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2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林业   245篇
农学   200篇
基础科学   113篇
  507篇
综合类   1131篇
农作物   146篇
水产渔业   57篇
畜牧兽医   227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17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探究生猪规模养殖粪污治理的有效路径,基于小、中、大规模比较的视角,利用在吉林和辽宁省调研的1 124个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规模养殖户粪污治理行为的决策因素。研究发现:养殖收入仍是影响养殖户粪污治理决策的重要因素,政府补贴对促进小、大规模养殖户粪污治理的作用更为显著,加强粪污治理宣传与培训对中规模养殖户更为有利。此外,为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应以种养循环为主要发展方向,分类实施,协同推进,通过开展粪污治理宣传和培训,实施监管和补贴等激励措施,促进养殖户将粪污治理内化为自主行为。  相似文献   
72.
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基于“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的社会化服务获取水平及其质量安全认证水平,并采用IVProbit模型分析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质量安全认证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平均获取数量为1.424种,通过至少一种质量安全认证的农户占比为8.5%,呈现出较低水平。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的认证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在社会化服务不同环节中,产后服务的促进作用最强,其次为产前服务,最后为产中服务;对不同类型农户而言,社会化服务对普通农户的促进作用强于规模农户。研究表明,缓解家庭资源禀赋约束和拓展产品销售市场是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户认证行为的有效路径。因此,提出推进社会化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对普通农户获取社会化服务的激励政策、完善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认证行为的影响路径等建议。  相似文献   
73.
为在自然环境下准确分割作物苗期植株,实现苗期植株定位及其表型自动化测量,本文提出一种融合目标区域语义和边缘信息的作物苗期植株分割网络模型。以U-Net网络构建主干网络,基于侧边深度监督机制,引导主干网络在提取特征时能感知植株边缘信息;利用空间空洞特征金字塔构建特征融合模块,融合主干网络和边缘感知模块提取的特征,融合后的特征图具有足够的细节信息和更强的语义信息;联合边缘感知的损失与特征融合的损失,构建联合损失函数,用于整体网络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对不同数据集的作物植株的语义分割像素准确率高达0.962,平均交并比达到0.932;与U-Net、SegNet、PSPNet、DeepLabV3模型相比,本文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上平均交并比最高提升0.07,对自然环境下作物苗期植株具有良好的分割效果和泛化能力,可为植株定位、对靶喷药、长势识别等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究黑土区农田田间持水率的空间变异性机制。【方法】利用传统统计学和多重分形方法量化了田间持水率的空间变异强度,分析了造成田间持水率空间变异性的局部信息;利用联合多重分形方法确定了田间持水率与土壤基本物理特性在多尺度上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区域田间持水率具有多重分形特征,随土层深度增加,田间持水率的空间变异程度先降后增;田间持水率的大值数据对0~5 cm和10~15 cm土层田间持水率空间变异性的贡献较大,小值数据对5~10 cm和15~20 cm土层田间持水率空间变异性的贡献较大;单一尺度上,与田间持水率相关程度最高的土壤基本物理特性在0~5 cm土层是黏粒量和土壤体积质量,在5~10 cm和10~15 cm土层是粉粒量和黏粒量,在15~20 cm土层是土壤体积质量和粉粒量;多尺度上,与田间持水率相关程度最高的土壤基本物理特性在0~5、5~10和10~15 cm土层是黏粒量和粉粒量,在15~20 cm土层是土壤体积质量和粉粒量。【结论】黑土区农田田间持水率的空间变异程度为弱变异,田间持水率与土壤基本物理特性的相关程度在单一尺度和多尺度上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5.
