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5篇
  免费   656篇
  国内免费   708篇
林业   1595篇
农学   1527篇
基础科学   125篇
  443篇
综合类   4793篇
农作物   1482篇
水产渔业   519篇
畜牧兽医   1264篇
园艺   533篇
植物保护   21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342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423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511篇
  2013年   546篇
  2012年   770篇
  2011年   759篇
  2010年   673篇
  2009年   631篇
  2008年   538篇
  2007年   639篇
  2006年   608篇
  2005年   531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5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正确评价杨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其新品种选育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自黑杨派和白杨派的18个杨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84对SSR引物中初步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12对,再利用12对SSR荧光引物构建18个杨树无性系的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依据遗传相似系数构建聚类图并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筛选出的12对引物共检测到91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为4~12个,平均为7.6个,观测杂合度平均为0.482 8,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为1.801 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94 8;通过引物PMGC-2385和PMGC-2500构建了18个无性系的指纹图谱,该指纹图谱可将全部无性系区分开。UPGMA聚类分析表明,18个无性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49~0.978,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64,黑杨派与白杨派无性系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分别在0.681~0.978和0.549~0.912,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18个无性系被分为黑杨与白杨2大类及6个亚群,与传统形态分类学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8份杨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STR分型检测技术在杨树资源的鉴定与分类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2.
2017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丹江口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正式启动。项目在农业绿色高效生产、种养耦合、生态循环、面源污染控制、多功能田园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按照单一技术规范化、复合技术集成化、体系技术系统化的思路,任务创新集成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利用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绿色高效生产、种养循环新模式、生态型高效设施农业、农村生活污染物控制等环节的十大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一套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全域综合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为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示范样板,为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推动水源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农民增收及区域脱贫攻坚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3.
柞蚕新品种永青是以“青六号”为基础材料,利用系统选育手段,采用分区饲养、系统分离、定向培育的方法,同时兼顾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平衡,通过9年18代的系统选育,育成的具有青黄蚕血统的柞蚕新品种。选育结果:全茧量12.47g,千粒茧重11.99kg,虫蛹统一生命率94.81%;与吉柞88-2、方山黄杂交,增产幅度达15.5%以上。  相似文献   
74.
为了研究鄂西南民族地区养殖业、旅游业的互动发展,文章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掌握的资料和收集的数据,分析了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养殖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意义、基础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障碍。结果表明,鄂西南民族地区具备开展养殖旅游的基础条件,但在发展观念、目标、层次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障碍。因此,文章从发展观念转变、发展规划制定、发展层次提升、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该地区养殖业、旅游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5.
光辐射染色木材的变色规律及化学组分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I-214杨木染色单板为试材、氙光作为辐射光源,考察其在100h光照过程中表面颜色的变化规律;依据红外光谱图的谱峰位置和谱峰相对吸收强度,分析和确定光变色过程中染色杨木木材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染色杨木木材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其中酸性蓝染色单板的明度指数L*和色品指数b*变化显著,其光变色度显著大于酸性大红GR染色单板;若以波数1510cm-1为基准,非共轭羰基C=O振动的吸收峰(1738cm-1)吸收强度显著增强;共轭羰基C=O伸缩振动的吸收峰(1650cm-1)吸收强度有所增强;芳香环骨架C-C振动的吸收峰(1510cm-1)吸收强度明显减弱;C-O-H振动的吸收峰(1160~1052cm-1)吸收强度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76.
"德热132"是由MEXICO-9的突变单株选择出的抗锈病优质品种,2012年进行了新品种登记,并命名为德热132。品比、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均表明,该品种具有稳产、品质优、抗锈病等特点,适宜在云南省的德宏、保山、临沧、普洱、文山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7.
球花石楠种子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种及种子处理、苗圃地选择、整地方式、播种方法及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球花石楠种子育苗技术,可为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湘紫薯174 是以浙紫薯1 号为母本、浙紫薯3 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食用型紫心甘薯新品种,薯块纺锤形,薯皮 紫红色,薯肉紫色,结薯较集中整齐,单株结薯4~5 个,大中薯率82.7% 以上,熟食味好,抗黑斑病,中抗根腐病、茎线 虫病和薯瘟病;每667 m2 鲜薯产量1 913~2 359 kg,薯干产量549~736 kg;花青素含量为714.5 mg · kg-1(FW)。适宜在湖 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春夏薯区种植。  相似文献   
79.
阐述了质核互作型不育系阜CMS5A大豆的选育经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并分析了其应用成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Current potato breeding approaches are hampered by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costly seed tubers, tetrasomic inheritance and inbreeding depression. Genomic selection (GS) demonstrated interesting results regardless of the ploidy level, and can be harnessed to circumvent these problems. In this work, three GS models were evaluated using 50,107 informative SilicoDArT markers and 11 traits in two values for cultivation and use (VCU) potato trials. Two key breeding problems modelled included predi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i) new and unphenotyped clones (cross‐validation) and (ii) a VCU using another as training set (TS). GS models performed comparably. Cross‐validation accuracy was high for D35, D45, DMW and BVAL, in ascending order. Prediction accuracies of the VCU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but the best prediction was obtained for the smaller VCU using the bigger as TS. Cross‐validation and VCU prediction accuracies were higher when bigger TSs were used. The findings herein indicate that GS can be attractively integrated in potato breeding, particularly in early clonal generations to predict and select for traits with low heritability which would otherwise require more testing years, environments and re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