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90篇
  免费   784篇
  国内免费   1256篇
林业   427篇
农学   1259篇
基础科学   561篇
  3583篇
综合类   6854篇
农作物   1284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534篇
园艺   554篇
植物保护   398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544篇
  2021年   610篇
  2020年   553篇
  2019年   580篇
  2018年   446篇
  2017年   699篇
  2016年   862篇
  2015年   668篇
  2014年   773篇
  2013年   906篇
  2012年   1150篇
  2011年   992篇
  2010年   752篇
  2009年   729篇
  2008年   648篇
  2007年   730篇
  2006年   679篇
  2005年   511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91.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连续三年定点小麦田间试验,通过栽培模式、氮肥水平、种植密度三因素的不同处理,研究多因素小麦栽培优化组合.结果表明:采用垄沟、覆膜、秸杆覆盖栽培模式对小麦穗数不产生影响;施用氮肥能极显著地影响小麦穗数,在施纯氮0~240 kg/hm2范围内,每增减纯氮1 kg,增减穗数4 288;增加播量,极明显地提高小麦穗数;不同的栽培模式、氮肥用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小麦的穗粒数不产生影响;覆膜栽培与垄沟栽培之间千粒重差异显著,种植密度对小麦千粒重在不同的条件下影响明显,覆膜栽培条件下,高氮肥水平,低密度(播种量180 kg/hm2)的千粒重大于高密度(播种量225 kg/hm2),垄沟模式下,高氮水平(施纯氮240 kg/hm2)与中氮水平(施纯氮120 kg/hm2)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不施氮肥相比,千粒重明显提高,秸秆覆盖模式下,高密度(播种量225 kg/hm2)与不施氮、高氮水平组合的平均千粒重最低,两者差异不显著,但与其它各组合差异显著.正常降水年份,旱地小麦采用一定的农业栽培模式,能够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尤其是覆膜下,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降水量多的年份,采用垄沟模式及秸秆覆盖模式对小麦产量甚至产生负效应.施用氮肥对小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施纯氮0~240 kg/hm2范围内,每增减纯氮1 kg,增减籽粒产量5.7 kg;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的影响显著,秸秆覆盖栽培和常规栽培(对照)模式下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产量排列次序都为高密度(播种量225 kg/hm2)大于低密度(播种量180 kg/hm2),低氮和不施氮时,增加密度,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2.
以6个超级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初步研究了两种氮肥用量条件下对水稻产量性状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纯氮360 kg/hm2与施纯氮180 kg/hm2相比,水稻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增加,单株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1 hm2稻田减产6.2%~10.3%。氮肥施用量过高,造成水稻生育后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水稻纹枯病和烟煤病危害加重,尤其是易引起腐生性煤炱菌的滋长。  相似文献   
193.
麦套花生优化施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麦套花生N、P、K施肥与花生产量间的数学模型。由模型可得:(1)N、P、K三种肥料对麦套花生产量作用显著,且互作间存在较大的交互效应,因此,N、P、K需配合使用。(2)公顷产量4500~5250kg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每公顷施N109.5~147kg,P2O5133.5~186kg,K2O243~348kg;最优组合为:每公顷施N139.6kg,P2O5174.3kg和K2O323.3kg,最高产量可达5260kg/hm2。  相似文献   
194.
不同叶面肥对优质稻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万代红""百禾乐"及"中国丰"等三种高效叶面肥,在水稻品种玉香占的苗期和大田生长期进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苗期喷施叶面肥处理能明显促进秧苗的稳生壮长,增强秧苗干物质积累,提高秧苗的综合素质;在大田生长期适时进行喷施处理,能促进大田水稻早生快发,促进分蘖和有效穗的形成,保持生长健壮,抗病力明显增强;各处...  相似文献   
195.
[目的]研究氮肥施用量对大棚黄瓜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河北省衡水市邓庄乡大棚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条件下,黄瓜体内Vc、多糖、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当施氮肥小于225kg/hm2,黄瓜体内的Vc、多糖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当施氮量为225kg/hm2时,Vc、多糖含量最高;过量施用氮肥会引起Vc、多糖含量的下降;硝酸盐含量和施氮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Y=1.502X+24.407(R2=0.9792),所测样品均未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结论]该试验条件下最佳施氮量为225kg/hm2,过少或过量的施肥均不利于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6.
以12年生的凯特杏为试材,连续3年进行了施有机肥处理对其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凯特杏果园施肥管理中应注重有机肥施入,即每667 m~2施2 800kg有机肥,可保证果实生长发育,增加果园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7.
李帅帅  李莉  穆永航  王宏康  吴勇  SIGRIMIS N 《农业机械学报》2017,48(S1):347-352, 393
pH值的控制是水肥一体化营养液循环控制系统的重要环节,水肥控制过程中pH值在最优控制范围内有利于根系的发育以及多数矿物质的吸收。营养液调控过程中,由于循环管路以及酸液的缓慢扩散,使得pH值调节过程存在很大的时滞,传统PID难以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根据被控对象特点,建立了描述该过程的数学模型,设计开发了一套具有二次混肥特性的以MSP430单片机为主控的营养液pH值控制系统。由于参数自整定模糊PID不需要精确数学模型以及Smith预估可对纯滞后进行补偿的特点,开发的系统将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引入Smith预估当中,既缓解了滞后时间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又对模型的不精确性进行了补偿。为了验证该算法以及系统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分别对PID、Fuzzy-Smith控制算法进行仿真测试,同时在不同灌溉量下进行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溉量下Fuzzy-Smith控制算法pH值的平均最大超调量为0.83%,营养液pH值从8.0调节为6.0的平均时间为157s,优于常规PID控制的2.55%和189s。  相似文献   
198.
为探索化肥农药减施融合使用技术,设计肥料和农药两因素三水平试验,研究不同化肥农药减施组合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减肥有减轻病虫发生程度的趋势,减药有加重病虫发生程度的趋势;减肥可显著影响水稻纹枯病、第4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减药可显著影响水稻纹枯病、第3和4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但两者均对稻瘟病、稻曲病、二化螟发生程度无显著影响。减肥30%时实测减产10.29%,对产量影响显著;减肥低于20%时,绿色助剂替代处理和生物农药替代处理实测产量比对照处理增产0.38%和2.49%,生物农药替代和绿色助剂替代均可作为化学农药减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9.
从2011年3-7月布置在双膜小拱棚西瓜上的肥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硝磷肥比等养分氮磷复(混)合肥增产7.8%~8.2%,增加纯收益366.60~395.60元,同时可以提高西瓜品质。肥效表现均一稳定,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200.
水稻施用硅钙肥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硅钙肥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寿益牌硅钙肥进行大区对比试验,供试的水稻品种为辽粳9号。试验结果表明:硅钙肥可促进水稻分蘖,茎秆高大粗壮,增强抗逆性,增产5.7%~7.3%,增收31.20、18.60元/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