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6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林业   72篇
农学   155篇
基础科学   249篇
  230篇
综合类   745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186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文对杠杆压铊张紧系统带锯产生振动的原因,进行了试验和理论研究。用2034型频谱分析仪试验表明,带锯条振动属于复杂周期信号的离散型频谱,是由多个简谐振动叠加而成;同时理论考察分析表明,带锯条杠杆压铊张紧系统不同于秤量重物的“平衡秤”,不可能达到“静平衡”,而是在锯轮参数激振作用下形成周期性受迫振动。锯轮参数激振和杠杆压铊张紧系统位移激振之间交互作用,是使带锯条产生周期振动并引起张紧力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2.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机器人底盘田间适应性和行驶稳定性,面向我国山东地区小麦表型信息获取作业场景,设计了一种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的农业机器人底盘。根据小麦种植农艺需求和行驶地形环境,确定了底盘总体布局方案和主要技术参数。分别开展了底盘驱动部件、转向部件以及摆臂平衡部件设计,并进行了参数校核和元件选型。建立了关键部件ANSYS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了摆臂平衡机构的应力形变分析和车架振动模态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摆臂平衡机构的强度和刚度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车架能够有效避免因地形激励产生的共振。建立底盘ADAMS动力学仿真模型,分别进行纵向、横向稳定性分析和单侧凸起、凹坑越障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底盘横纵向稳定性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摆臂平衡机构能够有效补偿单侧障碍造成的质心高度变化,提高了底盘的行驶稳定性。田间试验表明,机器人底盘具有良好的行驶性能,硬质地面直线行驶平均偏驶率为0.51%,田间地面平均偏驶率为1.13%。原地转向中心点偏移量为3.1mm,阿克曼转向最小转向半径为1.125mm。纵向翻倾角为34°,横向翻倾角为28°。单侧越障最大高度为160mm,单侧跨坑最大深度为160mm。  相似文献   
83.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作为反刍动物饲养中因营养代谢紊乱而高发的疾病,严重影响了反刍动物的健康和生产.近年来研究发现,丁酸作为瘤胃中主要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具有调控细胞增殖以及抗炎等作用.本文结合近年研究,从SARA破坏瘤胃屏障功能、诱发炎症反应的机制,重点阐述了丁酸作为信号分子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  相似文献   
84.
[目的/意义]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量的惠农信息向农民群体传递。虽然目前农民获取惠农信息的路径众多,但在获取惠农信息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众多阻碍。[方法/过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农民群体获取惠农信息的路径,简要阐述现有的获取惠农信息路径的情况。[结论/结果]分析发现,农民在惠农信息的获取过程中存在一定障碍,针对各路径的障碍,本文通过从全信息视角对政府惠农信息的获取路径进行具体解析。从全信息中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3个方面对现有路径进行改善,从形式、内容含义和价值方面进行准确判断,进而优化惠农信息的获取路径。  相似文献   
85.
对低温贮藏5 d的低温糖化不敏感品种‘华薯三号’和敏感品种‘中薯五号’马铃薯块茎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与植物激素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个与植物激素合成或信号转导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与糖分解代谢密切相关。结果表明:KOox2和GA3ox1是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赤霉素可刺激淀粉酶和转化酶活性,加剧块茎还原糖的积累,是马铃薯低温糖化的正调控因子;ANT和AIL6属于参与乙烯响应的AP2转录因子家族;BRI1和BKI1是油菜素内酯信号通路中的转录因子,两者互作共同拮抗14–3–3蛋白质活性;ANT、AIL6、BRI1和BKI1这4个转录因子通过负调控转化酶基因的表达而影响还原糖的产生,是马铃薯低温糖化的负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86.
