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69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55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黄土高原西部人工灌木林土壤水分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便携式中子水分测定仪,对黄土高原西部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灌木类型覆盖下土壤水分含量进行观测研究,同时对人工灌木林土壤水分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阴坡土壤水分储量最高,其次为半阴坡和半阳坡,阳坡最低,坡向因子与土壤水分储量呈显著正相关,坡位因子与土壤水分储量相关性不显著。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耗水量较大,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等耗水量居中,荒漠锦鸡儿(Caragana roborovskyi)、甘蒙锦鸡儿(Caragana opulens)、枸杞(Lycium chinense)耗水量较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根据物种抗旱性的不同在不同坡向进行合理的配置。从单株植物对土壤水分水平分布的影响看,随着离树干距离的加大,土壤水分含量越高,但在不同的土层深度土壤水分水平分布特征有差异。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不同林地土壤样品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林地土壤各形态钾素含量、相关性和垂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表层各形态钾素在各林地内呈不均衡分布。造林对表层土壤钾素具有不同程度的积累效应,特别是二白杨、小美旱以及固氮树种花棒、沙棘和沙枣;林地全钾含量中,各形态钾素所占比例不同,但平均97%以上的钾素植物难以直接利用;缓效钾是有效钾素非常重要的潜在给源。各林地有效性钾、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绝大部分表层(0-20cm)高于下层(20-40cm),矿物钾和全钾主要决定于土壤母质,层次间差异很小。在干旱条件下,林地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树种以及固氮树种更有利于有效钾素的提升。各形态钾素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转化关系;有机质、CEC明显影响着各形态钾素的含量、转化及其有效性。整体而言,乔木提升有效性钾、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稍优于灌木,但差异很小。因此,在沙区干旱条件下,建议推广对土壤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更具潜力的固氮沙生灌木。  相似文献   
43.
We studied the nutrient cycle of a planted forest of Pinus tabulaeformis in the Miyun Reservoir Watershed, Beij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biomass of P. tabulaeformis stands at age 29 in the experimental area is 92627 kg/hm2, and the total nutrient store is 695.17 kg/hm2 including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kalium (K), calium (Ca) and magnesium (Mg). The sequence of their contents in different organs was given as follows: needle>branch> trunk>root. The annual amount of 85.37 kg/hm2 of five nutrient elements were assimilated by P. tabulaeformis, about 0.34% of the total store in soil, and 3.30% of available nutrient store in soil depth from 0 to 30 cm. The nutrient annual retention is 35.92 kg/hm2, annual returning 49.46 kg/hm2, the rain input 26.04 kg/hm2 to the five nutrient elements. The parameter absorption coefficient,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cycle coefficient and turnover period were cited to describe the nutrient elements cycl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lanted forest ecosystem of P. tabulaeformis.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is the ratio of plant nutrient element content to soil nutrient element content, and its sequence of five nutrient elements was given as follows: N>P>K>Ca>Mg.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is the ratio of the nutrient element annual uptake amount to the nutrient element storage in standing crops, and its sequence of five nutrient elements was: Mg>K> P>N>Ca. The big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means more nutrients stored in the plant. The cycle coefficient is the ratio of the nutrient element annual return amount to the nutrient element annual uptake amount, its sequence: Ca>N>P>K>Mg. Turnover period is the ratio of the nutrient storage in the crops to the annual returning, its sequence: Mg>K>P>N>C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8, 30(3): 51–56 [译自: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44.
陕北半干旱风沙区人工纯林土壤性质极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人工或天然纯林内,由于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单一性、对物质吸收利用的选择性和对环境效应的特殊性,土壤性质呈现偏离原平衡态、并朝某个方向非平衡或极端化发展的现象被作者称为极化。充分认识和了解土壤极化的方向和程度对维持森林可持续发展和防止土壤退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根据土壤极化的概念,提出了抗极化域(W)、抗极化度(R)、极化度(P)和极抗比(I)等土壤极化的表征指标,并采用多样地多样点混合采土法,对陕北半干旱风沙区进入成熟生长期的不同树种纯林和混交林土壤性质进行了广泛测定和极化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林地属于强度以上极化(|P|>0.15)的土壤性质分别为:油松林地的生物学性质;小叶杨林地的微量元素和化学性质;刺槐、旱柳和柠条林地的生物学、化学性质;沙棘林地的微量元素和生物学性质;紫穗槐林地的化学、生物学性质和微量元素。②除了油松纯林会引起土壤的严重贫养化外,刺槐纯林会引起土壤的富养化,柠条和旱柳纯林会引起土壤的富养化和生物学性质改善,小叶杨、沙棘和紫穗槐纯林会引起土壤的严重富养化和微量元素富集。③主要树种纯林抗土壤各种性质极化能力大小顺序均为小叶杨>油松>刺槐;相对于林木抗极化能力,油松纯林土壤各种性质的绝对综合极抗比均在轻微之下(Ia≤0.40),小叶杨纯林均属基本稳定(Ia≤0.15),刺槐纯林土壤的微量元素极化程度严重(Ia=0.61)、生物和化学性质极化程度中等(Ia为0.47~0.54)、物理性质极化程度轻微(Ia=0.40)。   相似文献   
45.
