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21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5 ℃和pH 30~50条件下,研究了Mn(Ⅱ)和Fe(Ⅲ)对草酸还原Cr(Ⅵ)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避光条件下,Mn(Ⅱ)对草酸还原Cr(Ⅵ)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光照下其催化作用进一步得到提高.然而,避光条件下Fe(Ⅲ)对草酸还原Cr(VI)的影响甚微,但在光照条件下,Fe(Ⅲ)表现出极优越的催化作用.溶液pH值和照射光波长对反应有显著影响,Mn(Ⅱ)和Fe(Ⅲ)的催化作用随pH值提高而减弱;紫外光照射下两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大于模拟日光照射的.因此,本研究结果对由Cr(Ⅵ)引起的土壤和水的污染治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性突变体筛选与hrcR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BFB)是西瓜和甜瓜的重要病害。本实验从发病甜瓜果实上分离得到致病菌株MH21,经鉴定为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利用转座子Mini-Tn5构建MH21菌株的突变体库,Southern印迹杂交结果显示Mini-Tn5在菌株MH21染色体上可随机、单拷贝插入。通过浸种处理甜瓜种子进行突变体的致病性检查,筛选得到1株致病性完全丧失的突变体M543。对M543中转座子插入基因的克隆和测序表明其突变基因为燕麦食酸菌Ⅲ型分泌系统(TTSS)中的保守基因hrcR。推测菌株MH21中hrcR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菌内膜,是分泌通道主要成分之一。hrcR基因互补菌株的致病性检查结果显示其致病力恢复到野生型的84%。研究同时发现hrcR基因突变后MH21菌株丧失了在烟草上诱导过敏性坏死反应的能力。本研究从遗传学角度说明TTSS是西甜瓜果斑病菌致病性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3.
本研究旨在探究载脂蛋白CⅢ (ApoCⅢ)刺激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前后的差异基因表达谱,从而揭示ApoCⅢ的功能。利用酶解法成功分离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出ApoCⅢ刺激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ApoCⅢ刺激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前后共有647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390个上调表达基因和257个下调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表明,高通量测序数据结果正确可靠。GO及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涉及免疫应答、细胞凋亡及死亡等。这表明ApoCⅢ可通过炎症反应、细胞黏附、细胞凋亡等分子通路影响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为进一步解析ApoCⅢ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4.
 通过免疫检测的方法鉴定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cc)Ⅲ型效应物的分泌和转运,将cyaA基因克隆至带有3×FLAG的pJXG载体上,构建带有3×FLAG和cyaA基因的报告质粒pJAA,并用已鉴定为Ⅲ型效应物的XC_1553启动子区信号区验证该报告质粒。将pJAA1553三亲导入Xcc 8004*和8004*ΔhrcV,然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免疫检测XC_1553的分泌,结果在8004*/pJAA1553的胞外蛋白中检测到了XC_1553的分泌,而在8004*ΔhrcV/pJAA1553的胞外蛋白中没有检测到XC_1553的分泌。通过免疫反应定量检测8004*/pJAA1553和8004*ΔhrcV/pJAA1553侵染后植物体内的cAMP含量,结果发现8004*/pJAA1553侵染后植物体内的cAMP含量比8004*ΔhrcV/pJAA1553侵染后植物体内的cAMP含量高15倍。结果表明,报告质粒pJAA能够应用于鉴定十字花科黑腐病菌的Ⅲ型效应物。  相似文献   
65.
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氧化还原介体可以有效的促进电子从微生物细胞内传递到电池阳极上,提高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在不加介体情况下,普通变形菌电池性能优于大肠杆菌。对微生物和氧化还原介体的组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普通变形菌和硫堇的组合极化曲线趋于平坦,性能比较稳定,功率可达到128.8mW/m2。另外,在加入硫堇后,电池内阻由1724Ω降为200Ω,内阻降幅为88.4%。当0.25mmol/L Fe(Ⅲ)EDTA和0.5mmol/L硫堇混合时,功率可达169.3mW/m2,优于单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66.
Ⅲ优98主要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验、示范观察 ,基本上掌握了Ⅲ优 98的主要特征特性 ,并总结出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7.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不同用量和不同添加顺序的腐植酸(Humic acid,HA)对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F1M4BC25)吸附As(Ⅲ)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HA对F1M4BC25吸附As(Ⅲ)的性能存在明显差异,与未添加HA相比,添加5 mg·L~(-1)的HA时最大吸附容量(Qm)为8.39 mg·g-1,增加了5.00%;添加10、50 mg·L~(-1)的HA时,Qm分别为7.59、5.25 mg·g-1,分别降低了5.00%和34.3%。不同HA添加顺序对F1M4BC25吸附As(Ⅲ)的性能有较大影响,Qm顺序为:后添加HA(5.82 mg·g-1)同时添加(5.20 mg·g-1)先添加HA(3.30 mg·g-1)。在初始pH=3时,F1M4BC25对As(Ⅲ)吸附能力高于pH=6时。两种pH条件下吸附平衡后溶液的pH值均增大,初始pH=3时增幅大于初始pH=6时;两种pH条件下DOC浓度大小顺序均为:后添加HA同时添加先添加HA。研究表明,低浓度HA以及弱酸性条件有利于F1M4BC25对水体中As(Ⅲ)的去除,高浓度HA能够与As(Ⅲ)产生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68.
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它们具有调节基因表达和染色体的生理代谢等重要的生物功能。重复序列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不但鸟枪法基因组测序不能有效地测定它们的序列,而且采用引物步移法等一般的定向测序方法也不能对其准确测定。本研究利用核酸外切酶Ⅲ定向删除技术,结合菌液电泳等快速筛选方法,对黄蜂蜘蛛三个高度重复序列丝蛋白基因MaSp2、CySp1和CySp2进行了准确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核酸外切酶Ⅲ定向删除法是一种测定高度重复序列的有效方法,利用普通的琼脂糖电泳技术,该方法可以单向地有效测定重复序列的长度可达10kb,同时我们还发现合适内切酶的选择,定向删除亚克隆的筛选与排序以及序列的准确拼接是该方法有效而准确测定高度重复序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9.
为了展示世界奶牛乳房炎疫苗领域的整体研究状况和研究热点,基于Citespace Ⅲ研究了1995—2015年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所收录的奶牛乳房炎疫苗相关的4 205条科技文献,分析了年度发文量,绘制了主要国家、机构、作者、被引期刊、被引文献及关键词的知识图谱。结果发现,奶牛乳房炎疫苗研究领域的年度发文量从1995至2012年持续上升,2013年发文量开始呈下滑的趋势;研究奶牛乳房炎疫苗的国家和机构主要分布在美洲、欧洲和亚洲,大学是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奶牛乳房炎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集中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和致病机理;受染奶牛机体自身的免疫应答及相关的调控因子;预防和治疗乳房炎的最佳时期;有效抗原的筛选。该领域未来一段时期的研究方向将侧重于NF-κB和生物被膜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0.
枯水径流频率计算对于水资源评价、环境水利及工程水文分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依据奎屯河流域三条主要河流1959-2006年48年径流序列资料,采用PPCC检验法对我国常用的5种水文频率分布线型进行检验,以选择适合奎屯河流域的最优线型。结果表明:奎屯河流域内三条最大的河流的代表性水文站最小月枯水序列和各时段枯水序列的枯水径流频率分布都是以P-Ⅲ型曲线最优,但流域内其它个别水文站也有以其它线型最优。最后对三条主要河流最小月和最小3个月枯水径流频率采用P-Ⅲ型曲线进行了计算,得出不同保证率的枯水径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