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33篇
农学   90篇
  26篇
综合类   253篇
农作物   58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41.
普那菊苣高效再生体系建立和遗传转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普那菊苣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从国外引种后已在我国得到广泛种植。普那菊苣草质柔嫩,适口性优良,营养丰富,牛、羊、猪、鱼、兔极喜食,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牧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实验,建立普那菊苣的高频再生体系,结果表明MS 6-BA2.0mg/L IBA0.1mg/L培养基可高效诱导愈伤组织和芽的分化,1/2MS培养基可快速诱导根的生成,形成再生植株。通过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FP,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普那菊苣以探寻高效的普那菊苣转化体系,结果显示以农杆菌LBA4404为介导菌株、以叶片为转化受体、3d预培养时间和3d共培养时间以及350mg/L羧苄青霉素和40mg/L卡那霉素筛选浓度转化效果较好,为利用普那菊苣生产动物口服型疫苗建立了初步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42.
农杆菌介导法将LFY基因导入苹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M26苹果叶片为外植体,利用GUS瞬时表达率,对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苹果的因素进行优化,通过含LFY基因的根癌农杆菌EHA105转化苹果叶片,获得了提早开花的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以OD600=0.3~0.5农杆菌菌液侵染叶片,25℃条件下共培养,共培养后的叶片延迟筛选3 d,在附加卡那霉素30 mg/L的再生培养基中选择培养,转化芽再生率可达6.97%。PCR检测初步证明目的LFY基因已整合到苹果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543.
研究旨在确定云南省蓝莓主产区发生的蓝莓根癌病病原菌种类,并进行田间防治药剂筛选。采集云南省蓝莓主产区蓝莓根癌病样品,通过发病症状、菌落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Biolog分析、16S rDNA 序列分析比较进行系统鉴定。在发病严重的蓝莓基地采用噻霉酮、申嗪霉素等8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从蓝莓根癌病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L-11接种向日葵、番茄、蓝莓植株均能发病,且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相同,重新分离得到形态相同的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L-11菌株序列与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Ell-7(登录号FJ613554.1)同源性高达97.65%,与根癌土壤杆菌处于同一分支上。菌株L-11利用ipt基因的特异性引物AtP3F/AtP3R能扩增出155 bp的特异性片段,进一步证实蓝莓根癌病由根癌土壤杆菌引起。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噻霉酮水乳剂对蓝莓根癌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为52%。这是云南首次报道由根癌土壤杆菌引起蓝莓根癌病。  相似文献   
544.
葡萄风信子(Muscari spp.)为百合科葡萄风信子属植物的总称,该属植物多具有稀少的正蓝色花色,是研究单子叶植物花青苷合成机理的模式材料。为开发一种高效的葡萄风信子遗传转化体系,本试验以葡萄风信子常见种亚美尼亚(M.armeniacum)、栽培品种‘黑眼睛’(M.aucheri‘Dark Eyes’)为材料,用叶片和花蕾分别诱导获得愈伤组织,对愈伤组织的潮霉素敏感性进行测试,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葡萄风信子亚美尼亚和‘黑眼睛’愈伤组织的潮霉素临界浓度分别为150 mg·L-1和120 mg·L-1。GUS染色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不同农杆菌菌株及不同功率超声处理的愈伤组织瞬时转化效率差异不显著。而液体培养的花源愈伤组织能获得更高的瞬时转化效率,为葡萄风信子遗传转化的最优受体。其最高瞬时转化效率为98.73%。试验共获得了209块抗性愈伤组织,经PCR和RT-PCR检测,阳性率可达90%。本研究为在葡萄风信子中快速有效的开展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45.
丹参是我国传统的大宗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随着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攀升,丹参的种质资源也急需有新的提高,转基因技术作为基因功能研究和转基因育种的重要手段在丰富和优化丹参种质资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中常用的农杆菌介导法来转入外源基因以及探求丹参有效成分合成代谢相关基因功能,以期获得高产、高抗丹参植株的方法已较为成熟,目前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不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优化。本文就丹参遗传转化体系构建的转化原理、影响因素和研究现状三方面作出详细综述,为今后丹参基因功能研究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46.
以橡胶草为试验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50mg/L的卡那霉素(Kan)对橡胶草的抗性芽具有很好地筛选效果,生根筛选时,Kan的适宜质量浓度为35mg/L;最佳抑菌抗生素为羧苄青霉素(cb),适宜质量浓度为500mg/L,获得35株抗性试管苗,通过GUS染色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最终获得6株转基因植株,转化率为17.1%。可见,获得的橡胶草转基因植株,为橡胶草后续的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