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69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55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廖洪标  廖学林 《绿色科技》2012,(7):58-58,65
针对大面积山场新栽果树在夏季高温干旱来临之际,如何保证果树成活,做到抗旱操作简便实用、持续有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覆盖铁芒箕法,为大面积山场果树抗旱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办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2.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种不同林龄阶段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枯落物储量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分别为42.23、57.11、65.00t/hm2;各林龄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均是未分解层小于半分解层,未分解层最大持水量是其风干重的280%~374%,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是其风干重的408%~466%;3种林龄按林下枯落物未分解层持水量大小排序为近熟林>幼龄林>中龄林,按半分解层持水量大小排序为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各林龄各层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之间的最佳拟合关系式为W=alnt+b;各林龄各层次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式为S=ktn,在0—1h内吸水速率急剧下降,1h以后下降平缓,吸水作用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柏垫镇板栗林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介绍柏垫镇板栗林生态修复的治理措施,并提出了对柏垫镇板栗林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74.
【目的】为中部6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区域的耕地保护、耕地可持续利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对耕地面积变化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中部6省的耕地驱动力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在时间特征上,2000~2010年中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呈“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阶段性发展特征,耕地利用程度呈“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在空间特征上,中部6省耕地数量变化不大,但是土地利用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影响中部6省耕地面积变化的15个驱动因子可分为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又分为人口驱动因子和经济发展驱动因子)、农业驱动因子(又分为农业科技驱动因子和农业生产驱动因子)和政策驱动因子(城镇用地驱动因子)三大类。【建议】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5省可以通过重点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进农业耕作方式、健全科技支撑与服务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地位;山西省可以晋中南产粮大县为重点,推进抗旱水源、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力培肥和水土保持,推广应用高产栽培、节水灌溉等技术,充分挖掘粮食单产潜力,增强区域粮食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75.
为探讨空心菜和薄荷在不同种植环境下的作物生长量和养分吸收量,选择入星云湖河水及其附近农田为种植载体,开展空心菜、薄荷的漂浮水栽与土栽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空心菜水栽的植株高度、分枝数及茎叶产量分别为41.3 cm、6.2个及4.17 kg·m-2,比土栽的提高45.9%、37.8%及59.8%;水栽空心菜的茎叶全N含量...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介绍了应用35%丁苄可湿性粉剂、50%杀稗王加10%苄黄隆超微可湿性粉剂与泥土混合撒施对早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安全性和增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抛栽后5d施丁苄120g、150g以及在抛栽后7d施杀稗王30g加苄黄隆15g对早稻抛秧田的主要杂草如稗草、莎草、鸭舌草、节节菜和矮慈姑等均有显著的防效,其总体防治效果可分别达到96.12%、97.13%和98.73%,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保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7.
思茅松人工林断面积蓄积量标准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编制思茅松人工林断面积蓄积标准表,在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收集人工林标准地165块、标准木561株。经4个模型选优,最后确定了表达式,据此编制了思茅松人工林断面积蓄积标准表。  相似文献   
78.
The impact of substituting forests for smallholde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on soil carbon (C) stock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in Brazilian Amazonia. Most surveys of soil C stocks are restricted to the top 30 cm of soil and do not include measurements of litter and root stocks. Here, we quantify the stocks of C in soil (0–100 cm depth), aboveground litter and coarse roots of traditional (slash‐and‐burn) and alternative (Schizolobium amazonicum‐planted forest and silvopastoral system) smallholder agricultural systems, which were compared with a reference area (forest regrowth) in the eastern Amazonia. The soil C stocks in the 0–100 cm layer were larger in the forest regrowth treatment (156.8 ± 15.5 Mg/ha) than in the other treatments (S. amazonicum = 85.3 ± 6.5, silvopastoral = 108.0 ± 4.4 Mg/ha) but did not differ from the soil C stock in the slash‐and‐burn treatment (127.2 ± 6.1 Mg/ha). The soil C stocks at the 0–30 cm layer, which represented 33–50% of the total C of the 0–100 cm layer, did not differ among the treatments. The litter C stocks were rank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silvopastoral > forest regrowth > S. amazonicum > slash‐and‐burn. The forest regrowth treatment had a greater coarse root C stock (0.84 ± 0.10 Mg/ha) than the other treatments (silvopastoral = 0.28 ± 0.03, S. amazonicum = 0.18 ± 0.03, slash‐and‐burn = 0.27 ± 0.04 Mg/ha). Soil, litter and root C stocks were negatively impacted by the conversion of forest regrowth to cultiv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79.
提出了珠海市森林分类方法,将珠海市森林共分为2大类,6中类,26小类。指出了珠海市森林分类方法体现了城乡一体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进一步在其他城市推广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0.
从林木生长状况、林木根系、林地土壤及小气候等方面对油松麻栎混交林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这种混交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单株材积比纯林高14.9%~29.3%,蓄积量比纯林高35.4%~39.0%。混交林的增产机制主要在于根系数量增加且分布合理,土壤中N、P元素含量增加20%~64%,林内空气相对湿度提高11%,林地土壤含水量提高5%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