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3篇
  免费   869篇
  国内免费   2068篇
林业   1547篇
农学   1024篇
基础科学   1062篇
  5313篇
综合类   5293篇
农作物   652篇
水产渔业   321篇
畜牧兽医   559篇
园艺   274篇
植物保护   1025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47篇
  2022年   521篇
  2021年   487篇
  2020年   522篇
  2019年   589篇
  2018年   525篇
  2017年   787篇
  2016年   876篇
  2015年   648篇
  2014年   800篇
  2013年   1103篇
  2012年   1185篇
  2011年   1115篇
  2010年   967篇
  2009年   942篇
  2008年   786篇
  2007年   917篇
  2006年   786篇
  2005年   600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397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土地作为人文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重要纽带,土地利用变化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部分,研究土地利用的结构优化,对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采用空间叠加和综合指数的方法,以生态因素作为土地利用空间分配的限制因子,模拟预测了基于生态可持续背景因素下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未来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土地利用数量分配和空间格局两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耕地主要分布在传统农区华中区和华东区,林地则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和东北区,草地则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考虑生态可持续因素,并以生态可持续为限制因子进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配时,更加有利于土地利用各个类型的因地制宜和适宜性选择,生态功能区更加突出,分配格局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72.
施氮量对酿造高粱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酿造高粱氮肥合理高效利用,以晋杂22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6种氮肥施用量(0,75,150,225,300,450 kg/hm~2)对酿造高粱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0~450 kg/hm~2,施用氮肥有效地增加了高粱产量和净利润,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其关系可表示为y=-0.037x~2+17.759x+5 874.41(R2=0.878 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高粱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氮素吸收效率逐渐降低;氮素利用效率大体呈下降趋势;当施氮量为225 kg/hm~2时,高粱产量、净利润最大,极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增产率达37.64%;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9.96,36.42 kg/kg,氮肥利用率可达到38.70%,且氮平衡为3.07,大体上满足氮素平衡。综合分析各项指标,施氮量为225 kg/hm~2是酿造高粱晋杂22号实现高产、高效益、较高氮肥利用率的适宜氮量。  相似文献   
73.
本文阐述了农家书屋工程的现状和意义,分析了农家书屋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4.
后备公猪的科学选育及利用直接影响猪场制种效果和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体现规模化猪场的制种技术与水平。文章针对后备公猪选育的基本环节和操作要点,从如何选种选育、科学饲养管理、合理配种利用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为规模化猪场后备公猪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5.
刘涛  侯兰功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4):75-82,90
[目的]基于地形特征分析不同用地类型时空分布变化,不仅能解释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并能更进一步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果,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基础。[方法]基于四川省北部江油市2003,2010,2018年3期遥感影像,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法,分析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接着利用地形位指数法、分布指数法,分析地形因子影响下不同用地类型分布指数变化特征;之后利用移动窗口法,探究景观格局中斑块密度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时空变化规律;最后结合双变量空间相关性分析,分析地形因子与景观指数间的空间相关性特征。[结果](1)在2003—2010年期间,水田面积减少最多(减少面积2 238.98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面积增加3 360.36 hm~2);在2010—2018年期间,水田面积减少1 175.84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 614.78 hm~2;2003—2010年期间江油市土地利用的变化量整体高于2010—2018年。(2)北部山区主要由旱地转移为林草地,南部平原地区主要为水田转移为建设用地,中部丘陵区域旱地和水田相互转化强烈。(3)随时间变化,旱地和未利用地优势等级向中地形位等级靠拢;低地形位等级上建设用地、水田和水域优势度逐渐降低,并具有优势等级向较高地形位等级扩展趋势。(4)山区河流沿岸以及山地平原交汇处斑块密度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高,且呈线性分布;随时间变化,丘陵区域斑块密度增加,主城区附近Shannon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5)高—高聚集区主要表现为向山地丘陵交汇处聚集;城区附近景观指数因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多,导致该区域景观指数与地形位指数呈现出不显著相关性。[结论]在地形过渡带区域,不同地貌对于各类用地变化的影响在时空上存在差异性,其地形因子与景观指数的空间相关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6.
