秆可以降低土壤pH值,NPKWN处理降低pH效果最为明显,pH值相较基础土样降低了0.18,而单施化肥的处理土壤pH值均有所增加,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试验地的EC值在11.7~14.5 mS/m之间,各施肥处理与CK处理相比,施肥增加了土壤EC值,差异显著,并且配施有机废弃物肥和秸秆处理的土壤EC值又较NPK处理偏高;长期施用有机废弃物肥和秸秆的土壤肥力明显提高,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的变化规律:NPK配施有机废弃物肥NPK配施秸秆化肥CK;土壤中的三大微生物数量,细菌放线菌真菌,单施化肥与CK相比,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都有所提高,化肥与有机废物肥或者与秸秆配合施用的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比单施化肥的增幅效果明显;NPKJG处理土壤中真菌数量最高,达到4.53×10~4个/g,与CK处理相比,增加了67.7%;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介于24.7~44.6 mg/kg之间,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规律为NPKWNNPKLJNPKJGNPKJFNPKMGNPKNPKHSFCK,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80.7%、80.4%、77.2%、72.1%、61.2%、35.7%、23.7%;土壤微生物量氮、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放线菌数量与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在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肥力变化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3.
为研究不同地域枸杞主要次生代谢物和初生代谢物的关系,以宁夏主产区中宁、银川、固原、惠农、同心等7个地域的"宁杞1号"为试材,研究了土壤肥力因子、枸杞果实次生代谢物甜菜碱、黄酮、类胡萝卜素等及初生代谢物枸杞多糖和总糖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枸杞产地的土壤养分有显著差异,以主产区中宁宁安、田滩的土壤肥力状况最好。枸杞果实主要次生代谢物甜菜碱、类胡萝卜素、黄酮、维生素C及初生代谢物多糖、总糖含量在不同地域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土壤肥力较好的中宁宁安、田滩的枸杞甜菜碱、多糖含量最高,而糖碱比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磷、全盐与类胡萝卜素积累有负相关性,速效钾与枸杞黄酮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枸杞甜菜碱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盐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速效钾与甜菜碱含量有显著相关性;多糖累积与全氮、全盐、有机质、速效钾间呈显著正相关性,而总糖含量与全盐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中宁作为枸杞道地产区,要求具有较高的土壤肥力,枸杞果实多糖和甜菜碱含量较高而糖碱比较低。  相似文献   
84.
花椒凤蝶是花椒主要害虫之一,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处理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5.
金秋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10月23号正值周日,在北京长城喜来登酒店,美国诺伟司国际公司总裁Thad W.Simons先生在诺伟司中国区市场部经理许东先生和诺伟司北京研发中心郭福存博士的陪同下,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记者:Simons总裁,很高兴再次见到您!您还记得这张照片吗?Simons总裁:(接过照片端详)呵呵,当然记得!这是两年半前您采访我时咱们的合影啊。  相似文献   
86.
于2015年7~9月在三江源区探讨了不同肥料对青海草地早熟禾种子产量及生殖构件的影响,为青海草地早熟禾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腐熟羊粪15000kg/hm2和磷酸二铵150kg/hm2可以显著提高牧草的生殖枝数量、生殖枝高、花序长、小穗数/生殖枝和种子产量。腐熟羊粪15000kg/hm2还能增加牧草种子粒数/小穗和小穗数/二级花序,而生羊粪15000kg/hm2对牧草的种子产量及生殖构件均无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生殖枝高、小穗数/二级花序和二级花序数/生殖枝3个性状为青海草地早熟禾种子生殖构件中最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7.
合理的采样尺度,尤其是在大尺度区域,对实时掌控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精准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省为例,以368 843个土壤养分采样点数据为原始数据,选择11个格网尺度(0.5km×0.5km、1km×1km、1.5km×1.5km、2km×2km、2.5km×2.5km、3km×3km、3.5km×3.5km、4km×4km、4.5km×4.5km、5km×5km、5.5km×5.5km)对土壤养分点进行样点选择,比较分析不同尺度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基本统计信息、半方差变异函数和普通克里金插值精度,以确定山西省土壤养分的最佳采样尺度。研究表明:在不同尺度下,这4种土壤养分均处于中等变异强度,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变化不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大尺度下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变大,速效钾则变化不明显,速效磷空间变异分析结果较差,对该指标进行了剔除。分析不同尺度下插值精度指标,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的最佳预测尺度分别为4.5km、3.5km、2.5km尺度。综合各分析结果,最后确定2.5km为山西省土壤养分最佳的采样尺度。对不同地貌原始密度样点和2.5km尺度下样点空间制图,分析不同地貌下土壤养分含量各等级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差异,发现两种密度分布状况在不同地貌、不同等级的差异甚小。  相似文献   
88.
为了创新花药培养方法,并用于筛选出再生频率较高的辣椒品种,通过改进花蕾灭菌和花药接种方式,以及向NTH培养基中添加抑菌剂,建立了1种辣椒花药开放式培养的方法,具体内容为:对剥去3/4花萼的花蕾灭菌时更易杀死花蕾表面细菌和内生菌;徒手挤压花药降低了对花药的伤害,且花蕾接种速度为镊子夹取处理的2.18倍;添加25 mg/L的氨苄青霉素和25 mg/L的两性霉素B可使花药染菌率降低至1.42%;简化了培养环节,可用于大规模胚状体诱导和双单倍体植株的获得。同时,比较了23个辣椒品种的花药培养效果,筛选到了3个再生频率高的辣椒品种,分别为博辣红牛、H15和辣八螺丝王。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林地通常施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因长期过量施用使得负面影响也逐渐凸显,土壤理化性状恶化,耕地营养失调,水土污染加重等~([1])。针对这一性状,正确合理施肥是提高新梨七号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关键,经过效果对比,根施150g硼锌铁镁锰、控释复合肥在新梨七号生长进程中增加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积累效果更明显,可达到增强抗逆性和抗黄叶化能力和丰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0.
为了充分挖掘和提高作物抗旱性及水分利用效率,通过选用新品种是最有效且易行的技术措施,以期解决品种应用盲目和抗旱应对被动的问题。本研究在山西晋中盆地大田条件下,以生产上推广应用的11个不同基因型玉米新品种为试材,于拔节期设置3种不同水分处理,分析了其产量、抗旱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各品种产量、抗旱性排序不同,其中‘大丰30’、‘迪卡M75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抗旱性综合表现最好,正常供水下,其产量分别可达13634 kg/hm2和14478 kg/hm2,抗旱指数分别达0.999和1.029;同时在分析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率后,得出在拔节期补充灌溉45 mm时,既可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同时灌溉水分生产效率也最高,分别为29.77 kg/(mm·hm2)和30.92 kg/(mm·hm2)。因此,‘大丰30’和‘迪卡M753’可作为主干型品种在该区域进一步验证和应用,且在该区域运用非充分灌溉,对保护水资源和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