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9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林业   142篇
农学   284篇
基础科学   91篇
  148篇
综合类   1123篇
农作物   157篇
水产渔业   332篇
畜牧兽医   470篇
园艺   81篇
植物保护   15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天水毛白杨种源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介绍了毛白杨8个种源、220个无性系,在甘肃天水地区开展的种源选择试验及优良无性系筛选结果。经过7年的研究,摸清了毛白杨的变异规律及模式,筛选出3个种源,30个优良无性系,遗传增益达22%~28%,为造林区别提供了科学依据。试验证明无性系有种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良种选有方法,可降低成本5~6倍。  相似文献   
52.
从重庆市各地发生典型仔猪黄、白痢猪的肛拭粪样及死亡猪的心血和肝脏中分离鉴定出17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用20种大肠杆菌O抗原单价血清进行了血清学鉴定。结果表明:173株分离菌有87株能定型,分属14种血清型,其中以O101(17.2%)、O8(14.9%)、O20(14.9%)、O64(11.5%)、O45(9.2%)、O149(8%)等6种为优势血清型。同一地区存在多种血清型,大多数地区有本地的优势血清型。不同地区的优势血清型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相似文献   
53.
不同生育时期白三叶与黑麦草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试验用分枝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白三叶品种海法以及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的2个黑麦草品种顶峰、英斯派的根水浸提液处理,按照培养皿砂培的生物检测方法对白三叶和黑麦草的化感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枝期白三叶根浸体液对顶峰的发芽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顶峰苗长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0.72%、48.61%;开花期白三叶根浸提液对顶峰及英斯派的发芽率、英斯派根长及顶峰根干重均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35.14%、36.17%、69.18%、68.34%,对英斯派的根干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9.52%;成熟期白三叶的根浸提液对3个受体的发芽率及根长均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67.09%、54.21%、69.21%及93.08%、93.14%、93.04%,对顶峰的根干重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提高了85.42%;顶峰及英斯派是他感作用大于自毒作用的黑麦草品种,且在分蘖期及孕穗期,黑麦草不同品种的根浸提液都显著的抑制了白三叶的干物重。  相似文献   
54.
微量元素硒对成年皖西白鹅输卵管膨大部粘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应用组织化学PA S-AB染色和定量图像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水平微量元素硒对成年皖西白鹅输卵管膨大部粘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2 m g/kg微量元素硒鹅输卵管膨大部粘蛋白与对照组(不加硒)差异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0.60 m g/kg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当日粮中添加硒到1.1 m g/kg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随着硒添加量的加大,皖西白鹅会发生慢性中毒。因此,微量元素硒对成年皖西白鹅输卵管膨大部粘蛋白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5.
隐性白羽鸡体重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两种代谢能、三种粗蛋白水平组成的6种日粮饲喂7~12周龄隐性白羽鸡,个体测定各周龄体重,进行生长分析,旨在研究有关因素对体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性别对2~12周龄体重、成熟体重估计值、初生重估计值、生长高峰周龄、高峰体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均表现为公鸡大于母鸡,对生长速率参数的影响显著(P<0.05),表现为母鸡大于公鸡;②日粮能量对12周龄体重和生长速度参数有显著影响(P<0.05);③日粮蛋白对8~12各周龄体重、成熟体重估计值、高峰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④1~6周龄体重遗传力为0.43~0.57,7~12周龄遗传模型1(0.37~0.67)比遗传模型2(0.33~0.58)估计的体重遗传力要高,成熟体重估计值、初生重估计值、生长速率参数、生长高峰周龄、高峰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1、0.39、0.15、0.33、0.04。  相似文献   
56.
东北白鹅和籽鹅血液生化指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建立东北白鹅和籽鹅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及其正常参考范围,探讨东北白鹅和籽鹅的各项血液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显著性,随机抽取(12±0.5)月龄健康、体质量为(4.2±0.2)kg的东北白鹅母鹅和(3.5±0.2)kg的籽鹅母鹅各65只,空腹12h后翅下静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清,应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试剂盒对血清22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东北白鹅和籽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谷氨酸酰基转移酶(GT)、胆碱脂酶(CHE)、乳酸脱氢酶(LDH-L)、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蛋白(TP)、白蛋白(Alb)、钙(Ca)、肌酐(Cre)、镁(Mg)等血清生化指标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CHO)、无机磷(P)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a-羟丁酸脱氢酶(a-HBDH)、尿素氮(BuN)、甘油三脂(TG)、尿酸(UA)、总胆红素(T.Bili)、直接胆红素(D.Bili)、氯(Cl)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试验建立的东北白鹅和籽鹅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及其正常参考范围,为今后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的科学数据和基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东方白鹳(Cionia boyciana)越冬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东方白鹳在越冬期其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时间分配比例分别为静栖行为59.25%、避风行为11.17%、觅食行为6.41%、瞭望行为5.56%、理羽行为5.39%、游走行为5.14%;成年个体与幼雏在越冬行为时间分配上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两性间越冬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不大;不同的温度、天气条件,对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有影响。经观察发现:东方白鹳在高纬度北方地区越冬,对北方寒冷的天气有一系列的适应性,能在北方室外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58.
乌鸡黑色素在果蝇体内排铅解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体果蝇为实验动物,研究2种乌鸡黑色素添加水平(0.02mg/mL和0.2mg/mL)对果蝇在高铅(2mg/mL)条件下平均寿命和体内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乌鸡黑色素能显著提高果蝇的平均寿命(P<0.05),延寿率达70.2%和54.9%。与阳性对照(1262.0±363.1)μg/g相比,添加0.2mg/mL黑色素能显著(P<0.05)降低果蝇体内铅含量(949.7±38.4)μg/g达32.9%。因此,乌鸡黑色素对果蝇具有一定排铅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了胡萝卜果酒的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选出胡萝卜最佳酶解条件和果酒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果胶酶酶解最佳条件为温度50℃、pH2.0、酶解时间60min、酶添加量0.02%;发酵最佳条件为温度24℃、pH3.0、糖度14%、接种量8%。  相似文献   
60.
Researchers have applied numerous techniques to improve billfish stock assessments, including habitat‐based models that incorporate behavioral and oceanographic parameters to standardize historical catch‐per‐unit‐effort time‐series data. These methods have allowed researchers to account for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depths of pelagic longline (PLL) gear deployments over time. This study presents habitat‐use data recovered from high‐resolution 5‐ and 10‐day pop‐up satellite archival tags (PSATs) attached to 47 surviving white marlin released from commercial and recreational fishing gears offshore of the U.S. East Coast, the northern Caribbean, and Venezuela between 2002 and 2004. Data recovered from transmitting tags indicated that white marlin spent nearly half of their time associated with warm, near‐surface waters (<10 m). All fish displayed frequent short duration (mean: 39.8 min) vertical excursions from surface waters to depths averaging 51 m. Qualitative and multivariate classifications of data from completely transmitted movements of surviving white marlin revealed two major types of descents: one pattern was characterized by deep ‘V’‐shaped excursions of relatively short duration (mean: 23.4 min) while the other featured descents that were more broadly ‘U’‐shaped and confined to a specific depth range fo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mean: 75.8 min). Based on the frequency, persistence, and patterns of these vertical movements, white marlin appear to direct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foraging effort well below surface waters, a behavior that may account for relatively high catch rates of white marlin on some deep‐set PLL deploy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