福建省三明市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93-2007年的资料,分析了三明市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变化和时间与树种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三明市主要森林病虫害包括21种虫(螨)害和11种病害,种类呈逐年增多趋势,其中板栗疫病、桉树焦枯病、毛竹枯梢病和萧氏松茎象等属危险性病虫害。1993-2003年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呈波浪式缓慢上升,2004年后则急剧增大,呈现持续大面积发生格局;其成因主要有:(1)马尾松毛虫和刚竹毒蛾暴发周期缩短,发生强度增大;(2)竹蝗再度猖獗;(3)一些次要害虫如松墨天牛和竹舟蛾等上升为主要害虫;(4)萧氏松茎象和桉树焦枯病等新的危险性病虫害不断发生。松树和毛竹是主要受害对象,具有病虫害种类多和发生面积大的特点。笔者利用灰色理论,建立了有效的马尾松毛虫、刚竹毒蛾、竹蝗、毛竹害螨和松针褐斑病的灾变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6.
芦云  赵林同  王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99-18600
[目的]研究新疆设施栽培黄瓜内生细菌,寻求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控制瓜类病害。[方法]对新疆设施栽培的黄瓜苗各组织的内生细菌进行了分离,并对黄瓜内生细菌的菌群组成和菌群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黄瓜不同组织内生细菌的数量有所不同,根中最多(平均含量在2.38×105 CFU/gfw),其次是叶片(1.12×105 CFU/gfw),茎中较少(2.73×103 CFU/gfw)。不同品种中内生细菌种群密度差别不大,内生细菌含量为7.96×104~1.51×105 CFU/gfw。菌群由芽孢杆菌属、黄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土壤杆菌属及短小杆菌属等组成,其中芽孢杆菌为优势种群,约占总分离菌株的51.9%,菌群多样性在不同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为寻找瓜类病害的生物拮抗因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为探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恢复15年后刺槐人工林及自然植被的恢复特征,对安塞县三个流域"退耕还林"后栽植的15年左右刺槐林与林下植被及对应的自然恢复植被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刺槐林下发现植物60种,隶属于27个科,49个属,以禾本科、菊科、豆科、蔷薇科植物居多;自然植被样地发现植物62种,隶属于21科49属,菊科、豆科和禾本科植物最多;无论刺槐林下还是自然植被,生长型多为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水分生态型以旱生和旱中生植物为主,生活型方面地面芽植物占据优势地位;刺槐林下以狗尾草、赖草、牻牛儿苗、铁杆蒿、阿尔泰狗娃花及长芒草等为优势群落,而自然坡面以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铁杆蒿、阿尔泰狗娃花、长芒草及草木犀状黄耆等为优势群落;在阳坡自然恢复植被的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刺槐人工林(p0.05),而在阴坡二者差异不显著;认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阳坡刺槐林的植被恢复应考虑到林木生长对林下层的抑制作用,对现存郁闭度过高的林分应及时进行间伐管理以促进下层植被生长,合理进行乔、灌、草的配置,丰富群落层次结构,提升刺槐林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48.
斑潜蝇类是海南岛豇豆Vigna sesquipedalis的常见害虫,寄生蜂是其重要的自然天敌。为更好地保护利用天敌资源,充分发挥其在斑潜蝇绿色防控中的效能,笔者对海南省海口、琼海、儋州和三亚4个市县为害冬种豇豆的斑潜蝇及其寄生蜂的种类、寄生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为害海南岛冬种豇豆的斑潜蝇为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和美洲斑潜蝇L.sativae Blanchard,两者的相对丰盛度分别为79.5%和20.5%;两种斑潜蝇混合发生,优势种群则因地而异:在海口和三亚是三叶斑潜蝇,在琼海和儋州则为美洲斑潜蝇;两种斑潜蝇的寄生蜂有5种,其中属茧蜂科的有甘蓝潜蝇茧蜂Opius dimidiatus(Ashmead),属姬小蜂科的有底比斯釉姬小蜂Chrysocharis pentheus(Walker)、异角亨姬小蜂Hemiptarsenus varicornis(Girault)、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Westwood)和点腹青背姬小蜂N.punctiventris(Crawford),甘蓝潜蝇茧蜂和异角亨姬小蜂的相对丰盛度分别为51.8%和29.2%,是其中的优势种;寄生蜂对斑潜蝇的寄生率也因地而异,从高到低依次为:琼海51.4%、三亚45.4%、儋州17.0%、海口10.5%。海南岛冬种豇豆上斑潜蝇寄生蜂种类资源丰富、自然寄生率高,对寄生蜂应加以保护利用,充分发挥其控制斑潜蝇的效能。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落叶松人工林结构对土壤水文特性的影响,对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地区不同结构类型下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贮水能力及入渗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密度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均匀结构、六行结构、四行结构、二行结构,分别为1.33、1.22、1.19和1.10 g/cm^3,总孔隙度变化趋势与土壤密度相反,分别为26.36%、48.99%、54.49%、56.00%;2)初渗速率变化范围为1.20-2.27 mm/min,10℃时的渗透系数K10大小依次为二行结构(1.04 mm/min)〉四行结构(0.81 mm/min)〉六行结构(0.67 mm/min)〉均匀结构(0.61 mm/min),30 min累计入渗量表现出相应的变化趋势;3)4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的饱和贮水量在1 054.20-2 239.80t/hm^2之间,其中二行结构的土壤贮水量最大。因此,二行结构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文效益较高,是落叶松人工林营建时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50.
多杰扎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65-8266
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海省各地种植的大黄中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以微量元素Cu、Zn、Fe、Mn、Cr为评价指标,对其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省各地种植的大黄中的微量元素Zn、Mn、Fe对大黄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