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75篇
  免费   3314篇
  国内免费   3825篇
林业   3856篇
农学   2774篇
基础科学   2681篇
  22814篇
综合类   17961篇
农作物   1267篇
水产渔业   391篇
畜牧兽医   1927篇
园艺   667篇
植物保护   3476篇
  2024年   338篇
  2023年   1277篇
  2022年   1713篇
  2021年   1773篇
  2020年   1830篇
  2019年   2086篇
  2018年   1679篇
  2017年   2536篇
  2016年   2998篇
  2015年   2085篇
  2014年   2463篇
  2013年   3404篇
  2012年   4408篇
  2011年   3427篇
  2010年   2680篇
  2009年   2767篇
  2008年   2509篇
  2007年   2774篇
  2006年   2385篇
  2005年   2006篇
  2004年   1604篇
  2003年   1393篇
  2002年   1086篇
  2001年   1038篇
  2000年   874篇
  1999年   629篇
  1998年   550篇
  1997年   558篇
  1996年   464篇
  1995年   485篇
  1994年   443篇
  1993年   339篇
  1992年   283篇
  1991年   272篇
  1990年   194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以甘肃灌区和旱作区苜蓿(Medicago sativa)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域的苜蓿地土壤全氮(TSN)、有机碳(SOC)、容重、含水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灌区SOC含量均高于旱作区,在90~100cm土层其含量与旱作区差值最大,达3.41g/kg。在0~100cm灌区SOC含量为6.81~12.49g/kg,均值为9.25g/kg,比旱作区高22%。旱作区TSN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含量在(1.03±0.01)~(0.44±0.04)g/kg。在0~30cm灌区TSN含量相对较稳定,差异不显著(P0.05),在30~60cm剖面全氮含量急剧下降,70~100cm含量变化较为稳定,TSN含量维持在(0.66±0.01)g/kg。旱作苜蓿地土壤含水量在0~60cm变化不显著(P0.05),0~100cm土壤含水量均值为(14.437±1.124)%,灌区苜蓿地土壤含水量均值为(16.025±2.029)%。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旱作区和灌区苜蓿地土壤容重均呈现依次增大的分布规律,旱作区最大值为(1.421±0.034)g/cm,比最小值高出17.5%,灌区最大值(1.332±0.017)g/cm,比最小值高出11.3%.  相似文献   
952.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分枝数、茎叶比、生物量、出苗率和越冬率,评价1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河西走廊盐碱地的适应性,遴选出适宜河西走廊盐碱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结果表明:参试的16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SR4030和巨能的出苗率较高,甘农3号的出苗率最低;16个紫花苜蓿品种间株高差异不显著(P0.05);BR4010、WL343HQ、阿迪娜、亮苜2号和WL363HQ的分枝数显著大于标靶和金皇后的分枝数;岩石和德宝的叶茎比显著高于金皇后和骑士3的叶茎比;德宝、亮苜2号和骑士T的产量大于其他品种;亮苜2号和骑士3的越冬率显著高于甘农3号和SR4030的越冬率;阿迪娜和WL343HQ的倒伏率最小,骑士T和标靶的倒伏率最大。以株高、分枝数、茎叶比、生物量、出苗率和越冬率为变量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将16个紫花苜蓿品种聚为6类,综合评判结果认为,亮苜2号、骑士T、德宝适宜种植于河西走廊盐碱地。  相似文献   
953.
草本植物根系对边坡浅层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草本植物根系对边坡浅层稳定性的影响,在假设滑坡体为长方体的条件下,通过对植物根系加固边坡的力学原理进行分析,推导了植物根系对边坡浅层稳定性的安全系数公式,并计算分析了坡度、滑坡体尺寸以及根土面积比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边坡坡度及滑坡体尺寸的增加,边坡的稳定系数将减小。并且,植物护坡的坡体安全系数要大于无防护坡体的安全系数。随着根-土面积比的增大,坡体的稳定系数逐渐增加,说明植物根系能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54.
