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6篇
  免费   875篇
  国内免费   1155篇
林业   1811篇
农学   1331篇
基础科学   460篇
  2350篇
综合类   5127篇
农作物   632篇
水产渔业   630篇
畜牧兽医   1107篇
园艺   351篇
植物保护   917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406篇
  2021年   405篇
  2020年   423篇
  2019年   456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549篇
  2016年   666篇
  2015年   614篇
  2014年   698篇
  2013年   722篇
  2012年   973篇
  2011年   949篇
  2010年   767篇
  2009年   745篇
  2008年   631篇
  2007年   744篇
  2006年   585篇
  2005年   516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31.
利用ISSR引物,从分子水平分析了凤尾桑及其芽变株系的遗传变异。从8个ISSR引物扩增结果来看,3个引物的扩增产物在株系间无差异,从变异株系扩增条带来看,凤尾芽变变异最大。本结果从分子水平证明了芽变株系的遗传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32.
江西板栗疫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33.
34.
35.
节能日光温室光照强度的分布及其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充分考虑了温室结构和植株生长影响的基础上,对日光温室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冠层上部辐射强度的南北差异比东西差异大;冠层下部光照条件东西差异明显,南北差异不大。总体上讲,辐射强度上下差异比南北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6.
甘肃省河东地区主秋期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甘肃省河东地区55个站30a的主秋期降水量资料进行经验正交展开(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异常类型;以平凉站为例分析了主秋期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和周期性;将河东地区主秋期降水量分为8个气候片。分析表明,河东地区主秋期雨量变化规律较为一致,空间分布不均,具有南多北少和东西多中间少的特点;多雨中心和少雨中心的多年平均值相差近200mm;主秋期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或涝,并有9a左右的周期;20世纪40、60年代为相对多雨期,50、90年代为相对少雨期,70、80年代与平均值持平。  相似文献   
37.
以地处河西走廊的张掖、临泽、高台和酒泉等县 /市级行政区为景观单元 ,利用LandsetTM影像资料的目视解译 ,在ArcView 3.1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的支持下 ,计算各绿洲景观格局指标。结果表明 :荒漠类型在四个绿洲景观组分中占绝对优势 ,其次为水浇地 ,但不同绿洲水浇地所占比例相差较大 ,酒泉最高 ,张掖其次 ,高台最低 ;斑块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和平均斑块面积的差异表明 ,张掖绿洲景观类型最多且斑块粒径小 ,而高台则完全相反 ,体现出单调而粒径粗大的荒漠绿洲特征。  相似文献   
38.
白花柽柳nrDNA的ITS序列片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丽  潘伯荣 《干旱区研究》2003,20(2):148-151
运用PCR直接测序法 ,对白花柽柳 (TamarixalbiflonumM .T .Liu .)的nrDNA的ITS区 (包括ITS -l,5 .8SrDNA和ITS - 2 )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该植物的ITS序列和长穗柽柳 (Tamarixelongata)的序列差别不大 :ITS - 1片段的长度都是 2 5 9bp ;ITS - 2片段的长度同为 2 44bp ;G C百分含量仅相差 1% ;碱基差异共发生 18处。由ITS及 5 .8SrDNA序列分子证据看 ,白花柽柳更可能是长穗柽柳的变异。  相似文献   
39.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伊金霍洛旗为研究区域 ,以TM遥感影像解译的 1998年土地利用图为基础资料 ,将伊金霍洛旗划分为毛乌素沙地亚区、乌审凹地亚区和黄土丘陵亚区。从区域尺度 ,利用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分维数、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大小、斑块密度指数和斑块体平均斑块边缘等指数 ,对不同景观亚区的景观格局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表明 ,在景观亚区这一尺度上 ,毛乌素沙地亚区一方面对该旗景观格局起控制作用 ,另一方面该亚区所承受的人类活动强度最大 ,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最深。而乌审凹地亚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最小 ,人类活动强度最弱。从景观要素来看 ,无论哪一亚区均以天然草地为景观基质 ;不同类型斑块总的格局特点是 ,受人类影响程度愈深的斑块 ,其破碎化程度愈深 ,斑块的复杂性降低。总体而言 ,天然类型的斑块体 ,其斑块复杂性以乌审凹地亚区最为复杂 ,斑块的破碎化程度则以毛乌素沙地亚区最深 ;而人工斑块类型的变化规律在不同斑块类型之间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40.
The genetic and virulence variability of 112 isolates of Phaeoisariopsis griseola , collected from various locations in Central America, were studied using seven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primers and 12 common-bean differential genotypes. Broad molecular diversity ( H  = 0·92) among isolates was found using RAPD markers. Fifty pathotypes were identified on 12 differential bean genotypes, 29 of which were represented by only one isolate. Only 18 pathotypes were found in two or more countries. Pathotype 63-63 was the most virulent and caused leaf spots on all 12 common-bean differential genotypes. Comparison of virulence phenotypes and RAPD profiles to known Andean P. griseola isolates confirmed that all isolates belonged to the Mesoamerican group. Pairwise comparison between individual RAPD loci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were in gametic phase linkage disequilibrium, revealing that P. griseola maintains a genetic structure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asexual reproduction. The molecular and virulence diversities of P. griseola isolates from Central America imply that using single resistance genes to manage angular leaf spot is inadequate and stacking resistance genes may be necessary to manage the disease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