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1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932篇
林业   236篇
农学   1075篇
基础科学   699篇
  1054篇
综合类   4631篇
农作物   823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809篇
园艺   430篇
植物保护   669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365篇
  2020年   320篇
  2019年   385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409篇
  2016年   551篇
  2015年   391篇
  2014年   588篇
  2013年   534篇
  2012年   804篇
  2011年   698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547篇
  2008年   429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9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Genetic analysis of resistance of wheat seedlings to two races of Puccinia striiformis was conducted on F1, F2 and F3 generations from crosses Carstens V (CV) × Lee, Spaldings Prolific (SPA) × Lee and CV × SPA. F2 generations from crosses of CV and SPA with Strubes Dickkopf (SD) were also studied. The pla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six resistance classes and analysed by factori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nd non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The two P. striiformis isolates tested were a French isolate of race 43E138 and a Lebanese isolate of race 2E16, selected for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virulence spectra for the common differential cultivars Strubes Dickkopf and Nord Desprez. Resistance of CV and SPA was recessive and dominant to races 43E138 and 2E16, respectively. CV possessed three or four resistance genes, one of them being expressed with both races. Two genes of CV had a cumulative effect for resistance to 43E138 and two or three gave dominant resistance to 2E16. SPA had three resistance genes, all of which gave resistance to 2E16 and two of which also gave resistance to 43E138. SPA had one gene in common with CV for resistance to both races. Furthermore, the gene for resistance to race 2E16 in CV and SPA was allelic with a gene in SD, and was probably Yr25 .  相似文献   
22.
甜玉米玉米螟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研究了吉林省公主岭地区甜玉米上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措施。田间抗螟性人工接虫鉴定结果表明,甜玉米710A和普通玉米自交系丹340的食叶级别为9级,即高感玉米螟,而单交种邢抗5号和邢抗2号的食叶级别为5级,为中抗型。与普通感虫和中等抗虫性玉米品种相比,取食甜玉米的玉米螟幼虫存活率高3~7倍,发育速度更快,提前约4~8天(1~2个龄期),说明甜玉米比普通玉米感虫。甜玉米比普通玉米及早播比晚播田更吸引玉米螟产卵。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化学杀虫剂的防治效果比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的好,以氯菊酯喷雾防治效果最好,虫孔减退率达90%;其次是杀螟灵颗粒剂、Bt喷雾和Bt颗粒剂;而白僵菌的防治效果较差,喷雾防治效果好于颗粒剂。大田防治效果与小区试验基本相同。同时还分析了氯菊酯防治甜玉米玉米螟的防治策略、防治时期、施用次数等。此外,对Bt制剂作为化学杀虫剂的取代品及与其它生物防治方法协调使用的优点与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玉米疯顶病种子传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3a对不同来源的玉米种子,利用显微镜镜检和试种观察植株发病显症的方法,检测其携带玉米疯顶病病菌状况。结果表明,病株病穗籽粒、病株健穗籽粒、病田健株籽粒都有较高的带菌率。因此,病菌随种子调运远距离传播是造成各地病害突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
粳稻品种抗稻瘟病性与其生物学性状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42份粳稻材料进行抗稻瘟病性(抗叶瘟、穗颈瘟)与其生物学性状(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分蘖率、单株有效分蘖数、空秕率、着粒密度,以及成熟期等)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不同品种(系)间存在着一定差异。抗叶瘟性与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单株有效分蘖数、着粒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409、0.491、0.426、0.657、0.471;与空秕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1。抗穗颈瘟性与株高、每穗粒数、单株有效分蘖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0.462、0.362;与空秕率、分蘖率、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343、-0.332、-0.476。试验表明,株高、单株有效分蘖率、每穗粒数、空秕率等性状,可做为主要标记,在粳稻品种(系)抗稻瘟病性选鉴上应用  相似文献   
25.
以间套作小麦玉米、单作小麦和单作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单作和间套作小麦玉米叶片叶绿素及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为: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间套作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大于相应单作;单作和间套作小麦开花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沉淀值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60*,0.948*,0.968*,0.957*)。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单作玉米叶绿素含量高于相应间套作玉米;单作和间套作玉米孕穗期叶绿素含量与其蛋白质含量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61*和0.870*)。  相似文献   
26.
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对Bt玉米、常规玉米、粘虫幼虫和其虫粪及虫害苗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同时研究了Bt玉米对中红侧沟茧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玉米健康植株的挥发物对中红侧沟茧蜂均有引诱作用;中红侧沟茧蜂对两种玉米的健康植株及机械损伤株挥发物之间的选择性无显著差异;相对于Bt玉米,中红侧沟茧蜂更趋向于选择常规玉米的虫伤苗及玉米-粘虫幼虫-虫粪混合物的挥发物。与对照(寄生于取食常规玉米粘虫的中红侧沟茧蜂)相比,寄生于取食Bt玉米粘虫幼虫的中红侧沟茧蜂幼虫历期延长,出茧率、茧重、羽化率、蜂重均有显著降低,茧历期、蜂历期则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7.
浙江地区不同品种紫花苜蓿不同刈割期二茬性状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不同秋眠级别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研究不同品种不同刈割期株高、分蘖数、根系、茎叶比及生物学产量间的变化,为生产推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8.
本试验引进了沪绿68、沪绿88和沪绿118共3个西兰花新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耐寒优秀进行比较试验,试图筛选出适应当地种植的西兰花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沪绿68花球紧实度不高且蕾粒容易掉;沪绿118植株侧枝很多且花球有空心;沪绿88品种长势好、商品性好,适宜在如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9.
叶菜型甘薯大棚越冬栽培薯苗存活率及其产量性状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叶菜型甘薯的繁殖系数,保证种植种源的持续供应,采用薯苗大棚栽培越冬留种,研究不同品种和节位薯苗越冬栽培的薯苗地上和地下部性状。结果表明:叶菜型甘薯福菜薯18和鄂菜薯1号的茎尖薯苗和二节薯苗越冬存活率最高为77.50%,最低为66.25%;鄂菜薯1号茎尖薯苗越冬苗株高最高为29.3cm,茎尖薯苗株高均与二节薯苗的株高差异显著;二节薯苗分枝数、薯苗产量最高分别为62.77个/m2、493.34kg/667m2,均显著高于茎尖薯苗;越冬地下茎存活率以二节薯苗优于茎尖薯苗,存活率在73.75%~82.50%;茎尖薯苗的柴根产量和数量均优于二节薯苗,分别达128.89kg/667m2和16.1个/m2。结论:以二节薯苗栽培越冬,其来年薯苗分枝、产量、地下茎性状均优于茎尖薯苗,薯苗直接栽插繁殖、地下茎萌发繁殖速度均快于柴根。  相似文献   
30.
选取中国主栽的食用型甘薯品种龙薯9号、红香蕉、泰中6号、苏薯8号、遗字138和北京553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产量潜力甘薯品种光合产物的生产、运转及其与块根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品种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快,光合产物向块根输送多,同化物在块根中的分配率较高,而且高产品种的标记叶合成的光合产物能够较多地运出。因此,叶片光合作用形成的光合产物能够及时地往外运输,是高产甘薯品种高产的重要保证。高产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