苏宽 《陕西林业科技》2020,(1):95-96,100
对汉中市南郑区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加强林地保护管理,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林地资源,满足林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林地保护利用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77.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multiple rice cultivars, eighteen initially and eight cultivars later on, to suboptimal temperatures (ST) conditions was investigated in laboratory and outdoor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reatment with ST decreased growth in different extents according to the cultivar and affected the PSII performance, determined by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fast‐transient test,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regardless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 Two groups of cultivar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on the base of their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The group of cultivars presenting higher growths displayed optimal JIP values, and higher instantaneous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i), due to a lower Gs under ST, unlike cultivars showing lower growth values, which presented worse JIP values and could not adjust their Gs and hence their WUEi. In this work, we detected at least two cultivars with superior tolerance to ST than the cold tolerant referent Koshihikari. These cultivars could be used as parents or tolerance donors in breeding for new crop varieties. On other hand,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data obtained from laboratory and outdoor experiments suggest that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of most of the above mentioned parameters would be useful to predict the response of rice cultivars to ST outdoor.  相似文献   
78.
不同叶龄蘖、穗氮肥组合对粳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主茎叶片数不同的粳稻品种吉粳88 (14片)、沈农265 (15片)和沈农1401 (16片)为试材,采用大田筒栽方式,在总施氮量225kghm–2及轻简施肥(基肥、蘖肥、穗肥)模式基础上,设置基蘖肥∶穗肥6∶4和8∶2两种施肥比例,并分设不同源、库叶龄期施氮组合即不同叶龄蘖、穗肥精确施氮组合。分析了不同源库期氮肥运筹模式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有效穗数、分化颖花数、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方面,吉粳88、沈农265、沈农1401不同氮肥运筹下最佳蘖、穗肥叶龄组合均为6∶4显著高于8∶2。(2)不同氮肥运筹下,吉粳88在8叶(叶龄指数57.1%)、沈农265在9叶(叶龄指数60.0%)、沈农1401在10叶(叶龄指数62.5%)时,即叶龄指数在60%左右时,施用蘖肥效果最佳,最终穗数最多,对保蘖起主要作用;吉粳88在11叶(叶龄指数78.6%)、沈农265在12叶(叶龄指数80.0%)、沈农1401在13叶(叶龄指数81.3%)时,即叶龄指数在80%左右时,施用穗肥效果最佳,最终穗粒数最多,对促花起主要作用。(3)吉粳88-6∶4 (8, 11),沈农265-6∶4 (9, 12),沈农1401-6∶4 (10, 13) 3组处理,在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等方面,显著高于同品种不同叶龄蘖、穗氮肥组合中的其他处理。因此,适当延迟蘖肥施用叶龄期(叶龄指数60%左右)、提前穗肥施用叶龄期(叶龄指数80%左右)同时增加穗肥施用比例,既可以显著提高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又能显著促进成穗率的提高和颖花数的分化,达到保蘖促花的双重作用,实现优源、扩库、充实的目标,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9.
通过计算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光温潜力需水量、灌溉需水量以及衍生的可持续垦殖率指标,以解决农业生产潜力、农田熟制、灌溉定额、宜农荒地垦殖适宜性评价等农业发展问题。以迈阿密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计算出了上述指标的高精度全球分布场,得出全球光温生产潜力为2 260×108 t干物质,气候生产潜力为1 253×108 t干物质,灌溉需水量总计为12 441 km3。主要结论有:热带雨林区除外,全球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同当前农业区高度吻合,表明农田气候潜力已经被人类充分利用;在温带地区,可持续覆膜雨养垦殖率>2/3的地区适宜开垦宜农荒地,发展雨养农业。根据迈阿密模型计算得出的灌溉需水量可作为制定农田喷灌定额的重要依据;覆膜滴灌节水效果最佳,可持续覆膜滴灌垦殖率为各种垦殖率中最大值,可作为指导宜农荒地资源开发和多熟制农业发展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80.
水稻育苗基质可持续利用研究现状及建议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非  宋宝辉 《北方水稻》2014,44(6):73-75
水稻育苗基质的可持续利用不仅关乎水稻生产,同时直接关系农业经济发展。辽宁作为北方粳稻主要产区,在当前大力发展水稻工厂化育苗的条件下,开展新型育苗基质的研发、示范与推广,是解决当前水稻育苗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今后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