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6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346篇
林业   282篇
农学   388篇
基础科学   129篇
  395篇
综合类   1813篇
农作物   261篇
水产渔业   99篇
畜牧兽医   661篇
园艺   136篇
植物保护   31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9 毫秒
61.
本研究旨在探究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干奶期长度(DPL)的变化规律及其变异对奶牛各项生产性能的影响,包括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初乳品质和乳房健康。收集了北京地区34个牧场出生于2009—2018年136 231头中国荷斯坦牛的干奶日期、生产性能记录、繁殖性能记录等。通过整理试验牛群的干奶记录,揭示了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1胎和2胎DPL的群体规律,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胎次、产犊季节、场-产犊年和初产月龄对DPL的影响;此外,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DPL的变异对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首末次配种间隔(interval from first to last insemination,IFL)、产犊至首次配种间隔(interval from calving to first insemination,ICF)和初乳品质的影响,利用Logistic回归过程分析了DPL的变异对首次配种受胎率(conception rate of first insemination,CR)、首次配种56 d不返情率(56-days non-return rate of first insemination,NRR56)、难产率和乳房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DPL平均为58.81 d,胎次、产犊季节、场-产犊年和初产月龄均对DPL有显著影响(P<0.05)。DPL的变异对日产奶量、乳蛋白率、ICF、CR、NRR56、难产率和乳房健康有显著影响(P<0.05)。干奶期短的奶牛测定日平均乳蛋白率、CR和NRR56更高;DPL适中的奶牛测定日平均产奶量更高、乳房健康水平更好、ICF更短、难产率更低。本研究在国内利用大规模牛群数据揭示了中国荷斯坦牛DPL的群体规律,可为中国规模化奶牛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王亮  张克春 《中国奶牛》2012,(19):30-33
本文分析了围产期奶牛的分娩应激对其免疫机能的影响,并从宏观和微观上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对柑橘大实蝇成虫羽化期、田间消长规律及活动习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观察点成虫羽化始见日至羽化高峰的时间都在5-10天左右,羽化期为16-19天,2011年麻阳的成虫始见日和羽化高峰期比2010年提前了5-8天,2011年长沙的羽化始见日和羽化高峰期都比麻阳稍早2-4天。2、成虫从羽化至基本死亡共持续84天。成虫在田间的始见日和高峰期分别处在5月下旬和6月中下旬,2010年成虫的田间始见日和高峰期都比2011年迟5至7天。3、成虫在交配产卵前,很少飞往柑橘树上,而在橘园及周围杂草或灌木丛中觅食、栖息;当气温超过30℃,成虫飞往橘园周边高大乔木或草丛中避暑,下午16∶00以后飞往柑橘树上产卵。  相似文献   
64.
根据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22个代表站1960—2000年逐日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以及日照时数等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各相关气象因子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12℃日数大部地区呈弱增加趋势,降雨量和雨日呈减少趋势,中部以南地区的日照条件向降低小麦抗病能力的方向转化;贴近度分析表明,塘沽一天津一保定以南地区秋季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的气候条件是最适宜或适宜小麦赤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65.
为研究日粮蛋白质水平对云南半细毛羊空怀母羊能量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25只云南半细毛羊空怀母羊,平均分为5个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8.4%、10.0%、12.3%、13.6%、15.9%的日粮,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试验期共19 d,预试期14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总能摄入量无显著影响(P > 0.05)。(2)从组1到组5粪能逐渐下降,且组3、组4、组5较组1分别降低了10.5%、11.4%、13.7%(P < 0.05),组5较组2降低了9.5%(P < 0.05)。(3)从组1到组5尿能逐渐增加,除组2与组1、组3间差异不显著(P > 0.05)外,其余组间差异极显著(P < 0.01)。(4)组4和组5总能消化率较组1极显著提高13.2%和11.8%(P < 0.01),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 > 0.05)。组4总能代谢率较组1极显著提高9.8%(P < 0.01),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 > 0.05)。对于消化能代谢率,组1和组2差异不显著(P > 0.05),组3、组4和组5依次显著降低(P < 0.05)。(5)蛋白质采食量与总能消化率、消化能代谢率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917X+45.872(R2=0.853)|Y=-0.370X+87.735(R2=0.899)。综上,日粮蛋白质水平与粪能呈负相关,与尿能呈正相关。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3.6%时,总能消化率和总能代谢率均较8.4%蛋白质水平组极显著提高。总能消化率随蛋白质采食量的提高而线性升高,消化能代谢率则随蛋白质采食量的提高而线性降低。 [关键词] 蛋白质|云南半细毛羊|空怀期|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66.
