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4篇
林业   77篇
农学   145篇
基础科学   16篇
  64篇
综合类   673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普洱茶发酵阶段色泽的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阐明普洱茶不同发酵阶段色泽变化及其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研究了恒温恒湿与恒温非恒湿条件下,接种外源优势菌(酿酒酵母)与未接种外源优势菌的云南普洱茶在不同发酵阶段的感官品质、汤色的定量分析及茶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明度指数L及明度指数差ΔL与感官指标汤色的评分呈正相关;色品指数a、b及色差值Δa、Δb与汤色感官评分、滋味评分和品质总评分均呈正相关;不同发酵阶段样的ΔL、Δb的值逐渐减小,而Δa的值逐渐增大,这与其茶红素和茶黄素的值逐渐减小和茶褐素的值不断增大是一致的。普洱茶发酵阶段色泽的量化分析可作为普洱茶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在自动化恒温恒湿条件下发酵普洱茶,有利于实现普洱茶清洁化加工和提高普洱茶品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2.
以123份辣椒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有机溶剂法测定其红色素含量及ASTA色值,用DP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对辣椒种质资源的红色素含量进行评估.123份辣椒种质资源中,红色素含量介于9.12~1.62 g/kg之间,平均红色素含量为5.05 g/kg,极差为7.5.ASTA色值介于336.43~59.6之间,平均ASTA色值为186.48,极差为276.83.采用类平均聚类法将123份辣椒种质资源按其红色素含量聚为5大类,分别为极高型、高型、普通型、低型、极低型.短指型、短羊角型、羊角型、线椒型、长线椒型等不同类型的辣椒在5个红色素含量类群中均有分布,推测辣椒红色素含量高低与辣椒类型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3.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igment Extracted from Green-Wheat-Br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nthocyanin pigment extracted from green-wheat-bran was studied to identify its antioxidant activity.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pigment were evaluated by anti-lipid peroxidation,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TAA),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SARSA),active oxygen scavenging activity (AOSA),and DPPH (1,1-diphenyl-2 picrylhydrazyl free radical)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igment had higher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TAA,SARSA,AOSA and DPPH.scavenging activities at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than Vc (antiscorbutic vitamin,vitamin C),and the capacit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igment concentration.Its TAA was 51.06 U mL-1,1.73 times of Vc,and SARSA 18 025.21 U mL-1,2.26% higher than Vc,and AOSA 3 776.31 U mL-1,1.24 times of Vc.As to the DPPH.scavenging activity of the pigment,there was a trend that higher concentration performed higher activit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the company of Vc.The pigment showed significant antioxidant activities evaluated by different assays.Results will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green wheat and allow the screening or breeding of green wheat varieties with higher antioxidant activity for food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44.
吕闻明 《北方园艺》2010,(24):177-180
以‘双红’山葡萄为试材,通过用纤维素酶处理,对葡萄进行色素提取。结果表明:红色素最大吸收波长为530 nm。得出0.03 mol/L浓度的纤维素酶水溶液的色素提取效果最好,在料液比为1∶10,浸提温度40℃条件色素浸出率较高。颜色指标稳定后,0.03 mg/L的纤维素酶处理组L*值为26.9,透明度最低;a*值为18.6,红色色调最大;c*值为29.1,颜色最深;H*值为-53.6,红色色调最重。酿酒过程中以0.03 mg/L的纤维素酶处理组的全过程曲线波动最小,颜色最稳定。  相似文献   
45.
提取桔皮色素的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从桔皮中有效提取桔皮色素的方法,提取率为13.8%,讨论了温度、pH、光,热以及溶剂对色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菜用黄麻色素的工艺条件,用Fenton法测定菜用黄麻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影响色素提取的因素为料液比>超声频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2)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使用60∶40(V/V)的0.1%盐酸和95%乙醇作为提取剂,料液比1∶80(g.mL-1),超声频率为中频,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为60℃;以此工艺条件提取色素的产率达25.04%;(3)该色素溶液还原力强,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OH的活性,在色素浓度为0.20 g.L-1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为70.11%,对.OH的清除率为83%.  相似文献   
47.
经用紫外光诱变菲律宾的一个具有广谱毒性的菌株PO6-6中获得2个浅黄色素突变株A和B以及从浙江省分离的弱致病性菌株C,在25/16℃、RH70%的人工气候箱内,先在4个感病品种上接种48小时后再接种强致病性菌株D和E,浅黄色素突变株和弱菌株对强菌株在水稻感病植株上呈现出交叉保护现象。6批重复试验一致表明,浅黄色素突变株和弱致病性菌株均可明显地诱导水稻植株对稻瘟病的抗病性。本文并就利用稻瘟病菌的交叉保护作用,为开辟防治新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8.
将同一采样点的样品分别晒干、晾干、沤干后,以水为萃取剂,提取棕褐色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测试与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干燥方式不同,导致提取率有差别。色素溶液的吸光度随波长增加而减小的趋势相同,色素的水溶性,耐氧化一还原性,耐光性,盐、蔗糖、金属离子对色素的色泽的影响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49.
我国天然植物色素研究与开发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就天然植物色素的性质特点,种类及化学结构,提取与纯化,色素资源开发与重点开发对象和存在问题作了简述,为中国天然植物色素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桑椹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研究了光和热等物理因素、常用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氧化剂及还原剂对桑椹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pH值对桑椹色素的影响显著 ,在酸性条件下色素稳定 ;长时间高温和光照对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金属离子Na+ 、Ca2 + 、Cu2 + 、Fe2 + 、Mg2 + 、Zn2 + 和Mn2 + 对桑椹色素色泽有一定的增色效果 ,但Fe3 + 则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食品中常用的葡萄糖、蔗糖、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对桑椹色素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VC对桑椹色素有双重作用 ,而H2 O2 和Na2 SO3 对色素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