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69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55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根据生育特点、器官建成和产量形成的规律 ,就膜侧小麦应用壮丰安的调控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壮丰安拌种能有效控制苗期叶片生长 ,明显促进分蘖的形成和根系的发育 ,有利于增强植株抗旱、耐寒性能 ,提高越冬保苗率 ;返青期喷施能显著抑制基部节间的伸长。壮丰安处理一般会引起小麦粒重的下降 ,拌种处理还会导致成穗数减少 ,但穗粒数的显著增加可有效平衡二者下降对产量的影响。膜侧小麦用适宜剂量的壮丰安拌种和喷施 ,一般增产 10 %~ 15 %。与常规露地小麦相比 ,膜侧小麦更适宜于应用化控制剂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52.
空间自相关性对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抽样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间抽样是实现区域农作物面积高效估算的重要手段,农作物分布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普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但以往针对空间相关性对农作物面积抽样效率的影响研究明显不足。该研究选取安徽省凤台县为研究区,通过2017年4月4景GF-1全色多光谱影像(Panchromatic and Multispectral, PMS)与Google Earth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相结合提取研究区冬小麦。设计10种抽样单元尺度、3种抽样外推方法、2种相对允许误差和5种样本布局方式,构建多种冬小麦面积空间抽样方案。利用全局莫兰指数(global Moran’s index)评价不种尺度下抽样单元内冬小麦面积比的空间自相关强度,分析空间自相关性对冬小麦面积抽样效率(抽样误差、样本容量和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抽样单元内冬小麦面积比的空间自相关强度随单元尺度的增大而减小,全局莫兰指数相应地由0.75降至0.50。无论在何种尺度下抽样单元内冬小麦面积比都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抽样外推冬小麦面积总体的误差随空间自相关强度的减小呈先减小后明显增大的趋势。在10种抽样单元尺度中,当抽样单元尺度为2000m且抽样比为5%时,无论采用何种抽样方法外推总体的误差均为最小(简单随机抽样、系统和分层抽样外推总体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7.94%、9.48%和1.82%);当相对允许误差设计为5%时,简单随机抽样外推总体所需样本容量随空间自相关强度的降低从660降至56。而分层抽样的样本容量不受空间自相关性的影响;5种样本布局方式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外推冬小麦面积总体的平均相对误差、平均变异系数和均方根误差最小,分别为1.82%、3.19%和0.11×108 m2。该研究可为有空间自相关存在下的农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方案合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3.
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了定量评价森林枯落物的水文功能,通过野外观测和浸水法实验,调查了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枯落物的蓄积量,分析了枯落物的持水能力与过程,并对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为6.81~56.64t/hm2,由大到小表现为:落叶松×白桦>落叶松>侧柏>油松×刺槐>油松>白桦>柠条>刺槐不同森林类型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0.08~100.78t/hm2,最大持水率变化范围为146.54%~203.74%,最大拦蓄量为9.41~88.65t/hm2,有效拦蓄量为7.90~73.53t/hm2枯落物浸水实验结果表明,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存在对数曲线关系,而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反函数关系,在浸泡最初的0.5h持水量迅速增加,随后增幅减小,在12h以后枯落物吸水基本达到了最大值,持水量趋于动态平衡。表明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林下枯落物是8种林地中持水性最优的,刺槐纯林枯落物持水特性最差。  相似文献   
54.
以北京市大兴区榆伐镇大兴林场沙地杨树人工林107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cv.“74/76”)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式探针(TDP)结合HOBO自动气象站,于2011年3-7月对杨树树干液流及林地环境因子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杨树春夏季边材液流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夏季液流每天启动的时间早于春季3h左右,达到峰值的时间晚于春季1h左右,迅速下降的时间晚于春季2h左右,峰值和日平均液流速率小于春季;3-7月的月平均液流通量介于5.31~51.31 cm3/h;平均液流通量夏季(47.92 cm3/h)>春季(35.72 cm3/h);日耗水量随胸径的增大而增加,与树干胸径和边材面积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和0.984.杨树边材液流速率和液流通量的季节变化说明杨树夏季蒸腾量大,是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5.
引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重庆市垫江县耕地压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耕地压力处于预警线警戒值,必须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防止耕地进一步流失,同时提出了减轻耕地压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6.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秋马铃薯的效果及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宜昌市于2007秋在枝江市示范种植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秋马铃薯36.67 hm2举办核心示范样板3.33 hm2.平均每公顷产鲜薯19695 kg、纯收入19997.4元,整个示范区平均每公顷纯收入15000元以上,其主要栽培要点是备好种薯、适时播种、施足底肥、保证密度、盖好稻草、精心田管、搞好化调.  相似文献   
57.
黄土高原人工林根区土壤水分亏缺状况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定位监测与对比分析,对黄土高原半湿润落叶阔叶林区、半干旱森林草原区和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持续干旱期末人工林根区土壤干旱状况、雨季后土壤水分恢复情况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通过引入土壤贮水亏缺度这一新的指标,对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严重.根区O~320 cm土层贮水亏缺量达384.06~466.68 mm,相当于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63.95~77.70.其中以0~40 cm主要根系分布层亏缺量最大.人工林根区土壤贮水亏缺度,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较为明  相似文献   
58.
天水旱作农业区膜侧小麦不同施肥水平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施肥条件对膜侧小麦水分利用、农艺性状、增产效应、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研究干旱地区膜侧小麦的施肥问题。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1.1~3.1 kg/(mm.hm2),促进小麦生长发育;不同施肥水平对小麦的增产效应不同:低肥、中肥、高肥3种施肥水平分别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731.5 kg/hm2,1461.0kg/hm2和1 648.5 kg/hm2,增产率分别为25.5%、50.9%和57.4%;经济效益以中肥水平(折合施纯N118.1kg/hm2,P2O594.5 kg/hm2和K2O 60.0 kg/hm2)最高,产值可达2 045.4元/hm2,产投比为2.7∶1。因此,在低、中、高3个施肥水平中,中等施肥最为有效、合理,有利于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59.
庆阳市新栽早实核桃越冬易受冻害,2011-2013年选择定植1-2年的山地核桃幼园,开展核桃幼树越冬防寒单项与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单项防寒措施以套袋填土和压倒埋干效果最好,枝干绑草效果次之;组合防寒措施以树干刷植物防冻剂+绑草和树干刷聚乙烯醇+绑草的防寒效果最好,枝干涂白+绑草效果较差。在庆阳山地核桃幼园越冬管理中,宜采取枝干套袋填土、压倒埋干等防寒措施,可有效保证新栽核桃幼树安全越冬;同时采取树干涂刷植物防冻剂+绑草和涂刷聚乙烯醇+绑草等防寒措施,也对新栽核桃幼树安全越冬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三江源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陈国明 《四川草原》2005,(10):37-39,44
通过对三江源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现状及成因的系统阐述,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建植多年生人工半人工草地、制定草场合理载畜量、防治鼠害、防除毒杂草、施肥等措施是治理“黑土滩”退化草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