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林业   74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238篇
  176篇
综合类   231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5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为获得高品质的黑蒜粉,利用喷雾干燥的方法进行制粉,以进风温度、黑蒜浆中固形物含量、进料流量、β-环糊精、羧甲基纤维素和阿拉伯胶为自变量,以集粉率为响应值,运用正交试验对其喷雾干燥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黑蒜粉的总酚和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进风温度200℃、固形物含量18%、进料流量17 mL/min、β-环糊精添加量8%、羧甲基纤维素添加量0.5%和阿拉伯胶添加量2.5%为最优组合工艺参数,在优化得到的喷雾干燥条件下,产品集粉率为51.3%,含水率为4.22%,总酚损失为3.6%,产品稳定性高且品质良好。这表明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高品质黑蒜粉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92.
为了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可变量喷雾技术是当前植保机械研发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该技术可根据喷药目标的要求,通过提高农药的利用率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本文针对植保机变量喷药系统的输出流量进行控制,建立了喷药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电磁阀的输出流量,并设计了最优鲁棒输出跟踪控制器,实现实际输出流量跟踪到目标值。同时,利用Mat Lab对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鲁棒控制方法,能够进行良好的系统跟踪,并能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3.
农业生产过程面临病虫草害的严重威胁,喷洒农药是较为常用的防治方法。随着农业飞行器的推广,以无人机作为载具的航空喷施发展迅速,成为当前最为理想的农药喷洒方式。无人机喷药的雾滴沉积特性对防治效果有很大影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为此,设计了一种无人机喷药的雾滴沉积效果检测系统,利用无线传感网络进行航线控制,进行采样点定位以及飞行速度、高度和下方风场的数据采集。结果表明:飞行速度和高度对雾滴沉积量有相似的影响,飞行速度对雾滴沉积量的影响大于飞行高度,而雾滴沉积均匀性主要受到无人机飞行速度的影响。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拓宽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范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不同电动植保无人机稻田雾滴沉积分布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旋翼类型和喷头类型对雾滴沉积影响,针对5种电动植保无人机进行水稻田雾滴沉积分布试验研究,试验机型包括单旋翼和多旋翼,喷头类型涉及离心式和液力式,并设置15L/hm2相同施药量,研究测定各机型的有效喷幅、雾滴沉积分布和冠层间的药液沉积量。试验结果表明:单旋翼机型具有较大的有效喷幅;离心式喷头雾滴沉积粒径较小,但雾滴沉积密度更大;各机型在作物上层的雾滴分布均匀性和药液沉积量最优,中层最差;相比液力式喷头,离心喷头可以获得更好的雾滴穿透效果。  相似文献   
95.
基于Zigbee的多节点管道喷雾压力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雾压力是衡量喷雾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针对山地果园现有管道喷雾系统(简称单节点系统)不控制压力和药液量的输出或只控制药液泵出药口压力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管道喷雾多节点药液压力控制系统(简称多节点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在喷雾管道上部署多个Zig Bee无线压力发送节点,采用Zig Bee无线模块进行通信,监测各节点药液压力。控制系统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PID)算法控制变频电动机的转速,从而改变药液泵的药液量输出,以控制整个喷雾管道内的药液压力。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0. 6~1. 6MPa的压力范围内,单节点系统节点压力方差为0. 050~0. 31,压力吻合度为62.67%~65. 93%;多节点系统节点压力方差为0. 000 70~0. 003 5,压力吻合度为98. 29%~99. 85%。研究结果解决了现有管道喷雾对药液压力缺乏有效控制的问题,提高了喷雾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为研究极端干旱区微喷灌水技术对葡萄生理和产量的影响,通过对葡萄不同生育期叶片SPAD值、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测定,分析不同微喷周期条件下各处理的叶片SPAD值、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特征和相互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喷水周期条件下,各处理的SPAD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日变化值为38.31~43.8。其中,每天喷水1h处理的SPAD值日平均值最高,为42.0,之后是对照处理和每隔1d喷水2h处理,分别为41.2和40.3,每隔2d喷水3h处理的SPAD值最低,为39.3。葡萄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间相关关系显著,回归方程分别为Ca=0.1028VSPAD-2.2266、Cb=0.0796VSPAD-2.3749、Ct=0.1824VSPAD-4.4602。在葡萄品质指标和产量上,采用微喷可以提高VC含量、多酚含量和单宁含量等多项品质指标,并使葡萄平均增产5.4%,表明合理的微喷周期处理有利于提高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并使产量增加,而叶绿素仅是葡萄生理生长的指标之一,如光合、叶绿素荧光等指标对葡萄生理的影响仍需作更深入的研究,以期能更进一步揭示微喷条件下的葡萄增产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7.
通过选择48%乐斯本、5%锐劲特、2.5%溴氰菊酯、8%触破式微胶囊剂、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等5种高效低毒农药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进行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较理想的为8%触破式微胶囊剂、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和5%锐劲特3种药剂,防效分别达到80.7%、78.1%和76.3%。  相似文献   
98.
分别以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S)和1H,1H,2H,2H-全氟十七烷三甲基氧硅烷(FDS)为改性剂、乙醇/水溶液为分散介质,采用浸渍法和喷雾法对杨木纤维(PWF)表面改性,制得HDS浸渍改性杨木纤维(HPWF)、FDS浸渍改性杨木纤维(FPWF1)和FDS喷雾改性杨木纤维(FPWF2)。考察了溶剂配比、硅烷用量、硅烷水解温度和时间、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PWF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测量、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EDS)及扫描电镜(SEM)等方法表征了改性前后PWF的结构与表面性能,结果表明:在乙醇质量分数60%乙醇/水溶液中以HDS与PWF活性羟基物质的量比0.4∶1、HDS于60℃水解1 h,再与PWF于60℃反应1 h,所得HPWF的表面接触角达139°;在乙醇质量分数50%乙醇/水溶液中以FDS与PWF活性羟基物质的量比0.16∶1、FDS于60℃水解1 h,再与PWF于60℃反应1 h,所得FPWF1的表面接触角达141°;FDS与PWF活性羟基物质的量比0.008∶1,经喷雾搅拌使纤维表面润湿后于120℃活化反应1.5 h,所得FPWF2的表面接触角达138°。与浸渍法相比,喷雾法具有硅烷用量小、工艺简单、清洁高效等特点。此外,改性后杨木纤维的结晶度提高(由62.1%提高到67.7%~69.7%),表面变得粗糙,比表面积增加,表面极性降低,疏水性能显著提高,有利于改善与疏水性基体树脂的界面相容性与粘结作用。  相似文献   
99.
进行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成虫和幼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喷药防治成虫,2.5%高效氯氟氰菊酯2500倍液,1.8%阿维菌素1500倍液,3%噻虫啉1500倍液速效性好。在幼虫孵化初期灌根防治幼虫,25%噻虫嗪1000倍液和20%呋虫胺2000倍液防效最好;打孔注药防治幼虫,5%和10%吡虫啉原液、5%啶虫脒原液防效最好;毒死蜱不适宜于打孔注药使用。  相似文献   
100.
高速公路建设中,山区高速边坡工程防护逐渐被绿化生态防护所取代,挂网喷播技术的大量应用提升了高速公路两侧挖方段绿化景观,通过多年施工及养护现场的调研,总结出喷播技术常见问题,主要包括基质脱落、种子配比不合理、基质配比不准确、基质厚度不足、挂网不符合设计要求、养护期植被退化等。通过对现场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提高设计专业性、严格管理施工,做好后期管护等建议,以期为今后山区挖方段的边坡挂网喷播施工及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