为探讨返青期休牧对退化高寒草地植被特征及优势种光合生理的影响,本研究在祁连山区选择已实施返青期休牧6年的高寒草甸开展了植被特征及优势种光合生理相关指标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返青期休牧6年后,高寒草甸的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较未休牧区分别增加了38.44%,985.00%,209.56%和62.62%,其优势禾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株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化学量子效率、呼吸速率、叶面积、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氮含量分别提高了965.77%,139.86%,4.92%,269.37%,254.13%,197.02%和96.24%(P<0.05),其地上地下生物量与除叶温和光化学猝灭系数外的指标显著相关,叶片净光合速率与除叶温外的指标显著相关。因此,返青期休牧可显著增强高寒草地优势禾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及退化草地的恢复。本研究为推广实施返青期休牧这一措施来恢复退化高寒草地植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7.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是规模化奶牛场生产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该项工作不仅影响奶牛泌乳量和生鲜乳品质,还直接决定新生犊牛的健康水平和奶牛的产后恢复情况。因此,各牧场需要加强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让奶牛在分娩前后平稳过渡。本文从营养需要、分群、饲养和环境等方面介绍了奶牛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的管理需要,以期为围产期奶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8.
为挖掘利用高营养燕麦饲草种质资源,将源自以色列不同地区的23份野生燕麦生态型和3份燕麦栽培品种种植于四川甘孜、贵州贵阳、四川成都3个环境,分别在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进行刈割处理,并测定其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纤维素(F)、半纤维素(HF)、木质素(L)、洗涤纤维中性洗涤可溶物(NDS)、粗蛋白(CP)、全磷(TP)、全钾(TK)、可溶性糖(WSC)含量以及鲜干比(FDR)。方差和相关性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和品种在不同地区、不同生育期和不同营养成分含量间存在差异;从燕麦抽穗期至成熟期,CP、TP、TK以及WSC含量逐渐降低,其他营养物质含量逐渐上升。作为饲草,甘孜州生长的燕麦CP、TP、TK以及WSC含量比其他地区高。  相似文献   
69.
Peripartal cows often experience negative energy balance, and are therefore prone to suffering from metabolic diseases such as hyperketonemia, which causes financial losses in dairy farm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reen tea polyphenol (GTP) supplementation during the periparturient period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xidative stress and immunometabolism in dairy cows with hyperketonemia. One hundred Holstein cows were assigned to GTP (0.2 g/kg DM; n = 50) or control (without GTP; n = 50) group based on body weight, previous milk yield, and parity on d 15 before expected parturition. Subsequently, 10 cows with hyperketonemia were selected from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blood β-hydroxybutyric acid (BHBA) concentration between 1.2 and 2.9 mmol/L from 2 to 3 d postpartum. All cows were fed a close-up diet and a lactation diet with or without GTP supply from 15 d prepartum until 30 d postpartum. Milk and blood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20 cows selected with hyperketonemia on 10, 20, and 30 d postpartum. Compared with control cows, greater milk yield and lower somatic cell count were observed in GTP cows. The GTP group had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BHBA, free fatty acids,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alondialdehyde, and hydrogen peroxide, greater concentrations of glucose, lower activities of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glutamyl transpeptidase, alongside greater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nd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Additionally, GTP supplementation up-regulated concentrations of interleukin-6 and interleukin-10, but down-regulated concentration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terleukin-1β, interleukin-2, interleukin-8, and interferon-γ in plasma. Greater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immunoglobulin G were also detected in the GTP group. Overall, the data suggested that GTP supplementation from 15 d prepartum to 30 d postpartum improved the milk yield and health status in cows with hyperketonemia during early lactation.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