针对苏南地区油菜播种一体机作业过程中种子监测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PVDF双压电薄膜的油菜单粒精密播种机播种性能监测系统。系统通过播种机安装在测速轮上的编码器采集机具作业速度,结合设定的目标播量,得到理论排种间距,采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压电薄膜监测装置,采集油菜种子落粒数。为了滤除机器振动信号干扰,设置参照压电薄膜,通过逻辑运算模块降低振动干扰,采用施密特电路迟滞原理消除比较器抖动干扰。系统采用STM32F103VBT6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器,结合设定的理论株距、相邻脉冲电压信号的时间间隔与播种机前进速度,计算得出播种量、排种速度、漏播率与重播率等性能指标。试验台试验表明,在26.5~42.2 r/min排种轴转速下,系统对排种量的检测精度不低于96.4%,漏播检测精度高于95.8%,重播检测精度高于98.4%;振动频率8~16 Hz条件下,系统播量检测精度高于95.2%。  相似文献   
87.
为了了解内生菌对茅苍术道地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各种内生菌引发的植物信号变化的异同,以及茅苍术内生菌在促进茅苍术生长以及多萜合成中的作用。内生菌可能被植物细胞表面受体所识别,通过活性氧、钙离子、一氧化氮3种第二信使以及多种植物激素信号引发植物代谢变化,进而累积次生代谢产物。受到影响的植物信号包括水杨酸、茉莉酸、脱落酸和乙烯。研究发现,内生菌的接种可能引起多种植物信号传递的变化,并且产生挥发油含量差异。  相似文献   
88.
针对木材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信号的随机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谱和信号相关性分析的木材表面AE源直线定位算法。首先,依据ASTM标准通过折断铅芯的方式分别在樟子松和榉木试件表面产生AE源,并在顺纹理方向布置2个AE传感器,其中采样频率设置为500 kHz。然后,采用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SSA)算法提高AE信号的信噪比,再分别基于信号相关性和最大值分析2种方法计算AE信号在木材表面顺纹理方向的传播速度。最后,依据AE信号传播时差和计算速度,基于时差定位原理设计AE源定位算法。并针对SSA处理前后的AE信号,采用不同定位算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直接对原始AE信号采用基于信号相关性和最大值分析方法确定信号传播速度时,樟子松试件2个不同位置AE源的定位误差分别为51.8%、55.7%和75.7%、46.6%;榉木试件2个不同位置AE源的定位误差分别为52.0%、44.8%和37.7%、45.5%。而对于经SSA处理后的AE信号,樟子松试件相应的定位误差分别为5.1%、33.2%和2.6%、31.7%;榉木试件相应的定位误差分别为3.1%、54.9%和5.1%、22.9%。因此,对原始AE信号进行SSA降噪处理后,再基于信号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信号传播速度,能够显著提高木材表面AE源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89.
基于现实路段中存在的信号配时不合理的现状,利用绿波控制的思想,结合道路实际情况,将相邻的3个交叉口作为一个系统,利用韦伯斯特配时方法统一优化配时,利用图解法确定合适的相位差,最终得到合理的配时方案。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分析,比较优化前后主干道通行情况,验证了配时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0.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causes epizootic infectious disease in poultry and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especially to the duck industry.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the molecular basis of its pathogenesis. The ability to acquire iron under low-iron conditions is related to the virulence of a variety of bacterial pathogens. In this study, a sip (Riean_1281) deletion mutant CH3Δsip was constructed and characterized for iron-limited growth, biofilm formation, and pathogenicity to ducklings. Results showed that siderophore-interacting protein (SIP) was involved in iron utilization and the sip dele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biofilm formation and adherence to and invasion of Vero cells. In addition, the sip gene was absent in 1 of 24 (4.17%) virulent strains and 2 of 3 (66.7%) avirulent strains of R. anatipestifer, and the sip gene from six R. anatipestifer strains, which belong to serotypes 1, 2, and 10, respectively, shared 100% amino acid identities to those of R. anatipestifer strains DSM15868 and RA-GD.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iderophore-mediated iron acquisition may be an important iron-uptake pathway in R. anatipestifer. Animal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median lethal dose of the CH3Δsip mutant in ducklings was about 35-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ild-type CH3 strain. Thu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R. anatipestifer SIP was involved in iron acquisition and necessary for its optimal virul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