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3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林业   123篇
农学   201篇
基础科学   35篇
  123篇
综合类   1062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121篇
畜牧兽医   693篇
园艺   115篇
植物保护   18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为获得具明显杂交重组优势的紫菜优良品系,实验以印度产紫菜Pyropia radi野生型品系(Pr-WT01,特点:藻体厚、生长慢、韧性好、壳孢子放散量多)为父本,坛紫菜诱变品系(Ph-HMC5,特点:藻体薄、生长快、韧性差、壳孢子放散量少)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从杂合丝状体产生的F1叶状体中选出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重组品系,HR-6品系为其中的最优良品系。父本品系叶状体的绝对生长率最大值为0.39 cm/d,母本品系为5.24 cm/d,而HR-6品系高达9.27 cm/d,在日龄30~50 d期间,它的平均绝对生长率比母本品系的最大生长率还大。日龄60 d的叶状体平均体长父本品系为13.18 cm,母本品系为85.67 cm,而HR-6品系已达218.57 cm,分别是父、母本品系的16.58倍和2.55倍。日龄35 d的HR-6品系叶状体的叶绿素a含量高达9.43 mg/g,比父、母本品系分别增加了50%和20%;另外,它的总藻胆蛋白含量高达99.62 mg/g,分别是父、母本品系的2.18倍和1.74倍。日龄35 d的HR-6品系的叶状体平均厚度为26.22μm,比父本品系降低了37%,比母本品系增加了30%,叶状体的韧性明显增加。HR-6品系的壳孢子放散总量达167.72万个/贝,分别为父、母本品系的1.13和2.65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HR-6品系具有生长快、品质好、壳孢子放散量大等优良性状,表现出良好的生产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主要对口蹄疫病毒(FMDV) Hankou/99株全基因序列进行测定,通过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基因型,丰富了FMDV基因库,为研究猪源FMDV的分子变异、感染性分子克隆及致病机理奠定基础.从感染FMDV Hankou/99株的细胞液中提取RNA,通过RT-PCR技术,获得猪FMDV Hankou/99分离株覆盖全基因组的5个cDNA片段(S、L、C、D、E),分别对这些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FMDV Hankou/99株全基因组长8099 bp;5'NCR长1040 bp,开放阅读框长6966 bp;3'NCR长93 bp,其后是30个碱基的连续poly(A)结构.通过与参考株基因组结构比较分析,显示其在分类地位上属于O型FMDV,并与猪源FMDV毒株OLZ、TW/97同源性较高,特别是3A区域上都有30 bp的缺失.另外,通过与9个参考株的VP1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其与OLZ、TW/97、O/Akesu/58、O/OMⅢ 4个毒株为同一基因型.  相似文献   
993.
为揭示内生放线菌A-1对苹果果实轮纹病的防效及防病机制,采用平板法和喷雾处理刺伤接种法,测定了其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作用及果实内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A-1能显著抑制轮纹病菌菌丝生长,104 CFU/mL菌悬液的抑制率达90%以上;喷施107 CFU/mL A-1菌悬液后,间隔12 h以上接种的各处理,3 d和7 d时防效分别为91.79%~95.67%和77.41%~94.00%,均与对照农药苯醚甲环唑相当。喷施107 CFU/mL A-1菌悬液后接种或不接种轮纹病菌的处理,果实内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显著升高,且均高于只接种轮纹病菌的处理;喷施A-1菌悬液后接种病原菌的处理酶活性增加最显著,其峰值是对照的2.30~11.00倍。表明内生放线菌A-1可通过产生拮抗物质、提高寄主防御性酶活性等机制实现对苹果轮纹病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994.
构建了小菜蛾抗阿维菌素(A)、抗高效氯氰菊酯(B)和抗杀虫双(D)3个抗性品系及其6个杂交F1代(抗性品系分别两两杂交)以及1个敏感品系(S)的种群生命表,并计算了相对生物适合度。结果表明:A、B和D 3个抗性品系的相对生物适合度均比敏感品系S(生物适合度为1.0)低,分别为0.60、0.77和0.53;6个杂交F1代A♀+B♂、A♂+B♀、A♀+D♂、A♂+D♀、B♂+D♀和B♀+D♂的生物适合度分别为0.67、0.53、0.67、0.74、0.73和0.80,也比敏感品系的低,但和抗性品系的适合度相近或高于抗性品系。  相似文献   
995.
通过致病性测定、病害症状、病原菌培养性状及形态特征等对天人菊菌核病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室内拮抗作用测定和盆栽防治效果测定筛选生防木霉菌株。结果表明:将天人菊菌核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筛选到对天人菊菌核病菌拮抗作用最强,盆栽防治效果最好的菌株是哈茨木霉H5,其拮抗指数为Ⅰ级,防治效果为93.2%。在测试的5个木霉菌株中,哈茨木霉H5对天人菊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6.
