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林业   90篇
农学   150篇
基础科学   132篇
  85篇
综合类   459篇
农作物   95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22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采用离体花粉液体培养法研究4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不同来源楸树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赤霉素促进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高浓度则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最适浓度为300 mg/L;吲哚乙酸和2,4-D对花粉的作用效果与楸树的种源有关,总体上均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规律;花粉萌发率均在吲哚乙酸为15 mg/L时达到最大值,只有2个种源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花粉萌发率在2,4-D为200 mg/L时均达到最大值,超过最适浓度后,吲哚乙酸和2,4-D均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各个浓度的萘乙酸均抑制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且抑制程度随浓度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52.
53.
松江鲈鱼初期胚后发育阶段消化系统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通过对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仔鱼的消化道进行从口腔到尾部的连续切片,观察其消化道的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①松江鲈鱼仔鱼在出膜后1d与2d的消化道组织结构简单,肠腔部分位置堵塞,未见畅通,仔鱼靠自身的卵黄囊进行营养。②出膜3d后的松江鲈鱼仔鱼消化道畅通,可进行主动摄食。了解到这一情况,并根据其当时精确的口径大小,可为解决松江鲈鱼仔鱼开口时间与选择合适开口饵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In obese human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ifferentiate to become ectopic fat cells in muscles. These ectopic fat cells inhibit the contrac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s. Stem cells have been recently identified in the human oviduct, a structure important in reproduction. We therefore investigated the number of Oil Red O (ORO)‐positive cells in the oviducts of control Japanese Black cows (n = 6; body condition score [BCS], 3.0 on a 5‐point scale) compared to those with diet‐induced obesity (n = 5; BCS, 4.0). We stained the ampulla and isthmus collected on the second day after ovulation with ORO and then counted the positive cells in each layer in 10 cross‐sections of the ampulla or isthmus. The obese group (23.4 ± 3.4 in the 10 sections) had larger numbers of ORO‐positive cells in the longitudinal muscularis of the isthmus (P < 0.05) than did the control group (15.0 ± 2.4). ORO‐positive cells were also observed in all other layers of the isthmus and ampulla; however, the number of cells in these layer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obese cows and controls. Whether this observed increase in ORO‐positive cells in the oviducts of obese cows affects their reproduction warrants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55.
以费乌瑞它脱毒马铃薯试管苗作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对离体马铃薯试管苗生长、保存及试管苗移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2~0.4 mg/L多效唑能有效提高移栽茎段壮实程度和移栽成活率;0.6~0.8 mg/L多效唑能有效延长试管苗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适宜的水曲柳DNA浓度及滴加时间进行初步探索,获得具有水曲柳优势性状的杨树植株。[方法]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携带水曲柳基因组的DNA导入杨树。人工授粉后一定时间在花柱基部进行横切,把不同浓度DNA溶液滴加到子房切口端,10 d后统计结实率。[结果]在同一时间点,随着水曲柳DNA浓度的增加,结实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随着授粉与滴加DNA时间的延长,同一浓度下呈现出结实率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当水曲柳DNA溶液滴加时间控制在人工授粉后6 h左右,DNA浓度为50μg/ml时是在杨树上运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水曲柳基因最适宜的条件,结实率可达17%。[结论]滴加时间与外源DNA不同梯度水平对转化结实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7.
任丰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693-5694
结合常德市的棉花收获情况,设计了一种小型的棉花收获机械。对该机械的机箱、吸棉管,抽风机采摘头4部分设计过程进行了翔实描述。按该方案研制出的样机采棉效果好,因此该机械具有携带和操作方便、收获速度快等优点,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8.
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LDAR)技术是对工业生产活动中工艺装置泄漏现象进行发现和维修的一种技术。以国内某炼油装置设备管阀件泄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为例,应用LDAR技术开展炼油装置泄漏检测并统计数据,计算VOCs泄漏损失量。结果表明:泄漏部位主要是阀门盘根,法兰、丝堵、接头等连接件,泵轴密封,排凝、放空等开口管道;通过泄漏损失量计算可知,该原油加工能力为500×104 t/a的炼油企业,每年泄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约400 t/a,其中泄漏检测结果不低于10 000μmol/mol的泄漏源在炼油装置泄漏损失评估中起主要作用,是设备泄漏造成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企业泄漏维修效果进行了评估,该企业炼油装置可以降低50%以上的VOCs泄漏损失量。(图6,表2,参8)  相似文献   
5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树莓组培苗增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丰满红树莓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细胞分裂素、BA与生长素配比及赤霉素对树莓组培苗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BA浓度为1.0 mg/L时,树莓的增殖效果显著好于KT(P<0.05);BA与IBA配合使用时效果更加明显,在BA 1.0 mg/L+IBA 0.1 mg/L处理中,组培苗生长健壮且数量较多,增殖效果最佳;GA3浓度为4.0 mg/L时,组培苗鲜重和干重(156.4和34.1 mg)显著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60.
花粉管作为连接柱头与胚囊的唯一结构,是外源DNA导入的通道。因此,必须首先形成花粉管通道,才能进行外源DNA的导入。本研究利用醋酸洋红染色对刺梨雌蕊、雄蕊进行显微观察,并在人工授粉后的0.5h、1h、3h、6h、10h、12h、14h、16h、18h、20h、24h和30h不同时期取其雌蕊,用苯胺蓝染色后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研究结果初步探明了刺梨人工授粉的最佳时期在花蕾露红期;其花粉管通道从人工授粉后10h左右开始萌发,到18h左右完成萌发,花粉管萌发完成后的2~9h是利用花粉管通道法介导刺梨遗传转化的最佳时期。本研究结果将为花粉管通道法介导刺梨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