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6篇
  免费   533篇
  国内免费   447篇
林业   698篇
农学   603篇
基础科学   72篇
  826篇
综合类   3102篇
农作物   692篇
水产渔业   356篇
畜牧兽医   797篇
园艺   620篇
植物保护   1250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451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386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465篇
  2012年   505篇
  2011年   561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作者研究了高温胁迫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盆栽牡丹幼苗叶片解剖结构和蒸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均能侵染牡丹根系,其侵染率分别为47%和44%。接种AM真菌的比未接种对照(CK)植株的叶片细胞排列紧密,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棉组织厚度均表现为接种G.mosseae植株>接种G.versiforme植株>CK。在相同高温下接种AM真菌处理的牡丹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气孔开度均显著低于CK。AM真菌提高了牡丹植株的抗热性,这对于高温胁迫下保持和提高光合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其中接种G.mosseae处理的效果优于G.versiforme  相似文献   
72.
梁锐 《中国食用菌》2021,(2):144-146,150
在"互联网+农业"融合发展背景下,食用菌企业需要借助互联网,构建市场主导、数字驱动的全新营销战略,助力产品营销。以"互联网+农业"模式为研究视角,分析食用菌产品营销现状,提出发挥技术优势、挖掘用户需求和建设优质平台等营销建议,以助力食用菌产品市场营销与效益转化。  相似文献   
73.
张瑞卓  李洪玮 《中国食用菌》2021,(2):134-136,140
回归现实生活、构建人文审美体系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对食用菌文化元素进行合理改造、运用,使景观富有文化内涵,呈现独特的艺术气息。通过分析食用菌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背景与价值,提出提取造型、创造生态场景和营造审美意境等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74.
以青薯9号原种为材料,采用大田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不覆膜为对照,研究了覆盖黑膜和白膜对马铃薯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条件下马铃薯净光合速率提高0.4~3.0个百分点,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平均增加31.45%和6.58%,Fv/Fm、Fv/Fo、PI分别提高了2.47%、12.18%、20.93%;蒸腾速率在马铃薯生育前期覆膜比不覆膜降低20.82%,而后期却比对照增加8.55%,热耗散量子比率Fo/Fm覆膜较不覆膜处理降低7.11%,差异达显著水平;覆膜比不覆膜处理条件下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增加0.25~1.86个百分点,大薯率和中薯率分别增加33.78%,15.73%,每公顷产量增加43.08%,其中黑膜处理的各项指标优于白膜,黑膜比白膜和不覆膜增产16.86%、54.20%,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覆膜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光合性能、荧光参数和产量,有效缓解干旱等逆境引起的马铃薯的衰老,减轻干旱对马铃薯的危害。在宁南山区,马铃薯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延缓叶片衰老和增加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Viruses in the genus Mastrevirus (family Geminiviridae), including those infecting sugarcane, have natural geographical ranges almost exclusively restricted to Africa and the Indian Ocean islands off the African coast. Only sugarcane white streak virus (SWSV) in Barbados and sugarcane striate virus (SStrV) in Florida and Guadeloupe are known to infect a few sugarcane varieties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In this study, PCR assays were developed to detect these two viruses in sugarcane. Five hundred and seventy-one DNA samples from Saccharum species and interspecific hybrids from the Miami World Collection of sugarcane and related grasses were tested for the presence of SStrV and SWSV by PCR. No variety was found infected by SWSV but SStrV was detected in 19 varieties. PCR data were confirmed by sequencing amplified fragments (248 bp). These fragments shared 93%–100% nucleotide identity with SStrV sequences from the GenBank database. SStrV isolates were distributed in six phylogenetic groups, including the four strains of the virus. Most varieties infected by SStrV originated from Asia, thus confirming a previous hypothesis stating that this virus originated from this continent. Absence of SStrV in commercial sugarcane in Florida also suggested that this virus has not been spread in this location, while infected plants have been present for several decades.  相似文献   
76.