在兰州新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8种土壤改良剂对多年生黑麦草草坪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土壤改良剂都提高了草坪叶绿素含量,其中,7种处理(除硫磺粉处理)都增大了草坪草的密度、高度、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6种处理(除硫磺粉、硫磺粉+磷矿粉处理)都增大了叶宽和盖度,"肥帝溉"处理均为最大处理(P0.05),其相应草坪质量指标最大值分别为,叶绿素含量为3.1 mg/g,密度为2.0株/cm~2,叶宽为1.8 mm,盖度为95.3%,高度为10.9cm,地下生物量为709.3 g/m~2,地上生物量为638.6g/m~2;延长草坪绿期方面,"美魅"+过磷酸钙处理为186 d,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8个处理和对照(CK)的草坪质量综合评价高低顺序为,"肥帝溉"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康地宝"盐碱土壤改良剂"美魅"土壤改良剂+过磷酸钙过磷酸钙+石膏粉过磷酸钙硫磺粉+磷矿粉"甘云翼"对照硫磺粉。  相似文献   
955.
邹婧汝  赵新全 《草业科学》2015,(11):1748-1756
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对全球碳贮量的大小有重要影响。放牧作为草地最广泛的利用方式之一影响着草地的碳贮量,过度和不合理的放牧方式造成草地退化,引起草地碳的损失。围栏禁牧与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植被生产力和土壤碳贮量的影响,本文对有关的报道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由于受植被凋落物、群落结构和气候等多因素的影响,围栏禁牧对草地植被生产力有正面或负面的效应;放牧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也没有一致的结果,此外,放牧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还与放牧的强度有关。围栏禁牧与放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草地土壤碳贮量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总之,围栏禁牧与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需要对草地碳贮量进行估算,并对相关的机制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在草地管理方面做出合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956.
矿区重金属污染十分严重,寻找并筛选适合当地生长的优势植物成为推广矿区植物修复技术的前提。铜绿山矿区土壤重金属铜含量高,在矿区发现4种优势植物。通过测定植物根际土壤及植物各器官铜含量,得出在此4种植物对铜的积累与迁移特点,评估其在矿区土地恢复与植被重建方面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957.
土壤呼吸是反映土壤质量和肥力性状的重要指标,阐明禾―豆混播草地土壤呼吸作用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准确评估混播草地的环境效应及响应提供依据。在2011和2012年6月份,采用动态密闭气室分析法,比较了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与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不同比例间作混播草地总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特征、混播植物贡献率以及温度敏感性等。结果表明,不同混播比例草地的总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14:00。总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高低顺序为单播白羊草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间作单播达乌里胡枝子。不同间作比例草地的总土壤呼吸速率与白昼气温相关显著(P0.05),而与5、10和15 cm土层白昼土壤温度关系不明显;单播条件下,白羊草草丛的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高于达乌里胡枝子;各草地土壤呼吸Q10值的变化范围为1.48~2.61,以单播白羊草最高,单播达乌里胡枝子和两者间作混播草地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58.
禁牧对退化草地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草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自然资源之一,但目前草地退化的现象十分严重,超载过牧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针对草地退化提出的围封禁牧措施对草地植被、土壤及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发现适度放牧对草地恢复是必需的,但采取长期围封禁牧恢复与重建草地的做法不可取,围栏封育并非恢复退化草地的万全之计。建议在我国要因地制宜,根据草地的退化程度,采取合理的划区轮牧强度和放牧时间,与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围封措施结合,以达到既能恢复退化草地,又可收获畜产品的双赢目的,实现草地生态系统持续平衡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59.
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不同年龄紫花苜蓿草地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肥力能反映植物的生长潜力和表现,但又受到植物的影响。在多年生草地系统中,利用年限(牧草年龄)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还没有准确的阐述。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6个年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土壤碳、氮、磷、钾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关联度进行排序对不同年龄草地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层,紫花苜蓿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和全钾含量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不一致。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后发现,0-10和10-20 cm土壤肥力最好的年龄均为5龄草地,而20-30 cm土壤肥力最好的年龄为8龄,5龄草地次之。因此,从土壤肥力角度可确定黄土高原地区5龄紫花苜蓿草地利用最佳。  相似文献   
960.
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草地土壤磷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的不同类型草地土壤磷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及植被因素对土壤磷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10和10-20cm土层土壤全磷(TP)含量随着海拔由高到低而显著降低;两土层中,土壤全磷与土壤有机碳、土壤中0.05mm粘粉粒含量及植被盖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全磷沿土壤剖面的垂直分布没有一致规律性;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着海拔高度和草地类型的变化没有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两土层中土壤速效磷/全磷比值(AP/TP)与土壤pH值以及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该区土壤pH值和温度的变化能显著影响土壤磷的活化;多数样地0-10cm土层速效磷显著高于10-20cm土层,可能归因于植物对磷素的表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