【目的】土壤盐渍化是限制新疆南部棉花高产的主要因子,准确获取区域尺度土壤剖面盐分信息。【方法】以南疆阿拉尔垦区为研究区,以田间尺度采集的30个不同盐渍化程度棉田的540个样点的0~0.375、0~0.750、0~1.000 m的土壤剖面电导率数据和对应的电磁感应数据为数据源,采用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分别构建了田间尺度和区域尺度的土壤剖面电导率的电磁感应反演模型,并采用缩减建模样本量方法进一步检验了区域尺度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果】多元线性回归(ML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主成分回归(PCR)建模方法的田间尺度模型R2在0.88~0.95,而对应的区域尺度模型R2在0.34~0.53。基于随机森林(RF)、神经网络(NN)和支持向量机(SVM)非线性建模方法构建的土壤剖面电导率的区域尺度电磁感应反演模型R2在0.60~0.85,其中RF模型的精度最高。0~0.375、0~0.750、0~1.000 m土壤剖面电导率的RF反演模型R2分别为0.80、0.85和0.84,相较于线性建模方法的区域尺度模型精度有明显的提高。RF区域尺度模型的样本数量由540个缩减到240个,模型精度没有明显变化,表明采用区域尺度模型,可大幅度降低土壤剖面样本采集数量,从而可显著提高采样效率和降低采样成本。【结论】区域尺度下构建土壤剖面电导率反演模型时,随机森林建模方法效果较优,模型预测能力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近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品种的变化规律,探索甜玉米的育种进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甜玉米育种的水平.[方法]根据2009—2019年广东省甜玉米区试品种多点试验数据,分析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及综合品质等主要性状表现.[结果]11年间参试品种株高平均增加15 cm左右,穗位高总体稳定在68 cm左右,平均茎粗趋向稳定接近2.0 cm;穗长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平均增幅为1.5 cm,穗粗增加趋势较为明显,表明注重大穗型品种的选育;区试品种产量在波动中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育成品种中高产品种占据较大比例;抗小斑病育种取得较好的成果,多数品种对小斑病的抗性级别达中抗以上,但近3年来对纹枯病的抗性一般,部分品种感病,抗性级别降低;优质品种占参试品种的比例达30%以上,对品质的选育也在加强.[结论]连续11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表明,甜玉米主要性状的改良取得一定成效,相关农艺性状在不断探索协调产量构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促使产量逐步提高,优质抗病品种比例有所提升,当今甜玉米育种在朝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等复合性目标迈进,注重品种转化及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甜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7.
为构建国家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创建国家层面的耕地保护补偿框架,测算耕地保护补偿价值,本研究基于生态补偿理论和发展权理论,通过构建耕地保护补偿分析框架,采用国家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补偿测算方法和发展权测算方法,从国家层面对耕地保护补偿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耕地面积存在盈余,盈余面积为1 267.89万hm~2;耕地赤字省份和盈余省份各13个,其他为耕地平衡省份;2)耕地生态补偿总支付额为474.52亿元,总受偿金额为355.15亿元;耕地生态补偿的受偿省份和支付省份均为13个;3)全国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为84.85万元/hm~2,高于全国平均的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的省份有8个,低于全国平均的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的省份有23个;4)耕地保护补偿价值是耕地生态补偿价值、未来占用耕地数量与单位面积耕地发展权价值的乘积之和,最终确定耕地保护补偿每年的给付标准。  相似文献   
78.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基于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粮食供给安全、获取安全、稳定性安全和资源安全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总体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粮食安全具有负向影响。2)分区域看,粮食主产区的供给安全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负向影响最大,粮食主销区的获取安全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最为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冲击最小。3)从粮食安全衡量维度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供给安全、获取安全和资源安全具有抑制影响,对稳定性安全呈现正向冲击作用。为确保粮食安全,中国应继续加强对粮食生产政策支持、稳定国内粮食价格和健全保障粮食安全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79.
利用三江源地区13个气象站1961?2019年共59年的降水量资料,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滑动平均法、气候倾向率和重标极差分析等方法,研究源区降水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和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年均降水量为470.7?mm,并以10.31?mm·10?a?1的速率增加.黄河源区春季降水量最大,其余三季以澜沧江源区最高,...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