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44篇
  免费   3440篇
  国内免费   3893篇
林业   3651篇
农学   2726篇
基础科学   2567篇
  22545篇
综合类   17552篇
农作物   1523篇
水产渔业   214篇
畜牧兽医   2018篇
园艺   734篇
植物保护   3347篇
  2024年   327篇
  2023年   1288篇
  2022年   1719篇
  2021年   1795篇
  2020年   1847篇
  2019年   2009篇
  2018年   1695篇
  2017年   2558篇
  2016年   2998篇
  2015年   2121篇
  2014年   2408篇
  2013年   3328篇
  2012年   4306篇
  2011年   3293篇
  2010年   2600篇
  2009年   2693篇
  2008年   2360篇
  2007年   2641篇
  2006年   2340篇
  2005年   1980篇
  2004年   1546篇
  2003年   1319篇
  2002年   1047篇
  2001年   985篇
  2000年   844篇
  1999年   628篇
  1998年   526篇
  1997年   547篇
  1996年   462篇
  1995年   490篇
  1994年   463篇
  1993年   347篇
  1992年   296篇
  1991年   288篇
  1990年   196篇
  1989年   181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6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内蒙古风蚀沙化区退化草原植被恢复或重建过程中灌丛对养分的聚集和土壤肥力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灌丛大小和灌丛不同土层养分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灌丛内0~5 cm土层的养分含量高于相应的对照样地,5~20 cm土层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高于相应的对照,灌丛土壤颗粒含量和本地区土壤本底颗粒组成有密切的关系,和对照区相比,短期内没有显著增加土壤的细粒成分,但灌丛在减少风蚀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2.
柏肤小蠹是侧柏的主要蛀干害虫,在徐州地区每年发生2~3代,以幼虫及成虫越冬,本文论述了柏肤小蠹在徐州地区的年生活史和各虫期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初步掌握柏肤小蠹发生与环境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3.
本文报道了按照森林土壤标准物质要求采集的二个土壤样品(碱性土-碱灰性褐土;酸性土-黄红壤)和一个植物样品(杉木叶)的制备过程,粒径2mm的土壤样品采用Y型混样,0.149mm的土壤和0.177mm的植物样品采用高铝瓷球磨制备,土壤样品用高湿灭活,植物样品用^60Co辐射灭活,在二年测定标准样品稳定性和同时进行标准样品中微生物类群和数量的分析。土壤、植物标准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检验,其结果均达到标准物质要求。  相似文献   
954.
江西大岗山杉木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更接近自然状态下森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于2002年1月至12月,采用凋落袋法(网孔5、1、1/300 mm)对江西大岗山杉木纯林和混交林(杉木2:鹅掌楸1)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在168只凋落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4 321只,隶属3门11纲30目,其中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膜翅目、后孔寡毛目、鞘翅目和双翅目;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弹尾目和蜱螨目.凋落层的土壤动物以杂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为主.土壤动物数量在两种林型的1-3月份数量均呈递增趋势,土壤动物类群在杉木纯林1-5月份以及杉木混交林4-7月份呈递增趋势,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α=0.05差别不显著,其个体数和类群数大小均为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在三种类型凋落袋中,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均为网孔1>5>1/300.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基本呈递增的趋势;优势度在纯林中呈递减的趋势.两种林型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后孔寡毛目在杉木混交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鞘翅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8.42和6.45个月;膜翅目在杉木纯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弹尾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9.90和7.91个月.  相似文献   
955.
滇中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映堂  霍义强 《林业科学》1995,31(3):239-246
经引起滇中地区森林火灾的主要细小可燃物的含水率及初始蔓延速度的大量试验数据为基础,结合大量林火历史资料,气象历史资料统计分析,找出规律,在对森林火险等级进行实测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和预报方法。经验证及对预报效果分析证明,本预报方法符合客观实际,是一种符合科学规律、简易、实用的预报方法,同时对引起滇中地区特大森林火灾的大气环流形势及物理量的变化作了分析,掌握了有关规律,为该地区的特大森林火险预报提  相似文献   
956.
试验结果表明,香椿苗对氮素敏感,合理施用氮肥促进苗木磷、氮元素吸收,生长期间叶片含磷量≥0.14%,含氮量≥4.o%.该试验地条件下,在施P2O5130kg·hm-2基础上,氮肥施用量与造林合格苗产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回归方程为y=30310.6+546.89x-l.039x3,适宜施氮量范围为180~270kg·hm-2,最佳经济施氮量为261.35kg·hm-2.试验还对施肥后的土壤养分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57.
958.
修枝对杉木幼林土壤肥力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元瑞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63-66,70
在福建洋口林场4年生的杉木人工林建立无节材培育试验地。选择修枝木,每年对其进行1次修枝,修枝强度为4种规定树干直径(6 cm、8 cm1、0 cm和12 cm)以下的所有枝条。试验3 a后研究不同修枝强度对7年生杉木林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后3 a,所有修枝试验林地的土壤0~10 cm和10~20 cm层次有机质、全N、水解性N和pH值的平均值均高于不修枝的对照,但差异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P>0.05)。不同修枝强度及对照林地大多数土壤性质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修枝后土壤性质有所改善,这可能与修枝后林下植被得到恢复有一定关系。修枝对杉木林地土壤性质的长期影响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观测。  相似文献   
959.
不同类型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土壤微生物 ,土壤持水性、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方面探讨不同类型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质量状况 ,得出针阔混交林比针叶纯林土壤质量高。松杨混交林、松枫混交林下微生物细菌、真菌数量分别比樟子松纯林高 1~ 3倍 ,表层枯枝落叶量比纯林高 8.5 4%~ 10 .0 2 % ,0~ 2 0cm最大持水量提高了 4~ 5个百分点。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容重差异不大 ,混交林有降低趋势 ;养分状况表层有较明显差异 ,但深层土壤中除速效N之外 ,其它各项养分含量差异不明显 ,表明林木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  相似文献   
960.
肉桂人工林土壤速效养分与酶活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广西高峰林场林龄为3年和6年的肉桂人工林土壤速效养分(水解N、速效P、速效K)和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林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酶话性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E壤速效N、P、K含量和L壤脲酶活性均以肉桂生长初期(3月中旬)最高.其次是第一个生长高峰期(6月中旬)或第二个生长高峰期(9月中旬),最低是生长未期(12月中旬);而土壤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以第一个生长高峰期或第二个生长高峰期最高.其次是生长初期,最低是生长末期;士壤速效养分与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生长初期至第一个生长高峰期是肉桂林地施用N、P、K肥的适当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