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20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28篇
  55篇
综合类   189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酶法链淀粉流变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异淀粉酶对淀粉进行切枝,研究了酶变性后淀粉糊的流变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ω(淀粉糊)为2%-6%,湿度25-70℃的实验条件下,酶解链淀粉呈现假塑性流体特征,具有触变性和剪切稀化性质,淀粉糊的链淀粉含量,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其表观粘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昼夜节律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昼夜节律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2 0只 ,按完全随机化分为两组 :白天组 1 1只 (采血时间在上午 9:0 0~ 1 0 :0 0 ) ;夜间组 9只 (采血时间在晚上 9:0 0~ 1 0 :0 0 )。流变学指标采用 NXE- 1型锥板式粘度计检测 ;检测温度 2 5℃。结果 :夜间组与白天组比较 ,夜间组的ηb(m Pa· s,2 2 5 s- 1 )、ηb(m Pa· s 1 1 .2 5 s- 1 ) ,均比白天组为低 (P<0 .0 5) ,而红细胞压积、ηb(1 1 .2 5 s- 1 ) /ηb(2 2 5 s- 1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昼夜节律对 SD大鼠血液流变学有影响  相似文献   
73.
了解壳聚糖溶解特性,对其应用及产品开发有重要意义。分别以甲酸、乙酸、盐酸为溶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黄粉虫壳聚糖溶液。测定了不同情况下黄粉虫壳聚糖溶液黏度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1)黄粉虫壳聚糖溶液黏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溶液黏度随存放时间的延长而降低;(3)溶液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溶液黏度随溶剂中酸浓度增加和酸性增强而下降。  相似文献   
74.
盐酸煮沸提取ICP——AES测定饲料中矿质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用4N盐酸煮沸提取饲料中的K、Na、Ca、Mg、P、Cu、Zn、Fe、Mn9种元素,提取液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方法简便、准确。与常用的硝酸——高氯酸消化法进行对照,结果基本一致。用该法测定国家标准参考物质GBW08503小麦粉和GBW08551猪肝,无论高含量或低含量组分,分析结果与标准值均具有较好的一致  相似文献   
75.
热处理对木浆黑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化学方法处理木浆黑液,研究了不同的热处理温度(160-190℃)、时间(10-60 min)、O2加入量(0.3-0.6mol.kg-1d.s)和NaOH加入量(1.5-4.5%d.s)对黑液粘度及流变性的影响,分析热处理后黑液的有机成分.结果表明:黑液表现为复杂的流变性;热化学处理可显著降低黑液的粘度,并改变黑液的流变性;黑液中聚合物木素和多糖的热化学降解是使黑液粘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
食用甘薯品种的部分理化特性与口感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浙6025、宁紫薯1号、南京0281、南京0304、南京0364等优质食用甘薯品种进行了淀粉糊化特性测定、淀粉粒显微观察及相关食用口感品质调查.糊化特性测定结果显示,南京0304 和宁紫薯1号淀粉的峰值粘度较高,这与其在食用品质调查中口感较粘一致.宁紫薯1号、南京0281及南京0364的淀粉显微结构显示其淀粉颗粒大小较为均匀,口感品尝其均匀度较好.浙6025小颗粒淀粉分布较多,因此在蒸煮品尝调查中薯肉口感较细腻.表明,甘薯的理化特性与食用口感品质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77.
由于来油组分的不断改变,原油的日输量与温度、粘度之间不可能建立准确的数学模 型,使得加热泵站不论用控制温度加热输送工艺,还是用控制粘度加热输送工艺,都不可能根据生 产任务准确地确定加热原油的温度,或加热后出站原油的粘度,这就给调度工作带来不便。由于出 站油粘度稳定和流量稳定是等效的,由此提出用流量传感器代替粘度传感器组成自动控制系统来 控制加热炉温度,以实现控制粘度加热输送工艺。根据原油的日输量能够准确地计算出原油的流 量,能极大地方便生产调度工作。分析了使用流量传感器的主要优点:可省去采样管道的设计和施 工;不必购置专用的流量传感器;如果输送途中环境温度下降,使管道中原油粘度增大、流量减小 时,泵站的流量传感器会反应出流量减小,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提高加热炉温度,使输油更加安全。 可靠。  相似文献   
78.
根据无菌大鼠乳鼠吮吸乳汁的规律,建立一套新的人工哺乳(AR)无菌乳鼠的方法.设计并配制6种适合不同日龄乳鼠的人工乳(LWF),并测定人工乳主要的营养成分含量和粘稠度等.无菌剖腹产术得到30只无菌乳鼠,采用吮吸法饲喂乳鼠至21日龄断乳,以30只代乳母鼠哺乳(MR)的乳鼠为对照,每日称量乳鼠体重,观察生长发育情况,计算离乳时乳鼠的生存率,检查8对100日龄以上AR无菌大鼠的生育能力.6种人工乳除LWF-6外,其余人工乳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灰分、钙、钾、钠、氯、磷的含量、总能量和pH与大鼠乳相似,但这些人工乳的粘稠度不同.从LWF-1至LWF-5,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含量、能量和粘稠度不断增加.虽然AR乳鼠的体重增长不如MR乳鼠(2日龄时,P<0.05;3日龄时,P<0.01),但其生长发育正常.AR乳鼠的离乳率为73.3%,MR鼠为100%.8对AR无菌大鼠都有生育力.说明采用动态调节人工乳粘稠度和营养成分含量的方法可以用于饲喂无菌乳鼠,并且存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79.
提高病死畜禽胴体中的油脂提取率是实现病死畜禽进一步资源化的关键,为此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动物油脂热压联合提取装置。首先基于静力学和热传递分析,结合动物油料特性,对关键部件压力机构和油脂提取机构进行了设计,并对加热、加压和可编程控制系统分别进行了关键参数设计和设备选型,最后选取板油进行了装置性能试验,并对提取的油脂进行了黏度测试。结果表明:在70~150℃范围内,单独温度和热压联合两种油脂提取方法的最佳温度均为130℃,在此温度下油脂提取率最高分别可达到59.15%和81.35%。相同温度下,热压联合油脂提取率较单独温度作用最高可提升31.21个百分点。减小油料规格对单独温度作用可明显提高油脂提取率,而对热压联合油脂提取率无明显影响。在高于130℃试验温度下进行热压联合油脂提取,能够达到油脂完全提取效果,所提取油脂在70~150℃温度范围内测得黏度为0.004~0.091 Pa·s,符合工业用润滑油黏度标准。  相似文献   
80.
Viscosity and molecular weight of particle size fractions obtained from an Andosol humic acid (HA) were determined. Viscosity was determined both in solutions with and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0.1 M NaCl (Cs 0.1 and Cs 0, respectively) at pH 7.0. Polyelectrolytic character was observed in the particle size fractions based on the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 dependence of reduced viscosity with NaCI concentrations. The use of a Cs 0.1 solution was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values of intrinsic viscosity ([η]) of the particle size fractions. The [η] valu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weight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 M w) determined b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and ranged from 4.3 to 12.9 X 10-3 (L g-1) in the Cs 0 solution and from 3.5 to 6.6 × 10-3 (L g-1) in the Cs 0.1 solution.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η] in the Cs 0.1 solution and M w on a logarithmic scale, which was similar to the MarkHouwink equation, was observed. The value of the constant a calculated from the relationship, which reflected the polymer morphology, was 0.75 in the Cs 0.1 solution, and it corresponded to a polymer with flexible ch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