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50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185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8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目的  研究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 ‘Feng Dan’不同生育期矿质元素动态变化规律,为油用牡丹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方法  以8年生油用牡丹‘凤丹’为材料,测定根、茎、叶以及不同生育期果荚和种子的矿质元素,分析矿质元素积累分配特性以及矿质元素分配的相关性。  结果  生育期内油用牡丹‘凤丹’根、茎、叶中的磷持续下降,根和叶中的氮持续降低,钾和镁在不同器官内变化趋势不同。铁在不同器官内的质量分数均大于其他微量元素,除铜外,其他微量元素在根中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果荚和种子中的氮逐渐升高,果荚中钾和种子中磷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矿质元素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氮、磷、钾、铁、锰与其他元素间相关性较高;同种矿质元素在‘凤丹’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结论  在生育期内,油用牡丹‘凤丹’从展叶期到现蕾期之前对氮、磷元素需求量大,应在植株展叶前追施氮肥和磷肥;结实期对氮、磷、钾需求量大,建议在开花后追施氮磷钾肥;在植株现蕾期前(3月上旬)追施铁肥,在5–7月种子发育期追施硼、锌肥,满足‘凤丹’植株对这3种微量元素的需求。表7参36  相似文献   
72.
防治牡丹根腐病的有效药剂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敏  徐中青  高智谋 《植物保护》2009,35(5):135-13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咪鲜胺、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等6种杀菌剂对牡丹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大小顺序为:咪鲜胺<多菌灵<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百菌清<醚菌酯,其中以咪鲜胺对牡丹根腐病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 EC50为0.200 mg/L;多菌灵、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百菌清依次减弱,醚菌酯的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最小,EC50为33.98 mg/L。6种药剂对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大小顺序为:百菌清<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代森锰锌<醚菌酯;其中以百菌清对牡丹根腐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343 mg/L;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代森锰锌依次减弱,醚菌酯抑制孢子萌发的作用最小,EC50为38.4 mg/L。  相似文献   
73.
以大富贵、丹凤、夕阳映雪3个芍药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温度(25、30、35、40℃)胁迫对其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芍药叶片的MDA含量、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活性下降;SOD活性变化不稳定,叶绿素合成受阻.总体而言,随着温度的升高,芍药叶片的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3个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可作为芍药耐热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74.
[目的]为芍药科牡丹的引种栽培、遗传育种和物种生物学研究提供全面的资料。[方法]光镜下观察分属于芍药科3个种的7个牡丹品种的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并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异型花粉与各品种结实率的关系。[结果]7个品种普遍存在二型性花粉的现象,在花粉群体中有一小部分花粉普遍表现为体积小,细胞质稀薄,发育迟缓,且大部分将停滞发育,但仍有极少数在体内沿着孢子体途径发育到3核水平。小孢子四分体的排列方式除正常的正四面体形,所有品种中均存在少数排列为左右对称的四分体和减数分裂及小孢子发育不同步的现象。异常花粉的发生率表现出明显的种间差异及品种间分化,而各品种能育花粉的数量与种子结实率并不完全成正比。[结论]减数分裂不同步及异常是导致异常花粉形成的主要原因,异型花粉是导致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5.
几个牡丹品种耐涝性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筛选适宜在江南地区栽培的牡丹品种,以8个盆栽牡丹品种为材料,对水涝胁迫下牡丹形态、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8个品种的耐涝能力.结果表明.各品种按耐涝能力由强到弱排列依次为;正午>时雨云>凤丹>玫红>轻罗>四旋>蓝田玉>乌龙捧盛.筛选出适合在江南地区栽培观赏的首选品种有正午、时雨云、凤丹、玫红、轻罗.  相似文献   
76.
以芍药‘春晓’(Paeonia lactiflora‘Chunxiao’)的切花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瓶插的方法。在基本瓶插液(3%蔗糖+200mg/L8-羟基喹啉+150mg/L柠檬酸)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赤霉素、青霉素,通过对其外部形态和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探讨了赤霉素、青霉素对芍药切花采后瓶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赤霉素、青霉素可有效提高切花的SOD、CAT活性,降低02-生成速率、MDA含量,减少活性氧对切花的伤害;改善切花的水分平衡值,降低脯氨酸含量,减少水分胁迫对切花造成的伤害;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切花提供能源物质,从而延缓衰老,延长瓶插寿命,改善切花瓶插期间的观赏品质。青霉素100mg/L 处理的效果最佳,瓶插寿命比对照延长2.5d。  相似文献   
77.
逐渐干旱对牡丹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 研究逐渐干旱条件下牡丹光合指标及荧光特性变化。(方法)以胡红、洛阳红两种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土壤逐渐干旱处理,从牡丹光合响应、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来研究牡丹光合与荧光特性。(结果)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下降,胞间CO2浓度(Ci)升高,干旱降低牡丹净光合作用、限制气体交换。(结论)7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最适合牡丹的生长,同时发现与干旱胁迫相比,水分过多更不利牡丹的生长。不同品种间比较发现,胡红比洛阳红更耐旱,适应性更广  相似文献   
78.
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根结线虫雌虫会阴花纹近圆形 ,有些花纹在侧线部位向一方或两方延伸成翼状 ,在近尾端区有刻点 ;能侵染烟草、辣椒和花生 ,而不为害西瓜和棉花 ;雌成虫酯酶同功酶凝胶电泳只出现一条酶带 ,迁移率 0 .5。根据以上结果将牡丹根结线虫鉴定为北方根结线虫 Meloidogyne hapla Chitwood。  相似文献   
79.
不同花色牡丹品种花瓣色素含量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属白、粉、红3个色系的6个牡丹品种花瓣为试材,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T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研究不同花色牡丹品种花瓣中的色素含量,并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粉色和红色系牡丹中检测出2种花青苷,分别是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和芍药花素-3,5-二葡糖苷,白色系牡丹中未检测到花青苷类物质,其中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在粉色系牡丹中含量较高,而红色系中总黄酮和总花青苷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0.
为了进一步提高种子含水率的高光谱估算精度,该研究测定了156份油用牡丹种子的近红外吸收光谱及其对应的含水率值,分析了近红外吸收光谱、一阶微分光谱、水分吸收特征参数与含水率的相关关系,构建了基于特征波长吸收光谱、特征波长一阶微分光谱、水分特征吸收参数和BP神经网络的油用牡丹种子含水率估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再结合一元线性回归(SLR,Single Linear Regression)、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Stepwise MultipleLinear Regression)、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模型与BP神经网络(BPNN,BP Neural Network)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油用牡丹种子含水率的吸收光谱特征波长位于1 410、1 900、1990 nm,一阶微分光谱特征波长位于1 150、1 950、2 080 nm;2)以DF2080和AD2140为自变量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效果较优,在能够满足水分估算精度的情况下,是最优的选择方法。3)将优选的特征参数作为输入,实测含水率值作为输出,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其建模与验模R2分别为0.978和0.973,RMSE分别为0.22%和0.242%,而RPD值分别为6.478和5.889,与其他模型相比,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模及预测精度均最高,是估算油用牡丹种子含水率的最优模型,其次为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对种子含水率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是估算油用牡丹种子含水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