通过温室控制试验,探讨生境变化对豚草生长的影响,以及与豚草入侵能力的关系;使用智能光照培养箱模拟不同海拔梯度的温度条件,探讨低温对豚草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人工去叶的方式模拟天敌昆虫采食对豚草的生物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豚草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增强了其适应不同土壤环境的能力。丛枝菌根真菌通过增加豚草的比叶面积,提高了豚草的资源获取能力,此作用在土壤有效氮含量低时更加明显,丛枝菌根真菌对豚草适应低氮生境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海拔升高导致环境温度降低,豚草幼苗的株高显著减少(P0.01),生物量在22.5~15.1℃差异显著(P0.01),15.1~9.4℃差异不显著,低温导致豚草幼苗生长缓慢,可能是限制豚草向北京周边高海拔地区扩散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去叶处理对豚草的分枝数没有显著影响。去叶显著降低了豚草的生物量(P0.05),而在对照和碳素添加(1650 g·m-2)处理中对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去叶后,剩余叶片的叶绿素测定值升高,豚草通过补偿生长增加了剩余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以维持必需的光合作用。据此推测,由于豚草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8月份之前如果天敌采食没有达到一定强度,则不会形成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7.
以‘秦美’猕猴桃为试材,分离纯化在贮藏过程中引起腐烂的主要病原真菌。采用形态学观察及核糖体rDNA-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区序列分析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腐烂猕猴桃中共分离出5株致病菌,对ITS区序列测序结果经GenBank数据库BLAST比对,A的ITS序列与Trichothecium roseum(EU552162.1)同一分支,支持率达100%;B的ITS序列与Fusarium tricinctum(AB587078.1)同一分支,支持率达99%;C的ITS序列与Penicillium expansum(AF330635.1)同一分支,支持率达99%;D的ITS序列与Colletotrichum boninense(KF819619.1)同一分支,支持率达99%;E的ITS序列与Botrytis elliptica(KJ638600.1)同一分支,支持率达100%。由形态学及ITS区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最终鉴定A为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B为镰刀菌属(Fusarium tricinctum),C为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D为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boninense),E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5种病原真菌中灰葡萄孢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78.
为建立荞麦轮纹病的抗性鉴定方法和筛选可利用的抗轮纹病的荞麦种质资源,本研究以TP2和KP14为供试材料,在健康荞麦叶片正面针刺处理,然后用荞麦轮纹病的病原菌菌饼进行接种;利用建立的抗性鉴定方法,对50份荞麦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显示:针刺5针接种叶片病斑出现较快,且比针刺1针、针刺3针的叶片病斑大,针刺5针的病情指数最高。50份荞麦种质资源的病情指数有差异,其中YZ-18的病情指数为29.63,为高抗种质资源,YZ-2、YZ-5、YZ-13和YZ-9的病情指数均低于40,为中抗种质资源,其余为感病种质资源。因此,接种前叶片正面针刺5针的方法为最佳的抗性鉴定方法。50份抗性评价的荞麦种质资源中,筛选出5份抗病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9.
鱼腥草白绢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腥草属药食两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利尿通淋、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鱼腥草是桂林市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连年种植,导致鱼腥草白绢病发生严重,已经成为阻碍鱼腥草生产的一大因素。本文总结了鱼腥草白绢病的发病条件和规律,提出了鱼腥草白绢病的防治方法,即避免连作、科学选地、选种及种茎消毒、合理施肥、加强管理等,以期减少白绢病造成的损失,科学有效地防控白绢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0.
以蒙古黄芪-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F. acuminatum)为互作体系,测定苯丙烷途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及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的变化,以期获得黄芪抗根腐病菌侵染机制的信息,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幼苗浸根法接种病菌,分光光度法测定3种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F. solani侵染黄芪后,PAL和C4H活性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并在7、21天出现2个酶活高峰;4CL活性则随着时间的延长持续上升,7、21天时也显著高于对照。F. acuminatum侵染黄芪后,PAL、C4H和4CL的活性均在21天显著高于对照。可见2种病原菌在侵染黄芪过程中,苯丙烷途径的关键酶被不同程度地激活,但2种病菌激活各酶的时间和规律有所差异,表明黄芪对这2种病菌的抗性机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