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3篇
  15篇
综合类   14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21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71.
对豌豆类囊体及其两种PSⅠ复合物 (PSⅠ 1和PSⅠ 2 )的类脂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它们均含有MGDG ,DGDG ,SQDG ,PG和PC 5种酰基脂 .两种PSⅠ复合物的类脂与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PSⅠ 1和PSⅠ 2类脂与脂肪酸组成特性推论 ,PSⅠ 1主要存在于类囊体膜的非垛叠区 ,PSⅠ 2可能主要分布在垛叠区 ;PSI 1的结构比PSⅠ 2稳定 .  相似文献   
472.
 研究了低温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绿体光合电子传递功能及类囊体膜蛋白水平的变化。4℃低温结合35 μmol/(m2·s)的弱光照处理,使水稻叶绿体全电子链、PSⅡ和PSⅠ的电子传递活性均降低,降低的幅度依次是: 全电子链>PSⅡ>PSⅠ。对类囊体膜蛋白组分进行的SDS-PAGE分析显示, 低温使大部分类囊体膜蛋白特别是PSⅡ功能蛋白的稳态水平降低,这可能是造成叶绿体光化学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对低温影响PSⅡ电子传递活性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所得结果表明,低温下PSⅡ功能受抑的主要原因是其氧化侧的电子供应受阻,而与反应中心受到的伤害关系不大,尽管类囊体膜的SDS-PAGE结果显示PSⅡ的反应中心也受到低温的损伤。  相似文献   
473.
通过对豫农白猪Ⅰ系、Ⅱ系相关育种资料进行系统统计分析和比较 ,豫农白猪Ⅱ系在繁殖性能、世代的生长发育性能、杂交后代商品猪生长发育性能及胴体测量指标等方面均明显高于豫农白猪Ⅰ系。在肉品质方面 ,豫农白猪Ⅰ系、Ⅱ系均在正常范围内 ,其杂交后代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74.
闷黄是黄茶加工中的特有工艺,目前黄茶加工中缺乏专用的连续化、自动化闷黄加工装备。为此,本文设计一种用于黄茶闷黄的专用装备。根据连续化加工需求,设计了闷黄装备的机械结构,核算了装备所需的加热功率和蒸汽流量,并完成了相关部件的选型和样机构建,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二型模糊理论的温湿度控制算法。温湿度控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区间二型模糊控制算法能够精准控制温湿度参数,对比一型模糊控制算法,对扰动的抑制能力更强,控制误差更小。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均方根误差最大值分别为0.4391℃和1.2262%,产品的感官评审结果表明,采用该装备加工的产品符合皖西黄茶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475.
针对西北干旱区灌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复杂不确定性等问题,以石羊河流域红崖山灌区为例,耦合2型模糊集、模糊可信度约束规划和多目标规划等理论方法,构建了基于2型模糊集的多目标农业-生态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模型以灌溉水损失最小、生态植被灌溉水满意度最大、生态植被灌溉水费用最小和主要粮食作物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对红崖山灌区10个决策单元的地表水、地下水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优化配置。求解模型得到不同可信度水平和不确定性程度下的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结果表明:耦合2型模糊集的模型能够提供丰富的配置方案,水量对可信度水平的敏感性高于不确定性程度,作物种植结构对可信度水平不敏感。以不确定性程度参数为0.5、可信度水平为0.7时为例,生态植被均通过地表水灌溉,作物通过地表水、地下水联合灌溉,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大于小麦。相比前人研究,本研究考虑生态植被灌溉需求,优化结果更加真实合理。本研究可为决策者提供较为符合灌区实际的配置方案,为西北干旱区灌区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76.
【目的】探究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 Ⅰ,AA-Ⅰ)对大鼠五脏(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的毒性及功能影响,为今后马兜铃属类中药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AA-Ⅰ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给药组按20 mg/kg灌服AA-Ⅰ,连续7 d。于给药后0.25、0.5、1、2、24 h及停药后15 d,采集大鼠五脏组织。利用HPLC法检测各个时间点五脏组织中的AA-Ⅰ及马兜铃内酰胺Ⅰ(aristolactams-Ⅰ,AL-Ⅰ)含量,并检测大鼠五脏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给药后0.25 h,AA-Ⅰ主要分布于心脏、肝脏、脾脏和肺脏,同时在肝脏和脾脏中检测到AL-Ⅰ;给药后0.5 h,AA-Ⅰ主要分布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除心脏外,其余四脏中AA-Ⅰ含量均达到高峰值,且在肝脏、肺脏、肾脏中检测到AL-Ⅰ;给药后1 h,AA-Ⅰ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肺脏,且在肝脏中检测到AL-Ⅰ;给药后2 h,AA-Ⅰ主要分布于心脏、肝脏、肺脏和肾脏,且在肾脏中检测到AL-Ⅰ;给药后24 h,AA-Ⅰ主要分布于心脏和肝脏,且在肝脏中检测到AL-Ⅰ;停药后15 d,五脏中均未检测到AA-Ⅰ及AL-Ⅰ。功能检测结果显示,大鼠灌服AA-Ⅰ可引起五脏发生氧化应激损伤。【结论】连续7 d给大鼠灌服20 mg/kg AA-Ⅰ,在五脏中均可检测到不同含量的AA-Ⅰ,且在肝脏、肾脏、肺脏及脾脏中检测到AL-Ⅰ。AA-Ⅰ可对五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其损伤与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477.
本研究旨在抗菌肽Tachyplesin Ⅰ(TP Ⅰ)的结构活性基础上,重新设计一种全新的抗菌肽TP Ⅰ-Y4。保持母肽链长与电荷数不变,将序列中形成TP Ⅰ两个二硫键的4个半胱氨酸用酪氨酸进行替换后得到TP Ⅰ-Y4。经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与TP Ⅰ相比,TP Ⅰ-Y4的热稳定性更好,亲水性更强,同时具有与母肽相似的结构与抗菌活性。化学合成后经圆二色谱检测发现,TP Ⅰ-Y4在水相及在模拟细胞膜疏水环境的50%三氟乙醇中都表现出β-折叠结构,疏水环境中TP Ⅰ-Y4的β-折叠含量高于水相,也高于不同环境中的TP Ⅰ。抑菌试验表明,TP Ⅰ-Y4对细菌和真菌都有较强抑菌活性,且对细菌的抑菌活性强于TP Ⅰ。TP Ⅰ-Y4对小鼠红细胞溶血性降低,并保留了很强的内毒素中和能力,浓度为40 μg·mL-1时中和率可达50%以上。TP Ⅰ-Y4抗菌活性的提高以及溶血活性的降低,可能与β-折叠强形成者酪氨酸的替代有关,进而导致抗菌肽分子中β-折叠结构增强。  相似文献   
478.
为建立一种通用性良好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ORF1保守区域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用于FCV的快速检测。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测下限为4.93×10;拷贝/μL,比普通RT-PCR检测下限高100倍;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与猫疱疹病毒、猫细小病毒、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等无交叉反应;通用性试验结果显示,针对引物靶位点区间,该方法对所有已知变异位点的人工合成质粒和本实验室保存的不同变异位点的FCV毒株,均能够良好检出;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组内的变异系数为0.09%~0.71%,组间变异系数为0.05%~0.82%,均小于1%。对23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60.9%,检出的14份阳性病料分别接种到CRFK细胞中,对细胞病变产物进行扩增并测序,BLAST对比后结果证实为FCV毒株。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FCV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的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