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96篇
  免费   4110篇
  国内免费   4961篇
林业   4431篇
农学   3718篇
基础科学   3051篇
  24625篇
综合类   22628篇
农作物   3101篇
水产渔业   826篇
畜牧兽医   4647篇
园艺   1860篇
植物保护   3880篇
  2024年   468篇
  2023年   1620篇
  2022年   2332篇
  2021年   2426篇
  2020年   2490篇
  2019年   2861篇
  2018年   2333篇
  2017年   3145篇
  2016年   3924篇
  2015年   3324篇
  2014年   3697篇
  2013年   4567篇
  2012年   5588篇
  2011年   4272篇
  2010年   3279篇
  2009年   3343篇
  2008年   2880篇
  2007年   3210篇
  2006年   2843篇
  2005年   2331篇
  2004年   1737篇
  2003年   1462篇
  2002年   1158篇
  2001年   1102篇
  2000年   971篇
  1999年   722篇
  1998年   622篇
  1997年   621篇
  1996年   512篇
  1995年   556篇
  1994年   511篇
  1993年   378篇
  1992年   313篇
  1991年   308篇
  1990年   223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123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1984~1988年,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的亚热带人工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中,对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及其水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本试验区土壤为重壤土,其水分—物理性质较差,有林地土壤含水量较无林地高,且变幅较小。土壤含水率与当地的主要气象要素(气温、空气湿度、降雨量、蒸发量)呈多元回归相关。据回归分析,杉木林土壤水分含量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土层深度较浅,达0~20cm,而皆伐迹地受气候影响的土层较深,达0~40cm。  相似文献   
992.
杨梅结瘤固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4种土壤盆栽杨梅生长及结瘤固氮特性表明:花坛土有利于杨梅的生长和结瘤固氮,其生长量、结瘤量及根瘤固氮活性分别为31.687g/株、1.789g/株和3.420μmolC2N4/(g鲜瘤·h);红壤十砂(2:1混合)次之,在这种土壤上栽植的杨梅,其生长量略低于花坛土,结瘤量及根瘤固氮活性接近于花坛土;砂十花坛土(10:1混合)居第三;红壤最差,仅为8。322g/株、0.333g/株和1.315μmolC2H4/(g鲜瘤·h)。红壤施用石灰(15g/盆)土壤pH为5.4~6.0时杨梅的生长量、结瘤量及根瘤固氮活性最高,分别为18.524g/株、1.182g/株和2.524μmolC2H4/(g鲜瘤·h);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杨梅的生长和结瘤固氮,外套水盆以底部持续供水且底部渍水时杨梅的结瘤量、生长量和根瘤固氮活性均有提高,前者提高幅度较大,达3.519g/株。杨梅根瘤固氮活性的季节动态和日变化是:一年中有两个活性高峰,分别在6~7月份和10月份,1月份的固氮活性最低。一日中根瘤固氮活性以中午和夜间12时最高。  相似文献   
993.
在东江中上游特定的气候条件和特定的紫色红壤上,开展了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试验。初步选择出具有固氮改土能力的肯氏相思、绢毛相思和大叶相思作为严重水土流失紫色红壤地区的先锋树种;选择了慢生的伴生树种红锥和海南红豆;在辅以人工施肥的情况下,选择了速生树种桃金娘科的尾叶桉和红胶木。在先锋、速生和慢生树种,以及乔、灌、草相互结合的技术措施指导下,营造的水土保持示范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保持水土效果。  相似文献   
994.
结果表明:杉木连栽引起林地肥力减退,土壤地力衰退程度与前茬林生长周期有关。头茬杉木林周期短(14a)的二耕土上连栽的杉木长势较好,头茬杉木林周期长(24a)的二耕土上连栽的杉木幼树长势极差。林地施肥后并没有促进杉木幼树恢复生长。原因在于杉木幼树根系受到土壤中有毒物质毒害,根系腐烂,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建议采取生物工程措施解决杉木连裁地力减退问题。  相似文献   
995.
对设在湖南、湖北、四川3省共20个县的现有马尾松水土保持林455块样地及30个径流场进行了调查分析.建立了马尾松水土保持林地年径流量和侵蚀模数的预测模型;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包括乔木生物色、灌木草本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剖面总孔隙度和地表总孔隙度的马尾松水土保持林综合功能等级的评价模型;运用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结合林分生长、林分生物量、土壤孔隙度、植被截雨量、年径流量和侵蚀模数的预测模型、编制了马尾松水土保持林优良林分的功能计量表.  相似文献   
996.
以桉树、杉木、马尾松、落叶松及樟子松等为对象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对造成我国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多种自然因素 ,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按人工林现实分布格局及立地质量水平 ,全国人工林气候—立地生产潜力 (材积 )平均为 8 6m3 hm2 ·a ;现有人工林由于大面积幼龄林的存在 ,所带来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下降的幅度为 31%~ 35 %。  相似文献   
997.
论述了东北东部地区主要植物种子的特征,以及具有这些特征的种子所特有的扩散方式、特点与类型。  相似文献   
998.
研究樟树林地和无林地土壤中PAHs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并对两种土地类型土壤中的PAHs含量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土地类型土壤中PAHs主要积累在0~30 cm的表土层,并随土层加深而明显减少,各土层中以高环的PAHs组分为主,PAHs主要源于燃烧源;樟树林地土壤中PAHs含量明显低于无林地,无林地表土层中PAHs含量是樟树林地表土层的1.1倍;对两种土壤中的PAHs含量水平进行评价,得知樟树林地土壤PAHs超标5种,无林地土壤不仅超标8种,且超标倍数明显大于樟树林地,樟树林地土壤的PAHs污染程度小于无林地.  相似文献   
999.
To have a preliminary insight into biosafety of genetically transformed hybrid triploid poplars (Populus tomentosa × P. bolleana) × P. tomentosa with the cowpea trypsin inhibitor (CpTI) gene, two layers of rhizospheric soil (from 0 to 20 cm deep and from 20 to 40 cm deep, respectively) were collected for microorganism culture, counting assay and PCR analysis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ransgenic poplars on non-target microorganism population and transgene dispersal. When the same soil layer of suspension stock solution was diluted at both 1:1 000 and 1:10 000 rate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acterium colony numbers between the inoculation plates of both transgenic and non-transgenic poplars. The uniform results were revealed for both soil layer suspension solutions of identical poplars at both dilution rates except for non-transgenic poplars at 1:10 000 dilution rates from the same type of soil.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morphology of both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was observed under the microscope. The potential transgene dispersal from root exudates or fallen leaves to non-target microbes was repudiated by PCR analysis, in which no CpTI gene specific DNA band was amplified for 15 sites of transgenic rhizospheric soil sample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ransgenic poplar with the CpTI gene has no severe impact on rhizospheric microorganisms and is tentatively safe to surrounding soil micro-ecosystem.  相似文献   
1000.
毛竹扩鞭成林新竹生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竹林周边扩鞭成林试验表明,不同扩鞭成林措施对扩展区域内新竹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不同措施对新竹株数、扩展范围的影响极显著,对退笋率、胸径的影响显著,对新竹高的影响不显著。施肥措施的新竹扩展范围大、退笋率低;深翻垦复措施的新竹株数多;复合措施的效果更好。随着坡位的降低,毛竹扩鞭成林的新竹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均呈变好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毛竹扩鞭成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