采用FIASCO方法,从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ACCC 50838分离简单重复序列分子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所得标记用于分析我国52个侧耳(平菇)栽培菌株多样性,对于SSR标记相同的菌株再进行ISSR PCR分析。结果表明:18个SSR标记在供试菌株中的等位基因的数量为3~12个,多态性指数(PIC)为0.34~0.84;除了2组(ACCC50618,ACCC 50866和ACCC 50915;ACCC 50249和ACCC50476)共5个菌株之外,其他47个菌株都能利用这18个SSR标记进行有效的鉴别。SSR标记相同的的菌株,其ISSR、体细胞不亲合性和出菇性状(温型、菌盖颜色)也相同,这些菌株可能是同物异名。利用这18个SSR标记分析52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相似性指数为0.755~0.9995。根据相似性指数进行聚类分析,52个菌株分成两个大的类群,分别为糙皮侧耳(P.ostreatus)和肺形侧耳(P.pulmonarius)。结合这些栽培菌株的农艺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我国平菇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研究表明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平菇遗传多样性和菌株鉴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为探索辣椒新品系ZJ1-12的高产优化农艺措施,运用4因素(完全实施)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密度、氮、磷、钾肥对辣椒新品系ZJ1-12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表现正向增加作用,作用大小排序为密度>K20>N>P2O5肥用量。单产达156.93kg/667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为密度10235~10813株/667m2,纯N量13.525~14.855kg/667m2,P2O58.232~9.748kg/667m2,K2010.875~12.6kg/667m2。当最高产量为278.84kg/667m2时,纯收益高达4149.04元/667m2。  相似文献   
998.
Faec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573 slaughtered cattle aged between three and 24 months in seven abattoirs. After enrichment (mTSB with novobiocin), samples were screened by real‐time PCR first for stx and if positive, tested for the top‐five 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STEC) serogroups using PCR assays targeting genes specific for serogroups O26, O103, O111, O145 and O157. Of 563 samples with available results, 74.1% tested positive for stx genes. Amongst them, the serogroups O145, O103, O26, O157 and O111 were detected in 41.9%, 25.9%, 23.9%, 7.8% and 0.8%, respectively. From 95 O26, 166 O145 and 30 O157 PCR‐positive samples, 17 O26, 28 O145 and 12 O157 strains were isolated by colony hybridization after 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 The 17 O26 strains were eae‐positive, but only nine strains harboured stx (eight possessing stx1 and one stx2). Of the 28 O145 strains, ten were eae‐positive including four harbouring stx1 or stx2, whereas 18 were negative for stx and eae. Five of the 12 O157 strains harboured stx2 and eae, did not ferment sorbitol, and were identified as STEC O157:H7/H?. The other seven O157 strains were negative for stx and eae or positive only for eae. Shiga toxin genes and the top‐five STEC serogroups were frequently found in young Swiss cattle at slaughter, but success rates for strain isolation were low and only few strains showed a virulence pattern of human pathogenic STEC.  相似文献   
999.
饲养雄蚕品种是提高蚕丝品质和蚕茧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引进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14为母本,用普通家蚕品种夏6为优良性状基因供体回交改良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经2轮杂交、自交、回交组成的循环改良和纯化,育成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平48,将该品种与家蚕限性皮斑品种限7组配成夏秋用雄蚕杂交组合限7×平48。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联合鉴定,该雄蚕品种的雄蚕率达99%以上,在农村生产鉴定试验中表现出强健好养、产量高、丝质优等特点:张种产茧量和50 kg桑产值分别较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8.4%和9.4%;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和干茧出丝率分别较对照种提高7.9%、12%、2.57个百分点、1.54个百分点。新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审定,适合在长江中下游蚕区的夏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1000.
家蚕脂肪酶Bmlipase-1在家蚕中肠组织特异性表达,具有抵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感染的活性。以对BmNPV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6个家蚕品种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Bmlipase-1基因在不同家蚕品种5龄期健康幼虫中肠组织的表达水平及感染BmNPV后的5龄期幼虫中肠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探究该基因表达水平与家蚕对BmNPV的抗性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间Bmlipase-1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抗性较强的品种,其表达水平较高,6个供试品种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的Bmlipase-1表达水平依次为NIL.LVR>P50>CVDAR18>nsd.NIL>892>306,抗性较强品种NIL.LVR 5龄期的平均表达量约为抗性较弱品种306的8.2倍;BmNPV能够诱导Bmlipase-1的表达,但不同品种间该基因的诱导表达差异显著,仍表现为抗性较强的品种该基因的诱导表达水平较高,NIL.LVR经BmNPV感染诱导后Bmlipase-1在5龄期的平均表达量约为抗性较弱品种306平均诱导表达水平的12.4倍。推测Bmlipase-1的表达水平与蚕体自身对BmNPV的抗性水平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